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怎样当好新妈妈
48686700000027

第27章 婴幼儿喂养常识(5)

影响母乳的药物

母亲服用的许多药物几乎都能通过血液循环进入母乳中。由于药物本身的结构和性质不同,进入母乳中的量有所不同,并且不是所有的药物都对婴儿不利。

以下是几种可能存在于母乳中的常用药,提醒新生儿的家长们注意。

止痛药

足月儿除胰淀粉酶外,其余消化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在血液中大部分是与血浆蛋白结合的,不容易进入母乳,母亲偶尔服用阿司匹林对婴儿是无害的。但大剂量摄入也可引起婴儿皮肤发生瘀斑和代谢性酸中毒。

抗生素类药物

青霉素和红霉素类药物存在于母乳中对新生儿是安全的。虽然在理论上青霉素可能引起新生儿过敏反应,但实际上极为罕见。磺胺类药物可以引起新生儿产生高胆红素血症和使患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G-6-PD)的新生儿发生溶血。四环素在母乳中的浓度较高,甚至可达母亲血液中药物浓度的90%,可导致婴儿牙釉质发育不良及牙齿变色。母亲最好不要服用这两种药物。氯林可霉素和灭滴灵即使在常规服药时,母乳中的药物浓度也较高,前者可导致婴儿小肠结肠炎而发生腹泻和便血;后者可引起婴儿呕吐和出血,母亲均不应服用。如果治疗必须使用时,应暂时停止母乳喂养。氯霉素虽然在母乳中排泄甚少,但可能抑制婴儿骨髓造血功能。抗结核药异烟肼在母乳中浓度与母亲血液中的药物浓度相仿,可能影响到婴儿的肝脏功能。

抗惊厥类药物

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和安定均可进入母乳。母亲血液中的药物浓度在正常治疗范围时,对婴儿无损害;但如果母亲服药量较大,血液中的药物浓度超过正常范围时,婴儿可表现为反应低下和睡眠过多。

抗甲状腺类药物

碘剂可存在于母乳中,并可引起婴儿甲状腺肿。硫氧嘧啶可主动转运到母乳,母乳中的药物浓度高于母亲血液中药物浓度3~12倍,故用药期间应停止母乳喂养。甲硫咪唑可干扰新生儿甲状腺功能而应禁用。

心血管类药物

地高辛、心得安、肼苯达嗪、α-甲基多巴等在母乳中含量均非常低,母亲服用常规治疗剂量,对婴儿是安全的。

抗抑郁类药物

丙咪嗪、盐酸阿米替林在母乳中的浓度甚微,对婴儿无影响。

精神抑制类药物

如氯丙嗪和其他酚噻嗪类药物在母乳中含量很小,只要母亲服用剂量不超过每日100毫克,就不会引起婴儿的不适。

放射性药物

用于诊断或治疗的任何放射性药物,如:放射性碘、锝等均可存在于母乳中,并对婴儿有明显的影响。这些药物的放射活性在母乳中可存在数天至数周。在药物的放射活性从母乳中完全清除之前,应暂时终止母乳喂养。

总而言之,许多药物都可经母乳排出,有些对婴儿无害。但有些对婴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母亲用药时应慎重,最好在医生指导下安全用药。

新手母亲常见的育儿问题

初为人母,难免对一些育儿问题以及婴儿出现的一些现象产生疑问,有时还会因婴儿的异常反应而焦虑不安,四处求救,结果仍未找到正确的答案。现就年轻母亲在育儿当中常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

婴儿为什么不停地打嗝

打嗝是婴儿期一种常见的症状。不停地打嗝是因为膈肌发育不完全,发生痉挛现象,成人偶尔也会有打嗝的现象,是因为横膈膜连续收缩所致。膈肌运动是受植物神经控制的,婴儿出生后1~2个月内,由于调节横膈膜的植物神经发育尚未完善,当婴儿受到轻微刺激。如:吸人冷空气或吸奶太快时,膈肌会突然收缩,引起快速吸气,同时发出“嗝嗝”声。

有时婴儿打嗝的时间可能会持续5~10分钟,看起来好像很难受的样子。但是,打嗝本身对婴儿的健康并没有任何不良影响,不必担心。人出生后其神经发育是有一个过程的。一般情况下,婴儿3个月后,调节横膈膜的神经发育趋于完好后,打嗝的现象会自然好转。那么,如何让婴儿停止打嗝呢?在婴儿打嗝时可让他吸奶,喝凉开水或者通过其他刺激,如:光亮、声音等使之缓解。

婴儿为何总让人抱着

有的婴儿性格比较安静,不爱哭闹,照看这类婴儿比较省事;而有些婴儿则经常哭闹,很少自己躺着玩耍,总喜欢让人抱着。

婴儿在离开母体前其形态是弯曲的,故离开母体后的最初几个月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躺得太久会感到背部不适,因此而哭闹,此时若抱抱他,他就会因感到舒服而停止哭闹。此时父母如果因太忙而无法分身的话,就要同婴儿说说话,并抚摸他,或摇动摇篮。对于3个月之内的婴儿可以多抱抱,和他建立良好的母子感情,不必担心会抱成习惯,等婴儿5个月后再慢慢训练,使其养成良好的习惯。

