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如何做孩子才聪明:提高孩子智商的秘诀
48591200000018

第18章 让孩子智力“腾飞”的推动剂(2)

涂鸦看起来是乱涂乱画,实际上,它仍然是建立在孩子对于具体事物的认知上进行的。孩子的头脑中没有关于对这个世界的客观印象,他们就不可能画出任何形象。涂鸦是孩子将头脑中对认知事物和想象力进行整合的过程表现出来的方式,是建立在孩子丰富的认知经验基础上的。因此,涂鸦对于孩子认知事物以及感知能力的提高是很有益处的。

我国的一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素质教育要开发右脑,现在很多的教育方式开发的是孩子的左脑,但实际上思考时左脑的功能只是辅助的,右半脑才是关键。涂鸦是在右脑的参与下才能完成的,儿童经常进行涂鸦可以训练右脑,使右脑智力得到开发。

菲菲爸爸是一位美术老师,大概是遗传了爸爸的“艺术细胞”,菲菲还没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喜欢拿着爸爸的画笔到处乱画了。不过她画的作品还不能称之为是“画”,只不过是随手涂鸦的一些奇怪线条。

不久前,妈妈刚为家里换上崭新的墙纸,可有一天她下班回到家中,却发现墙面上竟然全是菲菲的“大作”,整面墙被涂抹得乱七八糟,全都是一些奇怪的图形符号。妈妈可气坏了,她叫来菲菲,严厉地训斥了菲菲好久,菲菲满脸委屈的样子,好像根本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晚上,爸爸回家了,听过妈妈的讲述后,说:“墙纸被画花了,再换新墙纸就行了嘛,我看菲菲挺有美术天赋,这么小就喜欢画画。”妈妈不以为然地说:“这么小的孩子哪里懂得什么是绘画,她不过是觉得颜色和画笔好玩罢了。”爸爸说:“对颜色和画笔感兴趣就是绘画的开始,我看菲菲很有开发的潜力。”

第二天刚好是周末,爸爸不用上班,吃过早饭,他就站在墙壁前面研究起菲菲的作品来。过了一会,菲菲起床了,爸爸将菲菲叫到跟前,指着满墙的图形问:“菲菲,能不能告诉爸爸,你涂鸦的都是什么啊?”大概是昨晚妈妈的教训让菲菲害怕了,她“警觉”地四处看了看,发现妈妈没在房间内,才指着墙说:“这是菲菲去动物园的故事。”爸爸来了兴致,笑着说:“哦,还有一个故事呢,爸爸最喜欢听菲菲讲故事了,菲菲告诉爸爸你画的是什么故事好不好?”菲菲指着一个不规则的长方形说:“这是动物园的小动物们上、下班要坐的车。”又指着上面的一条曲线说:“这是云彩。”说着又指着几个只有她自己才能看懂的图形说:“这个小人儿是菲菲、这个胖胖的是大象伯伯、这个圆圆的是熊猫阿姨,还有这个……”爸爸听完菲菲的讲述,笑着说:“原来是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啊,菲菲真棒,像个小艺术家!”菲菲听完高兴地笑了,但马上又好像想起了什么,表情暗淡了下去,她小声地说:“可是妈妈昨晚说我是在‘捣蛋’,还说以后都不让我乱涂乱画了。”爸爸摸着菲菲的头说:“菲菲,爸爸支持你继续按照自己的想法画,但是咱们以后不将画画在墙上,而是画在纸上好不好?”菲菲听完点了点头。爸爸走进厨房,对着正在刷碗的妈妈说:“以后,咱们家的小画家我来培养。”妈妈听后,笑着说:“好吧,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了。”

此后,只要爸爸一有时间就陪女儿在纸上涂鸦,画一些只有女儿自己能看懂的东西。每当妈妈看到他们涂鸦作品时,总是说:“唉,看看你们父女俩,整天不学好,就是瞎折腾。”这时,爸爸就会开玩笑说:“老婆大人,这话你就说得不对了,这可是一位小画家呢!”

