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如何做孩子才聪明:提高孩子智商的秘诀
48591200000017

第17章 让孩子智力“腾飞”的推动剂(1)

早期阅读对幼儿的智力发展至关重要。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孩子的阅读开始得越早,阅读时思维过程越复杂,对智力发展就越有益。7岁前就学会阅读,就会练成一种很重要的技能——边读边思边领会。”

阅读——放开“见识”

早期阅读对幼儿的智力发展至关重要。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孩子的阅读开始得越早,阅读时思维过程越复杂,对智力发展就越有益。7岁前就学会阅读,就会练成一种很重要的技能——边读边思边领会。”

教育学家经调查发现,早慧的孩子大多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喜欢阅读。由此可以推出,家长经常指导孩子进行阅读,可以使孩子的智力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阅读为孩子带来的益处是毋庸置疑的,古人说“开卷有益”讲的就是阅读的好处。阅读可以开阔孩子的视野,让孩子获得各种丰富的文化体验;可以让孩子掌握更多的知识信息,让孩子更好地认识世界;可以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促进智力发育……

2009年1月16日上午9点,美国当地时间15日晚8点,总统布什在白宫发表最后的告别演说,宣告他8年的总统生涯结束。从2001年1月就任美国第54届43任总统,到2004年在竞选连任中获胜,关于布什的政绩,人们众说不一。但抛开政治上的非议不说,相信没有人会否认布什那过人的才智。

布什卓越的才智和他母亲巴巴拉的善于施教是分不开的。关于教育儿子,巴巴拉有一套独特的“祖传方法”,就是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巴巴拉曾经说过:“父母在家中给学龄前儿童朗读,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因此,她在布什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进行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

为了激发布什读书的兴趣,巴巴拉根据自己对儿子的了解,特意挑出了一本布什感兴趣的书,每天在布什快要回家时,坐在桌子旁边仔细阅读,一点也不受在家里玩耍吵闹的布什的影响。这样过了几天后,布什开始产生疑惑,到底是什么书能让母亲这样痴迷地阅读呢?

他找到母亲看的书拿起来翻了翻,一下子就被书中的内容吸引住了,从此就开始喜欢上了阅读。为了让布什阅读到更多的好书,巴巴拉将一本本图书都放在了布什伸手可及的地方,距离床头最近的书架上面。正由于此,才使得布什从小就博览群书,书中关于人生的智慧哲学,给予布什不少的启迪,对他一生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巴巴拉曾经说过:“家长在什么时间给孩子读书无关紧要,但每天至少要读上15分钟,孩子会收获很大。”每晚在临睡前,巴巴拉都会给布什读上一则故事,渐渐地,布什在母亲的朗读声中,爱上了读书,迷上了阅读,这就是布什为什么能够拥有如此过人的才智的重要原因之一。

早期阅读可以帮助孩子早一些打开认识世界的窗口,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当布什重振家族雄风,踏着父亲的足迹入主白宫,宣讲就职演说时,全世界的媒体焦点都集中在他那智慧的谈吐和过人的思维上,人们纷纷感叹布什的过人能力,却很少有人知道,正是由于当年母亲巴巴拉注意培养阅读能力,才成就了今天的布什。

现在,已经有研究结果表明,缺乏良好的早期阅读经验的孩子,入学后在适应学习生活时有一定的困难,缺乏阅读兴趣,阅读理解能力较差等。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家长,应适时地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为孩子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爱心指导

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几个技巧

1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择图书。在孩子还没有建立对书籍的正确选择意识,家长代替孩子选择图书时,可以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的阅读特点挑选。例如,3岁的孩子可以读一些有着色彩丰富画面的书籍。4岁的孩子可以看一些篇幅适中,具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寓言故事或生活故事。5岁的孩子可以阅读故事情节好、篇幅较长的图书……这样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不断提升阅读难度的方式,可以让孩子在循序渐进中学习到很多知识,增长智慧。

2家长朗读,孩子跟读。开始时,家长可以几个字、几个字地读,让孩子跟着家长用手指着书上的字阅读。当孩子掌握的文字逐渐增多时,家长就可以以每句话为单位进行朗读,让孩子跟读。再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家长就可以只读出较难的几句,其余全部由孩子自己朗读。这也是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来引导孩子,但是这种方法利用眼、口、耳三种器官,有利于孩子注意力的集中,并且容易引起孩子的思考,对孩子智力的开发很有帮助。

