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怎样当好新妈妈
48686700000028

第28章 婴幼儿喂养常识(6)

让婴儿爱上吃饭的妙招

人肚子饿了,自然想吃饭,可是为什么有很多母亲为婴儿吃饭发愁呢?问题可能不在婴儿的身上。各位母亲不妨试试下面的方法。

该放手时就放手

婴儿快2岁时强烈要求自己吃饭,您就顺其自然,让他在饭桌上“独霸一方”。虽然整整一年里,他笨笨的小手顾得了东顾不到西,把饭桌、地板和衣服上弄得都是汤汁、菜汁和饭粒。不到3岁,他开始练习用筷子,边夹边掉,您就不厌其烦地跟着擦。但过了这个“笨拙期”,您就再也不用为他吃饭而操心了。

有的母亲因为怕婴儿烫着噎着或弄脏了衣物,不给婴儿自己动手的机会,结果就弄得婴儿习惯了饭来张口,还常常没胃口;有的母亲让婴儿自己吃,可是要求太高,不可乱动,不能掉饭粒,更不能弄脏衣服和饭桌,婴儿只好一小口一小口地往嘴里送,不慢才怪。

让婴儿把吃饭当游戏

例如,婴儿吃烤红薯。他咬了一口,举起红薯上下翻飞,可以说:“海豚戏水。”他又咬了一口,你可以说:“螃蟹的大钳子。”一根红薯,一会儿是海豚,一会儿是螃蟹,一会儿又成了溜冰鞋、红薯三角和蘑菇。等他吃完,你笑着把耳朵贴着他的肚子说:“哇,我听到了里面有好多声音,螃蟹和海豚好像在抢溜冰鞋呢。”在婴儿的笑声中,一餐饭就这样变魔术般地结束了。

邀请婴儿进厨房

很多婴儿都喜欢到厨房玩,可是有的父母担心不安全,或是怕婴儿弄得太脏打扫起来很麻烦,所以就直接买一套塑料厨房玩具给婴儿玩,却不愿意就地取材,让婴儿直接参与做饭过程。

你做饭时,就给他一只暂时不用的锅、一把铲子和几个塑料碗,然后再给他一些菜,他就在厨房的门口“另起锅灶”,像模像样地做起饭来。如果你包饺子或擀面条,就把他的小手洗干净,给他一些揉好的面团,让他跟你一起做。每当这个时候,婴儿就开心得不得了。然后,你把他做的面条也一起下锅煮,他吃起来简直香极了。虽然每次你可能得花双倍的时间去打扫,但其中的乐趣、母子之间边做边说的温馨却是塑料玩具无法企及的。

巧用谚语、俗语

看书报杂志时,你可以收集和食物有关的俗语,比如“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一天一苹果,医生不找我”“土豆是人类的第二面包”“青菜豆腐保平安”等等。此外,还有歇后语,如“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这些话通俗易懂也很有趣,婴儿大都爱听。有时,婴儿吃着苹果,可能会说:“今天医生不找我。”

特殊婴儿的喂养

牛奶过敏的婴儿怎么喂

牛奶过敏的主要原因有:

1.乳糖耐受不良:婴儿的肠道中缺乏乳糖酶,对牛奶中的乳糖无法吸收,所以消化不良。通常此类患儿只有胃肠方面的不适,大便稀糊,如腹泻,如果停奶,则症状很快会改善。

2.牛奶蛋白过敏:婴儿对牛奶中的蛋白质产生过敏反应,每当接触到牛奶后(尤其是胃肠道最多),身体就会发生不适症状;不论大人小孩皆会有,因为婴幼儿多以牛奶为主食,所以是最容易发生牛奶过敏的时期。

因为胃肠最先接触到牛奶,所以牛奶过敏的症状以胃肠方面的不适为最多,如腹泻、呕吐、粪便中带血、腹痛、腹胀等。

当牛奶中的蛋白质被胃肠吸收后,随着血流运送到全身的各个器官部位,不同器官也会产生过敏反应,有一些过敏的症状(如下所列),但只要停止接触牛奶,这些身体上的不适马上就会消失。

皮肤方面:50%~70%易有异位性皮肤炎、起红疹、过敏疹等。

呼吸方面:20%~70%有气喘、气管炎、痰多、鼻炎、中耳炎等。

其他:如过敏性休克、肾脏症候群、夜尿、睡不安宁、烦躁、眼结膜炎、眼皮红肿等。

如确定婴儿为牛奶过敏,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避免接触牛奶的任何制品。目前市场上有一些特别配方的奶粉,又名“医泻奶粉”,可供对牛奶过敏或长期腹泻的婴儿食用。

早产婴儿怎么喂

早产婴儿是指胎龄未满37周,出生时体重低于2.5千克,身高少于46厘米的婴儿。凡出生体重低于1.5千克以及不能吸吮的早产婴儿,刚出生时一般家庭是无法自行喂养的,必须留在医院继续观察。我们这里介绍的是出生体重为1.5千克~2.5千克的早产儿的喂养。

