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怎样当好新妈妈
48686700000037

第37章 婴幼儿护理常识(6)

局部涂抹1%龙胆紫等消毒抗菌药。

如舌系带反复溃疡已形成瘢痕的,应带患儿到口腔科行舌系带矫正术。

疱疹性口炎

疱疹性口炎是1型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以6个月到2岁的婴幼儿最易得此病。此病如果能及时得到处理,则不会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治疗不及时则会给婴儿带来很大得痛苦。

患病婴儿口腔黏膜上出现水泡,有些水泡破溃后形成溃疡,上面还有黄白色模样渗出物,周围有红晕。婴儿会疼痛流涎、烦躁哭闹、拒绝进食。本病终年都可发生,冬春季为流行高峰,具有传染性,不治疗,经过2周会自愈,但易复发,通常与微量元素锌的缺乏有关。

护理要点

急性期应该对症处理,如退热、镇静,局部可用疱疹净(研细涂之)或中药锡类散。

保持口腔清洁,勤喂水,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为宜,以减少刺激。还应补充微量元素锌等,还可起到预防疾病复发的作用。

婴儿手足口病

此病通常以3岁以下的婴儿最为多见,皮疹主要出现在口腔黏膜、手和脚部,尤其是口腔黏膜多数都出疹子,同时伴发口腔溃疡的也较多。应鉴别于水痘,水痘的皮疹呈向心性分布,即躯干处较多,四肢、头面部少,手心、脚心及口腔黏膜上的疹子少见。此病为自限性疾病,只要悉心护理,一般一周就能痊愈。

护理要点

先应隔离治疗,此病没有特异性治疗方法,只能对症治疗,如:可以在疼痛的溃疡面上涂抹扑热息痛溶液,或用盐水漱口可以缓解口腔疼痛。

口腔溃疡可用“冰淇淋疗法”,适当吃棒冰或冰淇淋可促使溃疡愈合,临床应用效果较好。

还可喝冷开水,用冷开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以防继发感染。

一般不需服抗病毒的药,如较严重,应给予抗病毒、抗感染的药,发病期间饮食宜清淡,不能热食,不要吃酸性果汁和固体食物。也可服维生素,吃一些富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供给足量的奶和水等饮料。

舌系带溃疡

有的婴儿舌系带过短,新萌出的乳牙锐利,在咀嚼过程中反复摩擦形成溃疡,久之进一步形成较硬的纤维瘢痕,影响舌的运动。也有的婴儿经常吮吸拇指、异物(如玩具等),反复多次后可在黏膜较薄的上腭处形成对称的圆形或椭圆形溃疡。

护理要点

治疗此类疾病关键在于去除创伤刺激因素,如纠正不良习惯、磨改过锐的切缘、牙尖等。

局部涂抹1%龙胆紫等消毒抗菌药。

如舌系带反复溃疡已形成瘢痕的,应带患儿到口腔科行舌系带矫正术。

自我伤害性溃疡

此种“外伤性溃烂”是婴儿自己咬伤的,大部分是在舌头上,或靠近牙齿的咬合面脸颊黏膜的地方。一般母亲可以看看婴儿有没有吃了什么特别的东西,或者有不正常的咀嚼,也可能是牙齿长出来,一开始咬合的习惯还没建立好,所以自己咬到。其他如本身牙齿形状或位置异常,也会导致咬合干扰,母亲要多注意一下。

护理要点

把咬合到的牙齿去除刺激部分就没有问题了。极少的需要把牙齿粗糙的部分磨平,到婴儿牙齿慢慢长到比较好的位置就不用担心了。

如果婴儿已经在舌头内侧造成了很大的伤口,引起喂食困难,拔掉将是最后选择,但一直要到6~7岁时恒牙才会再长,所以还是尽量不要拔。

有的婴儿常会将手放嘴里抠来抠去,或习惯咬嘴巴、咬玩具,都会造成外伤。母亲要尽早帮婴儿改掉这些不良习惯。

地图舌

婴儿舌面上的舌苔出现不均匀的剥脱,好像地图样的舌苔,这就是地图舌,又叫剥脱性舌炎。此病,一般无大的痛苦,但常伴有饮食不好、面黄肌瘦、盗汗夜惊、便秘、易感冒等症状。

