政治稳定,经济一度实现多年连续增长,军事实力大为增强,百姓生活不断改善。俄罗斯国际政治鉴定研究所所长明琴科认为,在整个历史上,俄罗斯公民从未像普京时期过得这样好,普京执政时期达到的这种物质富足的程度,俄罗斯历史上从未有过。
“中国梦”牵手“非洲梦”
国家主席习近平甫一上任即出访南非,表明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不仅将一如既往地高度重视发展与包括非洲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关系,同时也必将进一步有力推动中非关系朝着休戚与共、互利共赢、共圆梦想的方向快速发展。
2013年3月25日,在坦桑尼亚首都发表重要演说中说到“中国梦”“非洲梦”和“世界梦”的关系时,习近平强调,“中国梦”要与“非洲梦”联合起来一起实现,并为实现“世界梦”做出新贡献。习近平演讲30分钟,30次掌声。这掌声是“中国梦”与“非洲梦”的共鸣。坦桑尼亚外交部部长门贝说,习主席的演讲感动了坦桑尼亚,感动了非洲,也感动了全世界。
西班牙中国问题专家马埃斯特罗认为,习近平在概括中非关系时提出的“真”“实”“亲”“诚”四个字是非常贴切的中非关系的写照,同时也是中国在发展对外关系问题上的真实声音。马埃斯特罗说,中国政府一贯重视发展中非关系、重视加强南南合作,更为可贵的是,中国在发展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小国家和落后国家关系时,一直秉承一视同仁的态度,重视与这些国家的务实合作与互利共赢,让这些国家和人民分享中国发展带来的机遇。中国在发展对外关系时尊重他国自身的国情及其人民的自主选择,而不像某些西方国家一样把自身模式强行输出到其他国家,事实证明,中国的这一做法是正确的,受到了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欢迎。
《龙的礼物——中国在非洲的真实故事》一书作者、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发展项目主任黛博拉·布罗蒂加姆教授说,习近平的演讲阐述了中国发展同非洲关系的原则立场,与西方在此问题上的立场形成鲜明对照。几十年来,西方对非洲政府的援助附加了许多经济、政治条件,如贸易自由、私有化、透明度等。中国相信非洲政府能够找到自己前进的发展道路。中国并不对非洲国家指手画脚。
中国并不要求自己的发展模式成为效仿的榜样,但别国的确可以从中国的发展经历中获益良多。
刚果共和国孔子学院院长恩东戈表示,他非常赞同习近平对非中关系的阐述。他说,中国和非洲国家之间是真正的朋友关系,比合作伙伴要更进一步。非洲正是在中国这样的朋友的支持下越来越自信,从互利合作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实惠。“非中之间的友谊会越发加强,双边未来的合作一定会取得更多成果。”
非盟委员会驻几内亚比绍特别代表奥维迪欧·佩坎诺表示,习近平在演讲中关于“中非从来都是命运共同体”的提法赋予未来非中关系以新的内涵。肯尼亚智库“跨地区经济网络”负责人詹姆斯对“中非从来都是命运共同体”的提法赞不绝口。他说,过去,中国支持非洲国家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而非洲兄弟也把中国“抬”进了联合国;如今,中非合作论坛机制更是把中国和非洲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中国的发展离不开非洲,而非洲想要发展也离不开中国。
东非共同体议员阿卜杜拉说,习近平的演讲给他印象深刻的地方是“发展模式多样化”。正是因为中国没有复制别国的发展道路和经验,而是非常智慧地根据自己的国情,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才取得了今天令人钦佩和羡慕的成就,这是非洲应该学习的地方。
泰国《亚洲日报》副社长钱丰认为,习近平所说的非洲是非洲人的非洲,充分显示了中国对非洲的尊重。“新形势下,中非关系的重要性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双方共同利益不是减少了而是增多了,中方发展对非关系的力度不会削弱、只会加强。”中国对非洲的援助是全方位、多角度的,不仅涉及资源类项目,中国还帮助非洲建设公路、铁路、学校和医院,并把最先进的农业技术带到非洲,中国真心希望非洲发展起来。
卡塔尔大学教授喀西姆说,习近平站在宏观和战略高度,全面阐释了中国对非洲的政策。这是一份中国在未来几年内对非洲新举措的宣言,对于澄清和纠正西方的不实报道和负面影响、正面宣传中国的对非政策主张和外交布局、为中非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注入新动力,都有着十分积极而重大的作用。
法国《青年非洲》评论说,习近平首次出访就把大部分时间用于访问非洲国家,向非洲和世界发出了一个强烈信号,再次表明对非洲的“巨大关注”和要加强中非双边关系的意愿。评论还指出,中国已成为非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被非洲视为“双赢”的伙伴。
尼日利亚国际问题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萨尼·穆萨说,国之交在于民相亲,相互了解和理解是非中关系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石。这对于非中发展新型战略伙伴关系非常重要。
南非金山大学商务学院研究生院学者科菲·库阿库表示,习近平在坦桑尼亚的演讲对非洲国家非常重要,非洲人民期待这一时刻已经很久,这也是非洲重要的历史时刻。非中关系重要性一直在不断提升,非中共同利益在不断增多,这是有目共睹的。中国对非关系惠及几乎所有非洲人。习近平在演讲中提到非洲梦,中国梦要与非洲梦联合起来一起实现。
尼日利亚和平与冲突解决研究所所长助理萨姆·阿比表示,习近平在演讲中提到中国梦、非洲梦和世界梦的关系,这三个梦想的实现都离不开国际和地区安全稳定的大环境。
经受过历史洗礼和风雨考验的中非友好合作,在近十多年里实现了跨越性的大发展。如今,中非双边贸易额从2000年的100亿美元跃增到2012年的2000多亿美元,中国自2009年超越美国成为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国。在此次访问期间,习主席宣布:3年内中方将向非洲提供200亿美元贷款额度。
中非关系之所以能够历久弥新,正是因为中国与非洲都把对方视为自己的发展机遇和对外战略的重要支点。中国需要非洲,非洲也需要中国。中国的发展对非洲不是威胁,而是重要的发展机遇。如今,不仅在中国兴起了投资非洲的热潮,许多非洲的有识之士也认为,非洲必须加强与中国等新兴国家的经贸关系,与中国的发展共成长。
面向未来,中国人民有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非洲人民同样有实现减贫和发展的“非洲梦”。“中非命运共同体”承载着中非人民的梦想,需要通过建立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来实现。
中国与非洲携手,可以为彼此的经济发展增添新的动力。“中国梦”与“非洲梦”,可以通过更紧密的中非团结与合作,从“梦想变成现实”。
“中国梦”也是“世界梦”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主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反对动辄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反对颠覆别国合法政权,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干涉别国内政,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中国一直奉行和平发展道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仅提升了国内居民的经济和生活水平,也惠及周边和全球。