3培养兴趣是让孩子进行自主阅读的关键。家长为了培养孩子自主阅读的习惯,不讲方法地对孩子进行大量的阅读训练,会让孩子丧失阅读兴趣。帮助孩子选择一些可以引起其兴趣的材料,能够促进孩子去认真思考,从而提升孩子的思维能力。

4家长多向孩子提问。阅读不是简单的“识字游戏”,它需要孩子在读书的基础上进行积极思考。家长可以经常对孩子提问,刺激孩子思考,从而帮助孩子养成正确的思维习惯。

绘画——在“美”中“放飞”思绪

绘画是儿童心智成长的一种反映。用绘画开发孩子的智力,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益智方法。每个孩子都应该适时接受绘画教育。用绘画的形式,开发儿童的智力,让他们通过形象直观的感觉,认识现实的理性世界,从而提高他们的智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已经得到很多家长的肯定。

绘画是一种需要大脑与手、眼相互协调并用才能进行的艺术活动。在绘画过程中,孩子要先用眼睛仔细观察事物,在大脑中建立事物的基本轮廓,对事物进行具体分析,积极思索,最后再用双手进行描绘,才能完成一幅画的创作。这一系列的过程能使孩子的观察力、分析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对比能力及动手能力都得到有效锻炼,可以在使孩子各方面能力水平都得到提高的同时,促进孩子的智力水平发展。

3—5岁之间的孩子正处于色彩、图像的敏感阶段,相比较于纸上的文字阅读,他们更容易被色彩鲜艳明快,用图像、形状表现事物的图画所吸引。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可以培养出一个高智商的孩子,那么,家长不妨利用孩子喜欢图画这一特点,对孩子进行早期绘画教育,让孩子从幼儿时期就开始接触绘画,这对孩子获得美的熏陶和智力发育都很有好处。

一直以来,妈妈都想让海海成为一名画家。为了挖掘出海海的绘画潜力,妈妈决定培养海海艺术方面的能力。妈妈给海海买来了画画专用的纸和笔,每天都在纸上给海海画出树木、花朵、水果等各种事物的形象,然后让海海照着她画出来的形象进行临摹。刚开始海海还能跟着画,可渐渐地,妈妈发现海海似乎不像以前那样喜欢画画了,每次画画,他都表现得很不情愿,甚至会又哭又闹。看到孩子对画画如此抵触,妈妈不知如何是好。

“儿子不是一直很喜欢画画吗?怎么我帮助他,他反而不愿意画了呢?”海海妈妈心中充满了疑问。后来,海海妈妈咨询了住在隔壁的美术老师张老师,听了海海妈妈的讲述,张老师说:“从小对孩子进行绘画的培养的确有许多好处,但家长在指导孩子绘画时,只能扮演引导的角色,千万不能为孩子画示范画,更加不可以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画好的示范画临摹。”海海妈妈疑惑地问:“海海认识的事物有限,如果我不教他,他画出来的东西怎么能正确规范呢?”张老师说:“两三岁的小孩子正是想象力丰富、贪玩的时候,如果现在家长就把所谓‘正确规范’的条条框框强加给他,他当然不会愿意再画画了。而且,家长的这种行为还会导致孩子的想象能力降低,这对孩子智力发育会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那您的意思就是说,不需要教孩子,让孩子自由发展绘画天赋吗?”海海妈妈问。“家长只需要给予孩子适当地引导,教会孩子必要的绘画技巧就可以了,更多的还是要让孩子凭借自己的思维能力进行绘画创作,这才是提高孩子绘画水平的方式。”张老师耐心地指出。“都怪我,用我的想法强迫海海,现在海海都不爱画画了,这可怎么办啊?”海海妈妈焦急地说。“别急,我有办法……”张老师笑着对海海妈妈又说了几句话,海海妈妈将信将疑地回到了家。

自此,妈妈再也没有过问孩子画画的事情。当然,在这段时间里,海海只顾着玩耍,早就把绘画的事情忘到九霄云外了。半个月过去了,吃过早饭,妈妈看到海海一个人正在房间里画画,不禁高兴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海海拿着他的得意之作来到妈妈身边说:“妈妈,你快看,我画的房子怎么样啊!”妈妈一看,画中的房子有些奇怪,和她想象的并不一样。要是在以前,妈妈肯定会否定孩子的作品,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思重新画一幅。由于听了张老师的话,妈妈并没有横加指责,反而对海海说:“儿子真乖,一下子就长大了,不用妈妈提醒自己就去画画了。而且越来越聪明了,画的房子怎么看都漂亮。”海海得到了妈妈的赞许,脸上露出了高兴的笑容,又在纸上画了好几样东西,对妈妈说:“你看,我会画的可多啦!”妈妈摸着海海的头说:“嗯,海海画得可真好,要是天天坚持画画,以后一定能成为一个小画家。”经过这次,妈妈发现海海似乎不像以前那样抵触画画了,不需要家长的提醒,自己就跑回房间里画画了。

