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农民组织化问题研究
47874400000018

第18章 农村经纪人

2003年,农业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农村经纪人队伍建设的意见》,该意见指出要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促进经纪人的经营规模化、活动组织化、手段现代化、功能综合化、市场多元化和服务信息化。依托批发市场,发展运销经纪人;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贮藏加工经纪人;结合科教兴农,发展农业科技经纪人;结合农村信息体系建设,发展信息经纪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经纪人队伍的建设,有利于形成产销合作组织和专业协会,提高农民的市场组织化程度,对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产销衔接、扩大劳务输出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农村经纪人是活跃在农村经济领域,以收取佣金为目的,为促成他人交易而从事农产品产、加、销中介服务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随着农村经济的深入发展,与产销双方联系密切的农村经纪人已成为沟通产销双方的重要牵线人和引导农民走向市场的带头人。据 2005年6月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调研统计,农村经纪人总户数达 38 万余户,经纪执业人员达 61万余人,经纪的业务量达1707亿余元。此外,从现实情况来看,在农村还有从事临时性、季节性经纪活动,未经登记,数量巨大,而且难以统计的农村经纪人。

从调研统计的情况来看,农村经纪人主要分为农产品经纪人、农村工业及手工业产品经纪人、农业科技经纪人、农村劳动力经纪人等。农村经纪人的经纪活动基本覆盖了所有的农产品,包括粮食、棉花、油料、蔬菜、水果、苗木、牲畜、水产、家禽以及药材、茶叶、香菇、木耳等土特产品。农村经纪人中,从事粮食、蔬菜、水果、牲畜、水产品等经纪的经纪人占了主要部分。

其中,江苏省农村经纪执业人员已近20万人,经纪的业务量近400亿元。四川省农村经纪执业人员10万余人,经纪的业务量为73.3亿元,其中达州、广元两地区农村经纪人经纪的业务量占当地农业生产总值的比例分别为 17%和 12.6%。湖北省农村经纪人近 2 万户,农村经纪人经纪的业务量占农业生产总值的比例达10%以上。山东省、河北省、河南省、浙江省、安徽省农村经纪人总户数分别为1.1万户、1.6万户、3.1万户、0.7万户、1.4万户,经纪的业务量分别为34亿元、23亿元、16亿元、55亿元、36亿元。

这些农村经纪人在运、销、储存、加工、科技、信息等方面为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做出了巨大贡献。2002年6月,北京市平谷区东高村镇1300公顷豆角收获季节正逢“非典”疫情肆虐时期,面对 80%的豆角需要外销但外地车辆不敢进京的严峻形势,农村经纪人四处联系收购商,大力宣传平谷无疫情及其优惠政策,使东高村镇的豆角逆势而上,非常时期未出现销售难的情况,全镇人均增收 670 元。新疆哈密地区巴里坤县奎苏镇在劳务输出经纪人的带领下,全镇输出劳务近3000人,全镇人均劳务收入达400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25%。河南毕店镇柿树园村青年经纪人刑自晴与18家网站都有联系,每年花费5000多元订阅全国科技、信息报刊48份,然后筛选、精编适合当地实际的信息,向乡邻发布,或组织种植,或组织购销。近年来,发布信息1800多条,有1200多人在其帮助下走上了致富之路,刑自晴也获得信息中介费3万多元,被乡邻誉为“信息传播商”。

农村经纪人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规模较小,实力弱,整体优势较差,还不能适应规模经济和集约化经营发展的要求。

(2)经营分散,缺乏科学管理。农村经纪人大部分以乡镇为单位,不同行业之间,尤其是各乡镇从事同一行业的经纪人之间缺乏管理、技术、销售等方面的合作,不能相互补充、协同经营,制约了其向更高层次发展。(3)市场信息相对滞后,视野狭窄,难以准确把握市场动态。(4)个别缺乏诚信意识,坑害生产者与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