早产儿各个器官系统发育都不成熟,吸吮能力也差,如果母亲把乳头送入宝宝口中,宝宝不会吸。这时可将乳汁挤出或用吸奶器吸出,装在消毒过的杯子中,用小勺慢慢喂他。

用什么乳类来喂养早产儿

新生儿期产伤、窒息儿的监测要点:观察新生儿有无嗜睡、烦躁、尖叫声、吸吮无力、拒奶、黄疸等表现;观察有无抽搐,特别应注意观察新生儿抽搐的特殊表现。

母乳是早产儿最理想的天然营养食物。早产儿生理机能发育不很完善,要尽一切可能用母乳(特别是初乳)喂养。母乳内蛋白质含乳白蛋白较多,它的氨基酸易于促进婴儿生长,而且初乳含有多种抗体,可以提高早产儿免疫力,这些对早产儿尤为可贵。

用母乳喂养的早产儿,发生消化不良性腹泻和其他感染的机会较少,婴儿体重会逐渐增加。

早产儿的喂养量及喂养次数

早产儿的吸吮能力和胃容量均有限,摄入量的足够与否,不像足月新生儿表现那么明显,因此必须根据婴儿的体重情况给予适当地喂养量。

由于早产儿口舌肌肉力量弱,消化能力差,胃容量小,而每日所需能量又比较多,因此可采用少量多餐的喂养方法。如果采用人工喂养,一般体重1.5千克~2千克的早产儿1天喂哺12次,每2小时喂1次;2千克~2.5千克体重的婴儿1天喂8次,每3小时喂1次。每日的喂奶量不同婴儿差别较大,新生儿每日可喂奶10毫升~60毫升不等。如婴儿生长情况良好,则夜间可适当延长间隔时间,这样可以在保证摄入量的基础上逐步养成夜间不喂的习惯。

婴儿喂养的误区

科学选择添加辅食时间

添加辅食太早可能引起过敏,太晚容易影响以后的身高。

现在家家都是一个孩子,父母对给婴儿添加辅食也非常重视,但是存在的误区也不少:首先是辅食添得太早。有的婴儿在2~3个月大就开始吃辅食,虽然多数是因为母亲的奶水不够,或是希望婴儿长得强壮些,但是这样会带来比较严重的问题。过早摄入异种蛋白,容易使婴儿成为过敏体质,以后患哮喘等疾病的机会比别的婴儿高。

但是,过晚添加辅食和辅食的种类不够,婴儿会出现营养不足的问题,这种状况在农村里较多。这类婴儿一般容易营养不良,发育不好,长大后体弱。所以光是加一些稀粥、肉汤、鱼汤等汤水类的辅食,容易造成婴儿低体重、生长迟缓。

城市里“强迫填鸭式”喂养的婴儿很多。婴儿本来吃饱了,可是家长还怕不够,继续追着婴儿喂,结果就会造成肥胖。而且这种小时候喂养过度形成的肥胖,使婴儿脂肪细胞数比一般人多,脂肪细胞的个头也比一般人的大,即使以后减肥,效果也不会明显。婴儿成年以后容易被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困扰,其实病根就是在小时候种下的。

医生量婴儿的身高体重,是为了检查婴儿的营养是否足够。因为婴儿在0~1岁的1年中应该长25厘米,如果在1岁里身高没有达标,可能在未来的日子里都没法赶上其他的婴儿,成人的身高和他们2岁前的发育状况关系密切,有的婴儿在1岁时差5厘米,长大后原本可以长到180厘米的,结果就长到175厘米,一直落在别人的后面。

婴儿不吃饭不一定是厌食

有的父母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而不是按照婴儿的需求进行喂养。婴儿想吃的时候不给,或是给零食。婴儿吃零食已经饱了,却要他再吃辅食,婴儿的胃只有那么大,吃了别的就再装不下应该吃的东西了,结果父母就认为婴儿厌食,其实根本是认识上的错误。父母应该学着了解婴儿饥饿的信号,饱的时候不强迫婴儿进食,否则会让婴儿从小就出现逆反心理,使吃饭成了最大的负担。

另外,婴儿对新的食物不是一次就能接受的,尤其是从母乳这样的液态食物向其他固体类食物的过渡期间,要给婴儿一个适应的阶段。婴儿开始只会用舌头舔,喂给他固体食物他一舔就把食物顶出来,这不是不想吃或不喜欢的信号,而是婴儿还没学会咀嚼和咬的动作,需要练习,可能需要十几次婴儿才能接受。父母要有耐心,让婴儿有适应的机会,而不是自己下结论,他不爱吃这个,以后不给他了。父母说话更要注意,有的父母自己不喜欢吃什么,在饭桌上就表现出来,把不喜欢吃的东西挑在一边,或是根本不做,等于把自己的口味强加给婴儿,会造成婴儿偏食。婴幼儿偏食,会使其机体内正常菌群难以生长,导致婴儿成年后对此类食物不能接受,影响一生。

添加辅食要循序渐进,调料、饮料最好避免

加辅食更重要的是要做到一样一样地加,不要一股脑儿把什么好东西都放到婴儿碗里。婴儿的肠胃非常稚嫩,加的种类太多,必然引起腹泻。而且量也要逐渐增加,从少到多,一下吃半碗胃也受不了。