护理要点

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

可补充微量元素锌,如硫酸锌、葡萄糖酸锌、蛋白锌等。也可服用中药,驱除脾胃湿热可收到良好效果。

还要保持口腔清洁,减少继发感染;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以及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鱼、肉、蛋、豆等;不吃煎、炸、熏、烤、油腻的食物。

奶瓶性龋齿

奶瓶性龋齿是婴儿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父母常任由婴儿吸吮奶瓶而进入梦乡,放纵牙齿泡在乳汁、加糖的牛奶中。久而久之,使整排牙齿发生严重的龋齿,还会造成牙列不齐。

护理要点

哺乳完毕后用纱布或牙刷沾水清洁牙齿表面,建立幼儿喜爱口腔清爽的感觉,尽早戒除奶瓶喂食的方式。

照顾好乳牙,让它不要因严重龋齿过早脱落,而导致牙列不齐。若已发现齿列不整,应尽早就医。

婴儿肛门疾病的应对措施

有的婴儿能吃能睡,精神很好,但在排便前后又哭又闹,母亲又抱又哄都不管用,孰不知婴儿哭闹是有原因的,细心的母亲不妨检查一下婴儿的肛门,基本上不外乎以下5种状况:

肛裂

此症一般发于婴儿肛门后方的正中部位,母亲用手扳开婴儿的肛门便能看到一道裂口,婴儿排便时会剧烈疼痛,有少量鲜血附在粪便或手纸上,婴儿因疼痛哭闹不停,不愿大便,导致大便更加干燥难排使肛裂很难愈合。

应对措施

积极防治便秘,多给婴儿喝水,适当吃点香蕉、蜂蜜以润肠通便。

便前用温热水坐浴,可减轻大便时的疼痛感,便后先用温开水加0.1%高锰酸钾坐浴,然后涂抹抗生素软膏,以消除炎症,促进裂口的愈合。

肛窦炎

直肠下段与肛门相接处形成一个漏斗状且向上开口的凹陷小窝,这就是肛窦。肛窦底部有肛门腺分泌粘性液体,润滑大便,保护直肠和肛门。因肛窦口向上开着,粪便和其他脏东西易积存在里面,粪便排出时易擦伤弄破,让细菌乘机侵入,引起肛窦内感染,并向肛门腺蔓延。进而引起肛瘘、肛裂、肛乳头炎、肛旁脓肿,婴儿排便时引起剧烈疼痛,便后哭闹明显,此时可见肛门上方有少量出血及脓性分泌物排出。

应对措施

排便前把婴儿的小屁股放到温水中坐浴以缓解疼痛,便后及时清洗肛门,可减少粪便、尿液污染,用温开水加0.1%高锰酸钾坐浴,然后涂抹抗生素软膏,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生素。

肛门脓肿

婴儿皮肤娇嫩,极易因尿便浸渍,不干净的粗硬尿布摩擦,手纸粗糙等原因导致肛门周围发炎,或形成脓肿,婴儿除疼痛哭闹外还可出现发热、拒食、呕吐等现象。

应对措施

在医生指导下用抗生素治疗,保持大便通畅,局部热敷或热水坐浴,若已形成脓肿,需手术切开排脓。及时治疗能减少肛瘘发生的几率。

肛门瘙痒

引起肛门瘙痒的罪魁祸首是蛲虫,其雌虫往往夜间爬出肛门外产卵,引起肛门瘙痒,婴儿的小手会忍不住挠抓,虫卵沾在手指上经口腔进入消化道,发育为成虫,造成重复感染,经久不愈。瘙痒往往在夜间发生,影响婴儿睡眠。母亲在婴儿入睡后2~3小时可发现其肛门周围皮肤皱折处有白色线头样物,那就是蛲虫。