中国已成为许多重要经济体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外双向贸易、投资、经商、留学、交流等活动带给中国和世界的好处有目共睹。在20世纪90年代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1世纪的国际金融危机中,中国勇于担当,坚持发展,为亚洲和世界经济的复苏做出了突出贡献。数据显示,2012年世界五大经济体(欧盟、美国、中国、日本和印度)中,中国不仅是经济增长率、工业增加值增长率最高的,而且还是通货膨胀率、失业率、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例最低的国家,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贸易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美国和欧盟。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各方面的持续发展也将带给世界巨大机遇。
发展起来的中国也是为世界经济发展“减负”。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发展进步符合世界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绝对贫困人口减少了2.35亿人。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也表明,过去25年全球脱贫事业成就的67%来自中国。这说明,中国不仅没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包袱,而且自觉承担了相应的责任。
中国和平崛起,世界因此受益。中国在推动世界各国共同繁荣上也发挥了较好的作用。近年来,特别是在两次国际金融危机阴霾尚未消散的大背景下,中国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努力保持经济持续稳健发展。这一切不仅向地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也进一步推进了世界经济的早日复苏,为各国加快实现共同繁荣提供了正能量。
和平发展起来的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在力所能及范围内承担了更多的国际责任和义务。2012年9月20日,联合国官员罗黛琳在深圳出席“国际和平日”纪念活动发布会时表示,“在过去这些年里,中国总共派出了超过20000名维和人员在世界范围内参与了30多项联合国维和行动,联合国非常感谢中国对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支持。”其实,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维护世界和平,不仅体现在积极参加维和行动,还体现在中国切实遵守国际法和以身作则加入多项维护世界和平的公约。同时,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强调与世界各国通力合作,运用多边主义来解决各种国际矛盾和冲突,积极推动实现地区稳定和世界持久和平。
中国梦与中国奇迹“第二季”
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最大的出口国,最大的外汇储备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0%……中国经济既有过去30多年奇迹般的成就,但又始终与“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忧患共存。那么,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在哪里?就在转型和升级!就在改革的“红利”!
从记者见面会上第一次提出,到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上重申,到接受有关媒体专访和高层论坛的讲话,再到江苏、上海的首次调研,新任总理李克强甩开膀子,快速进入实践中国梦、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实战状态。
谋改革红利:既要有勇气推进,又要有智慧把握
我们要用开放促进改革,要以勇气和智慧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改革是中国发展最大的红利,必须坚定不移、不失时机地深化改革开放。
中国学界乃至于世界各国都把中国快速增长归功于人口红利,但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超出预期,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廉价劳动力优势逐渐下降,人口红利正在消失。李克强提出的“改革红利”,不仅是针对上述论点的回应,更是对当下中国发展实际所作出的科学判断。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李克强在多次重要会议上不断向外界传递改革决心,一系列改革主张,徐徐推出。
改革重点: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与社会的关系。经济领域要更多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社会领域要更好地利用社会的力量,包括社会组织的力量,把应该由市场和社会发挥作用的交给市场和社会。
李克强在记者见面会上表示了“壮士断腕”的决心。从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到下放416项权力,最大的亮点就是“三个放权”,向市场放权、向社会放权、向地方放权,管住和用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
改革方法:改革要既有顶层设计,又要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中国国情复杂,一时看不准、吃不透的改革,可先选择一些地区和领域开展试点,以点带面,并有及时调整和纠错的机制,在探索中“排雷”和清除“荆棘”。
改革难点:不仅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更多方面的改革是要打破固有利益格局,调整利益预期。这一点,李克强在记者见面会上提出要有三大保障,即建设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法治政府,推出的一系列改革举措的核心就是打破固有利益格局,得到社会的积极响应。
改革目的:构建民生事业升级版。促发展不能自拉自唱,要让群众受惠;改革也不能只讲大道理,要弄清楚群众真正希望改什么、怎样改。
新一届中央领导不断释放出执政信号: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改革同样如此,关键是把解决好群众最关心的利益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国经济升级版必须首先体现在再就业和收入上,构建民生事业升级版。
“改革红利论”是立足当今中国现实、着眼未来发展深思后的结论。
改革能形成新的制度、新的体制、新的机制,关键是地方领导要大胆改革和转变那些不适应形势、不利于发展、影响发展甚至阻碍发展的体制机制,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发挥统揽改革全局的智慧。
挖内需潜力:“四化同步+三集中”发挥城镇化综合效应
中国经济的升级版应是全面的,还是要立足于扩大内需实现升级,在扩大开放中扩大内需。不管世界风云如何变化,我们都要有勇气和智慧,紧紧抓住内需,这是我们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