给婴儿制作辅食很有学问。像白米饭、白面条等最好不要给婴儿吃,因为他们的胃很小,一定要吃量少并且热量高的食物,所以在米饭、面条里应该加入糖、油或肉末、蔬菜末等来增加营养的含量。给婴儿做辅食千万不要根据自己的口味加盐、酱油,吃盐太早的婴儿容易挑食,一辈子的口味都会偏咸,成年后可能出现高血压等问题。咸味剂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食入过多氯化钠会使婴儿体内钠离子浓度增高,由于婴幼儿的肾功能尚不成熟,不能将过多的钠排出体外,这就给婴儿的肾脏加重了负担。同时,钠含量高会造成低钾,而持续低钾会导致心功能受损。

婴儿尤其不能用饮料代替水,甜饮料中一般都含有色素、防腐剂,而且糖分很高,喝了可以使婴儿血糖升高,从而失去饥饿的感觉。婴儿不饿,别的营养自然也没法吸收,从而给身体造成很大的问题。

婴儿为何呛奶

呛奶是婴儿,特别是新生儿,常见的异常表现。呛奶由何原因所致,如何认识呛奶,如何预防呛奶,这些都是经常困惑家长的问题。

正常人(包括新生儿在内)能做到吞咽动作与自主呼吸很好的协调。进食吞咽时,声门会自动关闭,防止食物误吸到气管内。当病人呼吸系统受到感染或发育不健全时,例如:支气管肺炎、喉软骨软化、喉炎等,吞咽时声门不能很好关闭,少量食物进入气管造成一定程度的梗阻。呼吸道为排除食物的梗阻,即以呛咳的形式将食物咳出,对于吃奶的婴儿就表现为呛奶。实际上呛咳(呛奶)是自我保护的一种表现,但呛咳并不能保证将进入呼吸道的食物全部排除,残留的食物(奶汁)又可刺激呼吸道造成呼吸系统感染的加剧。所以,呛奶是支气管肺炎患者的常见症状,又与支气管肺炎互为因果。

冬季北方地区寒冷,日照时间短;此季节怀孕的妇女接受紫外线照射少,容易诱发缺钙,表现为小腿抽筋。母亲处于缺钙状态,自然影响到胎儿。若母亲未能及时正确治疗,可造成婴儿出生后存在缺钙的表现。先天性喉软骨软化症即是较严重的一种。由于喉软骨软化,吸气时喉软骨塌陷,造成呼吸道部分阻塞,出现呼噜声,特别是进流食(吃奶等)时,因喉软骨软化遮盖喉头,造成梗阻性呼吸困难,婴儿被迫吸气,出现呛奶的情况,可导致支气管肺炎的发生。

及时发现、治疗支气管肺炎,不采用奶眼过大的奶头喂奶,及时调整婴儿吃奶的速度等均是预防呛奶的简便方法。对于严重患儿可采用鼻饲喂养等特殊方法。呛奶是异常的表现,一定要经过医生的检查,给予及时、适当的治疗,千万不要掉以轻心,以免耽误婴儿的治疗。

婴幼儿喂养禁忌

给新生儿喂水的禁忌

由于婴儿新陈代谢旺盛,对水的需求量大,按体重计算每天需要的水分相对比大人多。1岁以下的婴儿每天水的需要量为每千克体重120毫升~160毫升,而成人则为每千克体重40毫升。所以,除正常饮食外,婴儿可能还要经常喝水。但给婴儿喝水是有讲究的,家长要注意以下几点:

新生儿不能喂过甜的水

人工喂养的新生儿可以在两餐之间喂点糖水,但是要注意不能过甜。大多家长会以自己的感觉为标准,自己尝过后觉得甜才算甜。其实,新生儿的味觉要比大人灵敏得多,大人觉得甜时,婴儿就会觉得甜得过头了,对婴儿的味觉发育很不利。给新生儿吃过多的糖是没有好处的,用高浓度的糖水喂新生儿,最初可以加快肠蠕动,但不久就转为抑制作用,使腹部胀满。喂新生儿的糖水应以大人觉得似甜非甜,或者已经加入适量的糖,但是没有尝出甜味为合适。

最好的饮料是白开水

现在市场上的饮料果汁都过于虚夸,说富含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等,导致有些父母认为饮料比白开水营养价值高,反正婴儿又喜欢,所以经常用各种新奇昂贵的果汁或其他饮料代替白开水给婴儿解渴。其实这样是不科学的,错误的看法。

首先,即使是天然果汁,其中的蛋白质和脂肪也很有限,在加工过程中维生素也常常遭到破坏,所以想通过喝饮料来补充营养是不大可能的。

其次,饮料大多含有香精、色素、防腐剂,这些添加剂对人体健康不利;另外,饮料里面含有大量的糖分和较多的电解质,喝下后不像白开水那样很快就离开胃部,而会停留较长时间,对胃部产生不良刺激。

所以婴儿口渴了,只要给他喝些白开水就行了。如果是夏季出汗过多,因为随汗液丢失的有盐分,可补充一些盐开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