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宁夏文化发展研究
48535500000007

第7章 积极探索文化育人的有效途径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3)

(四)通过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文化育人

一是以《宁夏大学大学生思想引导大纲》为抓手,着力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宁夏大学大学生思想引导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共分为8大类、19条引导路径及62个主要活动载体。旨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观,引导大学生正确理解和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引导大学生始终拥护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大学观,引导大学生理性分析贫富差距和社会公平问题,引导大学生全面客观地看待当前的就业难问题。通过开通“大学生手机报”、建设“网上团校”、开展“时代青年楷模进校园”活动和“黄河之畔”史学大讲堂等重要活动,构建一批有效载体,努力开创我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二是倾力打造宁夏大学党建“金种子工程”。通过“选种”、“育种”、“炼种”、“播种”四大工程,精心打造党建“金种子工程”,并以此来全面统领学校学生党建工作,培育学生党建工作品牌,为推进学校中心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才奠定坚实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三是以健全和创新党建制度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在全校建立健全了20多项全局性党建工作制度。近期,校党委又根据工作实际建立了校领导晚间值班制度、基层党组织书记例会制度、校领导联系班级制度,建立了领导干部网上学习工作平台和督办平台,搭建了各级领导互相评议、研究工作的信息网络,形成了党委领导、一把手负总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新机制。四是以学生公寓为单位建立公寓党支部。在学生公寓区以宿舍楼为单位,建立学生公寓党支部,以学生宿舍为平台开展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发挥优秀党员的自我管理教育作用。目前,我校12号楼公寓党支部已成为自治区教育系统党建示范点。五是以学科、社团等单位建立功能党小组。在政法学院“民族学”学科组、“西北地区回族文化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学科团队、“秋风摄影协会”、“仙人掌协会”中组建了功能性党小组,在机械学院建立了“机械之家”党员工作站,不断创新基层党组织建设模式。六是构建学生工作“百人队伍”。克服困难,争取每200名学生配备一名思想政治工作辅导员,在全校打造了一支素质较高、业务精良的“百人队伍”专门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四、进一步做好文化育人工作的理论思考

文化育人是一项系统性的教育工程,目前,高校文化建设要着重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社会意识形态多样化条件下一元主导与多样发展的关系;二是中西文化相互激荡过程中继续借鉴与批判创新的关系;三是以人为本理念关照下人文关怀与人才资源开发的关系;四是社会环境复杂化条件下现代适应与综合素质培养的关系。为此,需要从理论上分析解决四个重要问题即“四个如何”:

首先,如何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引领和主导多样化的社会意识,帮助引导大学生在错综复杂的社会思潮中辨别是非、明确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必须强化教育引导,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这是高校文化育人工作总的指导思想和基本任务。今后,宁夏大学教育教学工作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思想统领,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学生社团活动、学生重大活动、学生课外实践活动中创新教育引导方式,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课堂、进公寓、入头脑。要在每年的新生入学教育中,通过名家讲座、朋辈辅导、开学典礼仪式教育等方式,向新生全面讲解核心价值体系;要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相关书籍,采用读书报告会的方式,在理论层面提升学生对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要组织青年学生通过参观历史遗迹、图片展览、观看专题片等方式,让学生切身体会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其次,如何在积极吸收和传播世界文明优秀成果的同时,教育引导大学生增强民族文化意识,自觉抵制西方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在全社会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自觉”的观点,最初由费孝通先生于1997年提出的,他说:“文化自觉是一个艰巨的过程,只有在认识自己的文化,理解并接触到多种文化的基础上,才有条件在这个正在形成的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费先生还以他在80岁生日时所说的一句话,作为对“文化自觉”的概括,即:“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所谓“文化自觉”,是指我们在文化上的觉悟、觉醒和创建。“文化自信”,是指我们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对中华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既要坚守自己的优秀文化,又要通过交流和交融,吸收借鉴外来优秀文化;既要正确对待自己的文化,又要正确对待别人的文化。引领青年学生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高校文化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

我校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引领学生深刻认识大学承担着的文化传承创新的历史使命,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参与大学文化建设;要引领学生深刻认识大学文化是高雅、青春、积极的文化,当代大学生要学会辨别低俗、落后、消极的“文化”,不宣扬、不参与这些“文化”;要引导学生不断提升网络媒介素养,建设积极向上、规范有序、青春阳光的校园网络文化,自觉抵制西方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引领学生一定要牢记“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道理,敢于吃苦、勇挑重担,不怨天尤人、不贪图安逸,依靠自己的辛勤努力开辟人生和事业的前进道路;一定要牢记“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道理,从小事做起、从基础做起,不沉湎幻想、不好高骛远,用埋头苦干的行动创造实实在在的业绩;一定要牢记“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道理,迎难而上、百折不挠,不畏惧挫折、不彷徨退缩,在千磨万击中历练人生、收获成功。

再次,如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好地贯彻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做到深入浅出、循循善诱,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和帮助人中启发人、教育人、引导人、塑造人?

目前在校的大学生主要是上世纪80年代及90年代出生的青年一代,独生子女政策改变了中国传统的大家庭模式,以父、母、子或女组成的小家庭中人际关系趋向单一,兄弟姐妹关系逐渐淡化,同辈互助、平等合作的家族传统受到挑战。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当代大学生们在成长过程中,形成了与父辈们有所差别的个性特点,中央16号文件将这种个性特点概括为: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因此,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因材施教,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更好地贯彻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做到深入浅出、循循善诱。

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形成健康的学习动力,把个人成才与国家与社会的进步结合起来,把个人的建功立业与民族振兴结合起来,自觉抵制庸俗的个人利己型成才观、学习观;引导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创造性学习、自主性学习的大学生学习理念,并将其自觉运用于课程学习中;要发挥学生社团、学院团委的重要作用,建设好宁夏大学主流特色论坛、博客群、QQ群、微博客,以接近性、实用性占领青年学生主流网络舆论阵地;要认识到当代大学生身上存在着反感说教、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怀疑和批判的特点,对于纯粹正面宣传、说教式的教育,会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应当以事实为依据,多采用案例教育、形象教育等方法,实事求是,讲求真实。

最后,如何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应对人生挫折和社会各种矛盾的能力?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一直为社会所关注。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健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对校园生活的不适应、人际关系处理不当、情感问题、学习及就业压力等,具体来说,大一新生心理问题表现在对生活目标的茫然;大二学生的情感和学习问题较多;大三学生面临的主要是考研问题;大四学生的就业问题最为突出。相对而言,贫困学生、农村学生心理问题出现率比较高,我校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贫困学生、农村学生比重相对较高,因此,教育引导我校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应对人生挫折和社会各种矛盾的能力就成为我校文化育人工作的另一项重点工作。

要通过课程学习、讲座、编排心理剧等方式,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引导学生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宽容、友谊、信任和尊重的态度与人和睦相处,通过人际交往,使他们能够认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培养遵守纪律和社会道德规范的习惯。要通过开展和谐文明公寓评建、爱国卫生月、文明宿舍联谊等活动和开展系列文化体育活动,引导学生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做到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要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工作,保证能够满足每个需要接受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心理抚慰的学生在第一时间接受细致周到的服务,保证发生重大突发事件后能够对当事学生进行个人或者团体心理辅导。要在在新生中开展朋辈辅导,组织成绩优良、综合素质良好的高年级学生担任新生班级的兼职团支部书记,对新生在学习方法、学习观念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