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刘汉生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1945年后,中央组织部委派他带干部到东北开辟工作,后任省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全国解放后,中央军委任命刘汉生为铁道部政治部副主任兼铁道兵政治部主任。20世纪50年代初,调任世界工联亚澳联络局秘书长。1953年任唐山市委第一书记。1958年,唐山市委、地委、秦皇岛市合为唐山地区,刘汉生任第一书记兼唐、秦警备区第一政委。1959年任中央地质部副部长。在大跃进运动中,刘汉生坚决反对“五风”,抵制大炼钢铁等“左”的政策和作法,因而在1959年反“右”运动中,遭到批判和打击,受到党内撤职处分。1962年中央扩大会议后才得以平反。
“文革”中,刘汉生深受迫害,被地质部造反派批斗、关押、监督劳动近11年,直到1978年平反。尔后,调任电力部副部长。刘汉生是中共第七次、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在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刘汉生是大名七师校友中目前还健在的几个人之一。为了大名七师的过去、今天和未来,刘汉生同志虽已高达百岁有余的年龄,但依然在为母校的建设工作做着自己的努力,一如既往地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着自己晚年的光和热……
6.刘大风及其主要活动
刘大风(1906~1986),直隶省南乐县(今属河南省)佛善村人。祖父刘清心是晚清秀才,刘大风六岁随祖父进私塾,14岁入本县官庄私立高小读书。1923年,刘大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直隶省立第七师范学校第二班读书。
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大名七师是直隶省内一所比较进步的学校,谢台臣校长积极倡导“以作为学”的教育主张,贯彻“五四”科学与民主的精神,在直南一带影响很大。入校后,刘大风勤奋学习,接受新事物很快,深为师长和同学们所称赞。他在校内与同学共同编辑刊物《曙光》,宣传新文化,与旧文化、旧学派进行斗争。1925年,“五卅”惨案震动全国各地,他参加领导了大名七师、大名十一中、五女师等校的反帝爱国活动。他们组织学生罢课,成立“五卅惨案后援会”,并联合商会在大名县城关帝庙召开市民大会。会后,又和其他同学发起了抵制日货的活动。为表达投身革命洪流的决心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他借刘邦《大风歌》中“大风起兮云飞扬”一句自勉,并将名字刘介风改为刘大风。
1926年8月,共产党员冯品毅同志来大名七师任教。冯积极传播马列主义,宣传中共主张,介绍北伐战争的大好形势,这使刘大风深受教育,思想认识有了很大提升。10月,冯品毅将要离开大名七师,刘大风便积极主动地提出入党要求,经冯介绍,他和赵纪彬、李大山一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又吸收成润、吴益普为中共党员,成立了党、团两个特别支部,刘大风任党支部书记。这是大名一带最早的党组织,在整个直南、豫北地区也是建党较早的地方。
中共大名七师特支成立后,刘大风积极开展革命宣传,并以扩大“读书会”为名,团结更多的同学参加革命活动。1927年初,党支部又发展了十几位同学入党。不久,谢台臣、晁哲甫、王振华也加入了党组织。这就使大名七师成了共产党领导下的红色学校,直南革命的一个策源地。
1927年初,寒假期间,刘大风在家乡深入茅棚草舍,同贫雇农促膝谈心,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发展刘峰等为中共党员,建立了南乐县第一个党支部——中共佛善村支部。学校开学后,刘大风、赵纪彬、李大山赴北京,同中共北方区委取得了联系。1927年1月,中共北方区批准刘大风到武汉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在这里,他不仅学到了马列主义理论和农民运动的经验,而且还学到一些军事知识,特别是聆听了毛泽东讲授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使他对中国革命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毕业后,顺直省委任命他为特派员,负责指导大名以南各县的工作。10月,在他的主持下,中共大名县委成立。在他任中共大名县委书记期间,蔡和森同志曾对他的工作予以了高度评价。