从那天以后,每次海海画画时,妈妈都在一旁耐心地观看,看看儿子画的方法是对还是错,一旦发现错误,她就及时告诉孩子,再也不将自己的方式强加给海海了。没过多久,以前那个爱画画的海海又回来了。

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家长在教孩子画画时,切不可将自己的想法以及那些条条框框教给孩子。现实生活中的美与丑、光明与黑暗、简单与复杂、生动与呆板,通过绘画,都会慢慢地让孩子有一个清楚的概念。家长在培养孩子绘画时,尽量做到给孩子充分的想象空间,让孩子按照他们自己的想法去追求美好的世界。

绘画能使孩子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等各方面能力都得到提高,这对于孩子学习其他学科知识以及综合能力的发展都是很有好处的。即使孩子日后不能成为大画家,家长对孩子进行绘画方面的培养教育也是很有必要的。

爱心指导

家长指导孩子绘画的几个技巧

1让孩子多接触美术作品,提高孩子的审美眼光和艺术品味。家长多让孩子观看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可以在绘画技巧上给孩子以正确的引导,同时可以提高孩子的美术欣赏水平,让孩子从各类美术作品中感受到不同形式的美。而这些美的感受可能引起孩子的联翩浮想,从而锻炼孩子的发散思维能力。

2让多彩多姿的生活丰富孩子的绘画内容。生活方式单调、乏味,会导致孩子感知经验匮乏,大脑中的绘画材料减少。家长要为孩子提供丰富多彩的生活,比如经常带孩子到公园、动物园、田野郊外等地方,让孩子接触到各类新鲜的事物,获得更多的绘画素材。这些素材可以让孩子在绘画过程中更深刻地理解这个世界,提升孩子的思维高度。

3提高孩子的想象力。有些孩子总是反复画相同形象的画,表现内容上也没有太大的变化。一方面是由于孩子已经熟练地掌握了某种形象的画法,另一方面是由于孩子不善于发挥想象力,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习惯性思维所造成的。绘画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创作的过程,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多想象,大胆创作,尝试不同形式的美术表现方法。这样可以拓宽孩子的思路,让孩子懂得从多角度来思考问题,也有利于孩子智力的发展。

4尊重孩子的绘画个性,多指引、少示范。正如每个人的思维方式和喜好都不同一样,每个孩子的绘画表达方式也各不相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绘画个性,家长要尊重孩子的这种个性,多指引、少示范,不干涉孩子的绘画创作,让孩子体验自由创作的乐趣。这样有利于孩子将自己的想法融入绘画当中,从而提升孩子思维的深度。

5积极鼓励孩子。孩子的绘画作品没有正误之分,家长不能以成人固定的思维模式来看待孩子的作品,当孩子画好一幅画后,家长最好能给予孩子一些赞美和肯定。

这样可以使孩子变得自信,而这种自信会推动孩子去积极地面对遇到的各种问题,这对孩子智力的发展也是大有裨益的。

涂鸦——不可阻挡的途径

3—5岁的孩子总是特别喜欢“捣乱”,他们用妈妈的眉笔、唇膏在爸爸的书上乱涂乱画,经过几次教育后还是乐此不疲……面对这样的孩子,家长该怎么办?“涂鸦”,孩子最喜欢也是家长们最无奈的游戏,千万别小看孩子的涂鸦,实际上,这正是孩子智力发育的证明。

孩子进行绘画是一种无意识的自主性绘画,“无意识”是指孩子没有建立对“绘画”的认识,他们只是单纯地喜欢色彩、喜欢用笔勾勒出各种形状的感觉。“自主性”是指孩子在涂鸦时,只需要尊重自己的意愿,将头脑中想象的画面表达出来。他们没有关于绘画技巧方法或条条框框的限制,不具备成人的思考模式,在孩子的心中,太阳不一定是圆的,小草不一定是绿色的。这对于他们想象力的提高,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很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