应对措施

最重要的是消灭蛲虫,防止重复感染。首先洗净婴儿的肛门涂抹2%黄降贡软膏。

每天勤换衣裤、床单、被套,切忌抖动,用开水烫煮后暴晒。

不要让婴儿穿开裆裤,以防止挠抓肛门。

勤洗手,纠正婴儿吮吸手指的不良习惯,避免虫从口入。

直肠息肉

此症也是婴儿常见的肛肠疾病之一。主要症状是大便带血,病因可能与遗传、炎症、慢性刺激有关,息肉形状多为带蒂的小葡萄,可单个,也可多个,距肛门口可远可近,有时可因排便带出肛门口,息肉引起的便血多鲜红,附在大便表面,不混合,可与痢疾引起的便血相鉴别。长期出血能引起贫血,息肉还可引起肠蠕动紊乱,诱发肠套叠。

婴儿的日常安全

家庭儿童意外急救

对父母来说,他们在鼓励孩子进行探索活动的同时,还应时刻留意他身边的潜在危险。但这样的防御措施实在被动,无法降低婴儿出现意外事件的概率。可怜的父母只有一次次地带孩子上医院急救,可是到了医院,医生看了孩子情况后却告诉父母,如果能懂得一些急救知识,或者可以让孩子少吃许多不必要的苦头。

在此,我们介绍6种常见的儿童家庭急救知识的“改进版”,帮助父母将伤害降到最低程度。

割伤和擦伤急救法

用肥皂及冷水洗净伤口,检查是否有残留物留在伤口中,祛除残留物确保伤口干净。如果孩子摔在路面上,路面的灰尘会嵌入到创伤处。这不仅容易造成伤口感染,而且会在伤口处留下永久的疤痕。用干净的毛巾或消毒纸巾将伤口处的脏东西擦掉,即使婴儿哭着叫疼,你也不能忽略这个步骤。

用双氧水杀菌消毒早就过时了,因为双氧水虽能杀菌,但同时也破坏了帮助修复伤口的白细胞,减缓伤口的愈合速度。建议使用医院和药店出售的抗菌药膏,任何皮肤创伤,即使仅仅是轻微的擦伤,也可能成为细菌和病毒侵入的窗口。

使用纱布或绷带也是不错的方法,但不是必须使用。一旦涂抹了抗菌药膏,伤口被密封好,大多数情况下会在8小时内就开始愈合。如果伤口比较大,出血快,或者伤口所在处经常和衣服摩擦,使用纱布或绷带便很有必要。使用创可贴需根据伤口的形状和大小,并每日更换。

大出血或伤口深的急救法

宽大的止血带容易影响创伤处的血液循环,使肌肉组织无法得到足够的血液供给,导致永久性伤害。控制伤口出血的最好方法是直接压迫。

将冰袋放在处理好的伤口上有利于压缩血管,减少血液流失。如果十分钟后出血仍未停止,尽快找到儿科医生或将孩子送入急诊室。

如果伤害极严重,造成肢体分离破损,应立刻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用纱布垫或其他消毒用品覆盖伤口。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包扎用品,用塑料袋、塑料布、塑胶手套,甚至一片可折叠的铝箔纸盖住伤口。

最好将包扎物固定在伤口处,并松开一角便于空气流通。但假如肺部受到创伤,应立即遮盖住创伤部位,不要留有太大空隙,这样可以避免空气被直接吸入孩子的胸腔中。

流鼻血急救法

让孩子的头部保持直立或稍向前倾。如果头部向后倾斜,血液会流入喉咙,容易发生窒息或呕吐。

不要捏紧孩子的鼻孔,而是改捏鼻子中间(鼻骨下面),通常需要用力捏20分钟左右。

最好的冷却部位在孩子的嘴里。在口腔上膛放个冰块让孩子含住,以减慢鼻部血液的流动。必须注意: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够承受在嘴里放冰块这种方法。如果因为意外而造成的流鼻血,例如:被球打中,或和其他人发生碰撞,可以“冰镇”鼻梁,有助于减轻肿胀。