半年下来,女儿竟然爱上了绘画,再也不是简单的涂鸦作品,开始创作一些比较难的画,而且还在幼儿园里获得了幼儿园里老师的好评:“菲菲真聪明,画画得好,反应也快。”

上面例子中“爸爸”的做法是正确的,在给予孩子适当引导的同时,又和解了妈妈与女儿之间的“战争”,让孩子从简单的涂鸦发展到绘画,使女儿的智力得到有效开发,从而赢得老师的夸奖。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涂鸦对于孩子智力的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涂鸦是孩子表达情绪、抒发感情,发展想象力、创造力的一种方式。因此,家长应该重视孩子涂鸦,尽量为孩子创造适合孩子涂鸦的环境条件。

爱心指导

家长指导孩子涂鸦的几个技巧

1正确对待孩子的涂鸦行为。随意的线条、鲜艳的色彩、形象的图形,每个孩子都乐此不疲地进行着涂鸦游戏。在涂鸦过程中孩子可以获得感官上的享受和动手创作的乐趣,家长应该予以鼓励。因为涂鸦行为是孩子表达自己思想的一种重要方法,那些看似散乱的线条实际上凝结着孩子的思维活动,对孩子智力的发展非常有益。

2正确看待孩子的涂鸦作品。涂鸦作品强调的是孩子自由的表达而不是绘画技巧的掌握,因此家长要懂得用孩子的视角来欣赏。如果实在不明白,还可以向孩子请教。如果孩子每次都能够讲出一定的道理来,显然是有助于其智力的发展的。

3让孩子多观察。涂鸦不止是表面看起来涂画那么简单,它反映的是孩子丰富的精神世界以及生活经验的累积,体现了孩子与客观世界之间的联系。但是孩子的思维可能是跳跃的、散乱的,这时候家长就有必要引导孩子将各种思维的火花串联起来。孩子的思维逐渐的完整过程正是其智力增长的过程。

音乐——性灵的起点

艺术教育能够让孩子获得更多审美享受和丰富知识体验,相信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拥有艺术天赋。美国教育家汤姆林逊先生在临终前曾经这样说过:“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这句话告诉了家长们一个道理,每个孩子生来就是具有“艺术细胞”的。

美国的两位教授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们将学龄前的儿童分为四组,一组上计算机课、一组上键盘课、一组上声乐课,另外一组不上任何的特殊课程,只是学习常规的科目。经过一段时间后,专家们对孩子们的智力水平进行测试,结果发现,接受过音乐教育的孩子在时间及空间能力的测试中取得的成绩,要比其他几组的孩子高出30%以上。这项研究报告向人们表明:音乐对于孩子智力发育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人的大脑可分为左脑和右脑两个部分,幼儿常规教育中普遍学习语文、数学学科,以及日常生活中孩子对语言的广泛应用等原因,使大脑左脑的利用率提高,而右脑的利用率却相对较低。这样一来,就很容易导致孩子左、右脑功能失调、发育不均。右脑是形象、创造性思维的源泉,对孩子智力水平的提高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家长对孩子进行音乐教育,可以使孩子的右脑得到开发。

如果没有物理,相对论的提出者、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爱因斯坦,很有可能会成为一位卓越的音乐学家而不是物理学家。音乐是爱因斯坦一生中最大的爱好,他非常擅长拉小提琴和弹钢琴,就连外出时都要将心爱的小提琴随身携带。

1879年,爱因斯坦出生在德国的一个小镇,他生下来就和别的孩子有些不同,后脑特别大,这也成了爱因斯坦的外貌标志之一。这个有着“奇特”长相的孩子,曾一度被人们认为是“傻子”,当别的孩子已经能够熟练地和家长们进行对话的时候,爱因斯坦还一句话都不会说,到了他3岁的时候,仍然没有一点要开口说话的迹象。爱因斯坦的父亲十分担心,特意请来了专家咨询,专家看过爱因斯坦之后得出结论,如果不是家族中有语言障碍者所导致的先天性遗传因素的话,那一定就是后天环境对他产生了影响,致使他不会说话。专家得出的推论是正确的,爱因斯坦的家人都很忙,根本没时间与他进行过多的交流,影响到了他的语言发育。父亲决定为儿子请一位家庭教师,他想让老师来与爱因斯坦进行交流,促进爱因斯坦语言能力的提高。老师见到爱因斯坦后,觉得他反应迟钝,智商有问题,老师认为自己不可能教会一个“傻子”说话,于是他放弃了对爱因斯坦的教育。

爱因斯坦的母亲是一位知识女性,对文学和音乐非常感兴趣。她希望爱因斯坦能够学会说话。她认为,即使爱因斯坦真的是个智力低下的孩子,但只要他能够掌握语言,那么长大后起码还可以独立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