婴儿为何总朝一侧睡

一般家长都很关心婴儿头的形状,所以很重视婴儿的睡眠姿势。有些家长看到婴儿睡觉时头总朝向一侧,则担心会导致偏头,因此试图在婴儿的枕下、背部垫上毛巾来改变头的方向。但是没多久,婴儿的头又偏向原来的方向,所以有一段时间婴儿的头型看起来的确是歪的。其实,对于这个问题也不必过于担心,等到婴儿能够翻身时,他就会不断改变头的方向而朝向另一侧了。婴儿1周岁时,偏头现象就不会太明显了。

囟门是否可以碰

婴儿头顶部的囟门软软的,有些家长担心给婴儿洗头时会碰伤囟门,因此,婴儿出生数月都不敢给婴儿洗头。其实婴儿的头部分泌物较多,应经常清洗。虽然囟门未闭合时此处较薄弱、柔软,但仍有头皮和皮下组织保护,洗头时只要注意不用力压囟门,而是用手或纱布轻擦此处,就不会碰伤它。

婴儿为何经常打喷嚏

婴儿都很容易打喷嚏,有时还会两三个连着打,有些家长见此情景便以为婴儿着了凉而赶紧给婴儿加衣被。其实婴儿打喷嚏并不一定是着凉所致,婴儿的鼻黏膜比较薄弱,因此较容易受到温度、湿度及灰尘等的刺激,从而产生一种神经性反应打喷嚏。

突脐要紧吗

突脐是婴儿的常见现象,有的孩子的肚脐甚至大如杏子,孩子大哭时肚脐突出2厘米高,但却无疼痛感。

突脐是怎样造成的呢?有人认为突脐是孩子哭闹所致,故称“哭肚脐。而有人甚至怀疑是否是分娩时助产护士的技术不高,肚脐的结扎方法错误所致。一般说来,当妇女即将分娩时,胎儿的肚脐孔会自然闭合,但也有少许胎儿是在肚脐孔尚未闭合时出生的。肚脐孔未闭合的婴儿一用力就会因腹压增高而使肚脐外突。突脐对婴儿健康没有什么不良影响,无需特殊治疗,肚脐孔就会随着发育而闭合,一般在出生3个月后即闭合。绝大多数突脐的婴儿在出生1年后突脐均会消失。

如何安抚生病的婴儿

若婴儿在生病时也不爱躺在床上,则说明婴儿的精神状态良好,同时也可据此判断出婴儿的病较轻,可不勉强他睡觉。若婴儿患病时哭闹不止,而一抱即安静入睡的话,父母就应辛苦一点,整夜抱着婴儿,好让他乖乖地睡。刚开始发热,婴儿往往全身发抖、手脚冰冷、脸色苍白,这时,可以用热水袋,电热褥等在床上加温后让婴儿安睡。若婴儿在炎热的夏天发烧时,则应该打开窗子,使空气流通。因为此时关闭门窗,婴儿不易入睡。在婴儿休息时,父母尽量不要去打扰他——频繁地试体温、喂水、喂药,也会使婴儿感到疲劳。

新生儿为什么易呕吐

呕吐在新生儿时期经常发生。新生儿由于胃肠道生理上的特点,本身就容易呕吐。新生儿的胃呈水平位,食物不能容纳过多;贲门松弛,易被胃内容物冲开使胃内容物反流至食道;幽门肌肉发达,受胃内容物刺激时易发生收缩,痉挛,使食物反流。由于上述原因,当婴儿吮吸太急,吸进了空气时,就容易发生呕吐。若在喂奶后将婴儿竖起,令其趴在大人的肩上,轻拍其背部使其打嗝,就会避免呕吐发生。

婴儿呕吐的另一个原因是喂养不当。如:喂得太多,超过了胃容量;吃得太急;乳汁温度不适(太凉或太热),使胃蠕动增加,均可导致发生呕吐。这种呕吐往往偶然发生,而且呕吐量较多。对此应注意纠正喂养的方法。

此外,一些消化道疾病也可导致呕吐,如:先天性食管闭锁,胃扭转、先天性幽门肥厚、先天性肠闭锁等,但这类情况并不多见。

如何预防臀红

臀红又叫尿布疹。由于新生儿皮肤柔软,若大小便后不及时换尿布或擦洗臀部,婴儿的皮肤就会受尿便酸碱性刺激和湿尿布的浸泡而引起皮疹,严重的可出现皮肤脱落或皮肤糜烂,非常疼痛。

预防尿布疹的最好的方法是勤换尿布,用过的尿布要烫洗干净,再在日光下晒干,保持尿布的清洁和柔软。婴儿大小便后要给他(她)洗净臀部和会阴处,擦干后扑上爽身粉或涂5%~10%的鞣酸软膏,以防尿便直接刺激皮肤。