中毒急救法

打通急救电话前什么也不要做。中毒的原因有很多种,不同种类的中毒使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因此只有急救中心能够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

父母应当及时提供给医生以下资料:

1.吞食的有毒物质的种类,是液体清洁剂,有毒的植物,还是某种药物。

2.孩子的吞食量是多少。

3.从吞食到采取措施时的时间间隔多久等等。

如果无法及时将孩子送医院,医生建议你让孩子吸入活性炭。

烧伤、烫伤急救法

牛油会将热量封在皮肤中,导致损伤加重。使用冰块同样毫无帮助:儿童肌肤娇嫩,一热一冷的骤然变化会对皮肤造成更深层的伤害。

如果有衣物被粘贴在烧伤处,应当立即剥离衣物,因为衣物已浸满高温油脂,会继续灼烧皮肤。立即用凉水,注意不是冰冻的冷水,冲洗伤处至少5分钟。

使用皮肤麻醉剂和护肤品得不偿失,它们很可能引起过敏反应,会使皮肤更加难受。

如无破裂的水泡,可以在烧伤处涂抹抗生素软膏,覆盖住伤处,并用干燥的纱布绷带包扎伤口。如果水泡破裂或烧伤发生在关节处,尽早请医生帮助治疗,以免在孩子的皮肤上留下疤痕。

骨折急救法

不是所有的骨折都需要看急诊。可以等上一段时间,看看孩子不舒服的感觉是否会自行消除。唯一需要做的是举高并固定住肢体。如果2~4小时内,孩子感觉活动或走动时疼痛更加剧烈,则父母应考虑带孩子去医院骨科就诊。

显而易见的折断则需要及时治疗。父母应立即给医生打电话。不要移动孩子,如果可能,把孩子伤到的肢体用自制夹板固定住。夹板可用木片或折叠起来的报纸或杂志制成,放在受伤的肢体下面或侧面,用三角形绷带、皮带或领带缠住夹板和受伤的肢体。不要缠得太用力,不要用纱布或细绳子,这些都可能阻碍血液循环。

儿童触电的防范措施

造成儿童触电的主要责任在于父母平时未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

儿童触电的主要原因

有些儿童调皮捣蛋喜欢玩电线插座,将镊子等金属器具插入电插座双孔里,这样就会导致触电,身体被强电流弹出。

随着手机用户普及,还有不少儿童喜欢玩充电器,这些都是可能发生触电事故的隐患之处。

造成儿童触电的主要责任在于父母对儿童看管不当。

预防方法

父母应在平时加强教育,同时要加强监管,防范于未然。比如打火机、电热器、充电手机等不要放在儿童能拿得到的地方,电源开关尤其是插座也不要让儿童触摸。

对于家电的电源线,更不要乱接乱拉,这样可减少触电事故的发生。同时要把家里儿童摸的到的插座全用胶带封起来,以免幼儿触电。

选购电动玩具时,要注意辨明生产厂家,特别注意电玩具的设计和安全性,这样可以大幅降低儿童触电概率。

要为儿童打造一个安全的家

房子装修时,我们要考虑哪些安全因素呢?跌伤一直是儿童意外发生率最高的一种,然而大部分家庭在装潢、设计房子时,都是以“大人”的需求进行。因此当婴儿降临时,家中的环境即不一定能提供足够的安全性,儿童没有足够的自我保护的能力,大人有义务为他营造一个安全的环境,让她们的学习更无忧。从安全方面来看我们要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