1929年4月以后,刘大风先后担任邢台中心县委组织部长、书记,直南特委组织部长兼磁县县委书记,参与领导了直南党的工作,对整个直南地区党的工作作出了很大贡献。“七七”事变后,他又担任临时直南特委书记,在大名沦陷前后动乱的日子里,奔赴南乐、清丰、濮阳、大名从事党的恢复和整顿工作,不仅使党的组织得到了恢复整顿,而且又有了很大发展。刘大风还集中力量建立了在我党领导下的直南第一支革命武装——第四支队,初步开创了直南豫北抗日游击战争的新局面。1937年10月,第四支队在清丰古城集合时只有60余人,不久,逐渐扩大,发展到千余人,成为我党领导下的一支坚强的武装力量,活跃在清、南、大、濮、内、滑各县境内,打击日伪,保卫群众利益,开展了卫河两岸的平原游击战争。
刘大风敢于坚持原则,抵制和反对左的方针、政策,因此受到错误的处理和打击。但他仍安心工作,毫无怨言,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坚强的党性,“安明”这一名字,就是这一时期起的,意在:“安心工作,久而自明”。1941年底,担任太行五分区武委会主任,在日寇多次“扫荡”的艰苦环境中坚持斗争,为太行山区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1945年10月,八路军发起了邯郸战役,在这次战役中,他负责五分区的战地后勤工作,出色地完成了各项支前任务,受到上级的表扬。1947年,他率领地方干部百余人,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任麻西工委书记、三分区专员、豫皖苏七地委副书记等职,在开辟新区工作、保障前线供应方面,均作出了很大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刘大风历任河南省军区人武处处长、中南军区人武处处长、中共广州铁路局党委书记,广东省监委副书记、省纪委顾问、省顾问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会委员,对各种不正之风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十年动乱中,刘大风身心备受摧残,但始终坚持党性原则,坚持革命信念。
刘大风是一位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毕生从事革命活动,对直南党的创建有着重大贡献。1983年10月,刘大风参加了大名七师建校60周年纪念活动。1986年1月,刘大风不幸去世,终年80岁。
7.郭献瑞及其主要活动
1933年春,郭献瑞考入了素有“地下党校”之称的河北省立第七师范学校。在学校,他秘密组织了读书会,有目的地阅读了谢台臣的《中国通史讲义》、《哲学入门》、王实甫的《政治经济学讲话》、库斯聂的《社会发展史》,列宁的《俄国资本主义之发展》、《唯物史观》,河上肇的《经济学大纲》等革命理论书籍。1935年,在晁哲甫同志倡导下又开始在学校工友中和校外开办夜校,传播革命思想。1936年加入“反帝大同盟”。郭献瑞毕业不久,“七七”事变爆发,他立即参加了南乐县各界抗敌后援会,亲自指挥修整交通道路和向前线运送给养的支前工作,同时举办全县村、乡干部抗日训练班。7月底,在南乐县以郭献瑞为团长建立了“抗日救国十人团”,以此为骨干,他们发展秘密武装小组,建立河北民军四支队,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工作。同年8月,郭献瑞被直南特委任命为南乐县工委书记。1938年初,他和晁哲甫、朱之纯、安法乾组建清南大东边区中心县委后,仍负责南乐县东、大名河东以及莘县朝城地区的工作。5月,我军收复南乐县城后,郭献瑞被选为救国会主任兼乡村党部训练学校校长。在南乐城内、韩张、元村举办了四五期基层干部训练班,从中发展近百名党员和民先队员。9月底,他调任广平县长兼县大队队长,此间建立并扩大了抗日武装力量,以“麻雀战”打击日军。他作战英勇,果敢机智,战术灵活,被老百姓赞誉为真正打日本的八路县长,并被冀南主任公署通令嘉奖。
1939年9月,郭献瑞调到冀南行署工作,先后担任冀南水利局委员会副主任、生产建设总局局长、工商管理局局长兼税务局局长、银行行长、贸易公司经理、财经干部学校校长等职务。在兴修水利、救灾、管理市场、集市贸易、打击伪钞等工作中有力地同敌人进行经济斗争,保护了根据地的生产建设。同时,他开创了解放区的烧酒专营生产,受到冀鲁豫边区政府的表彰。
1949年7月,郭献瑞当选为河北省政府委员、省供销合作总社主任、党组书记。1951年初,调任华北供销合作总社主任、党组书记。他首先抓好培训工作,成立了华北合作干部学校(现北京工商大学前身),对干部进行普遍轮训;棉、粮、油的计划收购,也是华北合作社系统率先进行的。
1954年,调任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副主任,后调任中国商业部副部长,为贯彻中央精神,他认真总结多年工作经验,撰写了《结合合同》一书,推广农产品产、购、销三结合的作法。1960年10月,党中央任命郭献瑞为中共华北局委员兼华北局财办主任。整社四清时,他以中共华北局委员和邯郸地委常委的身份,在中共永年县搞了一年四清,一年复查工作,复查时兼任永年县委第一书记。