若已发生尿布疹,要设法使患处保持干燥、清洁。大小便后要将臀部洗净擦干,再涂上龙胆紫或汞溴红。

婴儿需要补充维生素吗

牛奶或奶粉中维生素C和维生素D的含量很少,所以人工喂养的婴儿需要补充维生素C和维生素D。母乳喂养的婴儿,若母亲注意多吃新鲜蔬菜和柑桔水果,婴儿就不会缺乏维生素C,但母乳中维生素D的含量极低,所以吃母乳的婴儿易缺乏维生素D。补充维生素D的常用办法是给婴儿服用鱼肝油。给婴儿喝桔汁可以补充维生素C。

婴儿何时开始出牙

婴儿乳牙共20个,约6个月开始出牙,至2~2.5岁出齐。婴儿出牙时间差异比较大,有些早至4个月,而有些却迟至10个月左右,都属正常情况。2岁以内婴儿乳牙总数大约等于月龄减4~6,例如,14个月婴儿出牙8~10个。

如何知道婴儿是否对添加的食物过敏

婴儿对某些食物过敏是比较普遍的,尤其是在尝试新食物时,更容易发生。一般食物过敏的反应是出疹或腹泻,因此,给婴儿添加新的食物时,应先添加单一的食物,一旦发生过敏,即可找到过敏的食物,待婴儿适应单一的食物后,再添加混合种类的辅食。

如何预防婴儿患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膳食中铁摄入量不足引起的。贫血的婴儿有面色苍白,注意力不集中,易疲乏,和生长迟缓等表现。近年的研究还发现,缺铁性贫血对婴儿的智力发育也有不良的影响。出生时婴儿的体内储存有丰富的铁,加之从母乳中得到的铁,可以满足宝宝前4个月的铁需要。但4个月以后,必须有规律地给孩子添加一些含铁丰富的食物,比如每日给婴儿添加1/2个蛋黄,每周2次在婴儿辅食中加入肝泥。可以大大减少贫血的发生。若同时摄入含维生素C较多的菜汤或果汁,可促进铁的吸收。

如何预防婴幼儿患佝偻病

佝偻病俗称软骨病,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使钙磷摄入不足所致。人体可以从食物中获得维生素D,但大多数食物中含量较低,不够用。人体主要靠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皮肤合成维生素D,因此,当从食物中摄入的维生素D较少,晒太阳太少,婴儿就会患佝偻病。预防佝偻病要注意以下措施:1.提倡母乳喂婴儿,并及时添加富含维生素D及钙磷比例适当的辅食。2.多晒太阳,平时每天户外活动在一小时以上。3.对体弱儿或在冬春季,户外活动受限制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补充鱼肝油和维生素D。

如何让婴儿睡好觉

许多年轻的父母经常询问:“如何让婴儿安安静静睡觉?”这的确是所有父母都关心的问题。以下是一些简单而有效的措施:让婴儿吃饱十分重要;睡前洗个热水澡有助于婴儿入睡;让婴儿听有规律的声音如轻柔的节拍声等;给婴儿一个与白天不同的利于入睡的环境,如关掉电视机、收音机,减弱室内光线及尽量减少嘈音;保持室内温度在19℃~21℃等。需要注意的是,在出生后的最初几个月,婴儿的睡眠时间是没有规律的。

怎样让婴儿安全睡觉

婴儿睡觉应采取仰卧位。其他体位只有在医生的指导时才能使用。此外,为使婴儿睡眠时安全,还要注意以下几点:2岁以前,不要让婴儿用枕头睡觉,枕头有时可使婴儿窒息;不要使用塑料床单;不要给婴儿盖太多或太厚的被子,让婴儿太热不好,甚至有危险;还要使用安全的婴儿床。

如何安排婴儿睡觉时间

每个婴儿各不相同,一般来说,新生婴儿需睡18~20小时,白天和晚上睡眠的时间差不多。随月龄的增长,婴儿睡眠时间逐渐减少,3~个月时为14小时左右,6~12个月为12~14小时,而且晚上睡眠的时间逐渐延长。要安排好婴儿的睡眠,就要注意在白天给予适当的活动或运动,比如到户外晒太阳,中午或早晚这段时间安排听音乐或做游戏,这样可适当缩短婴儿白天的睡眠时间,消耗其精力,在晚上睡得更香更甜。这种训练可从4~5个月开始。

婴儿啼哭怎么办

婴儿尚未具备语言功能,哭闹是表达要求或反应身体不适以引起大人注意的一种方式。大多数婴儿哭闹是因为饥饿、口渴、尿湿、尿布不干净以及要抱等,这种啼哭是生理性的,可采取以下措施减少啼哭:喂婴儿母乳及其他食物,让婴儿吃饱喝足;抱婴儿走动,并轻轻摇动;给婴儿哼小调,说话或让其听些柔和的声音;给婴儿适当的玩具或保护婴儿坐在窗边向外望等。由于护理不当或粗心大意所致的包裹过紧,环境过热或过冷,热水袋烫痛等引起的哭闹,则必须仔细查看。

哭闹有时也是某些疾病的早期反应,如消化不良、中耳炎、肠绞痛等。此时婴儿的哭声多呈痛苦状,抱起或喂奶也不能使哭闹停止,多伴有发热、咳嗽、吐泻、面色苍白、精神弱或呻吟等病理特征,这属病理性啼哭,应该及时送医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