1969年下半年,郭献瑞调北京市工作,他经常参加劳动,进行社会调查研究。1972年他当选为市委委员,调到市财贸组,帮助军代表重点抓蔬菜的生产和市场的安排。1977年,北京市人代会上他当选为北京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兼财贸部部长。1978年郭献瑞到中央党校学习一年,担任第9支部书记。1979年北京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上,他当选为北京市副市长,继续狠抓蔬菜等副食品生产及生产基地的建设,在市内街道上有计划地抓了“三站、两代、一所”的建设和强化工作。为保证人民日常生活,繁荣经济,促进社会秩序的稳定做出了显著的成绩。
1983年夏,郭献瑞辞去北京市副市长职务。在中共北京市第五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共北京市顾问委员会常委。1984年6月,北京市老龄委员会成立,他被任命为委员会主任。他虽年事已高,但为了党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在社会各个方面仍做着不懈的努力,继续为党作着贡献。他非常热爱书法艺术,以此抒发对党的热爱,讴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及改革的巨大成就,被誉为有名望的书法家,在“老有所为”上继续作出新贡献。
8.侯振亚及其主要活动
侯振亚(1912~1974),直隶省沙河县北俎村人。1925年,侯振亚小学毕业,因冀南处于军阀混战,许多学校关闭。13岁的侯振亚,爬山涉水徒步500余里,考入山西省平定县教会办的晋友中学。每逢假期留校做工,以资补自己的生活。
目睹现实,侯振亚产生了忧国忧民的思想。1929年,以优异成绩考入了大名七师。他在这里接触了进步人士,阅读了革命书刊,开始了对革命的追求。这年秋,侯振亚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尔后,接受党团组织安排,到家乡支持父亲成立农民协会。1930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此间,在大名七师积极参加了反帝大同盟、左翼作家联盟和“驱张挽谢”的斗争。入党不久,振亚就先后担任中共大名七师党支部宣传委员和大名县委秘书等职务。1931年暑假,受直南特委派遣,回沙河建立中共沙河县委,他任书记。在他领导下发展了党组织,建立了农民武装,开展了抗日救亡运动。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加紧了对革命的镇压。就在事变两周年那天,由于叛徒告密,侯振亚被捕,当即押往顺德府监狱。他受尽酷刑没泄露半点秘密,后作为政治犯押送北平草岚子监狱。这里关押着我党一大批要员,侯振亚走进新的集体,感到温暖。他积极参加了狱中党支部的学习委员会,学习了在外面难以学到的马列著作。草岚子监狱每六个月对政治犯“审查”一次,三审不省者枪毙。而侯振亚和难友们宁可坐穿牢底,也决不屈膝投降。1936年夏,日本侵略者铁蹄踏进华北,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需要狱中这一大批党的骨干出狱,这样,他才和其他难友集体出狱。
1936年12月,侯振亚到太原正式参加了“牺盟会”,并担任总会宣传委员会委员。1937年9月,侯振亚被派往晋东南沁县牺盟会中心区开辟工作。不久,晋冀豫区党委成立,又派侯振亚担任中共辽县县委书记,为开辟抗日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1938年,侯振亚针对阎锡山害怕组织民众是空子,共产党组织民众是乱子的矛盾心理,进行了有理有节的斗争。并写了不少文章,对发动群众坚持抗战,产生了积极的影响。1939年夏,在沁源反扫荡中,身为第二行政专员公署副专员兼上党银行副经理的侯振亚,身背银行基金,在山上与敌人周旋,宁可把毛衣扔掉减轻负担,也没舍得将银行基金转移他处。1941年,侯振亚先后任沁源县委副书记、书记。1942年10月至1945年4月,他带领军民对敌作战2730次,歼日伪军4200多人。延安《解放日报》社论曾称赞沁源县是敌后抗战中的典型。
1947年,侯振亚调到中共太岳区党委工作,任组织部副部长兼干部部科长。1949年8月,南下福建,先后担任省委组织部干部科科长、副部长兼人事厅长、省委组织部长、省委书记处书记和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66年,当康生抛出所谓“薄一波等六十一人叛徒集团”后,侯振亚成了福建省最大的走资派、大叛徒之一。他自己受尽折磨,子女也受到株连。侯振亚虽然蒙受不白之冤,但对党依然一往深情,对共产主义事业矢志不渝。
侯振亚经过七八年的无数次被毒打、秘密审讯、关押、流放、劳改,使他在精神上、肉体上、生活上受到严重折磨和摧残,1974年8月22日,侯振亚含冤去世,终年62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六十一人”冤案终于得到平反,侯振亚的沉冤也得到了昭雪。
侯振亚没有等到大名七师建校60周年纪念活动的那一天,这里,我们遥寄蓝天白云,请带去大名师范后来人的思念!
9.刘亚南及其主要活动
刘亚南(1917~2012),直隶省大名县南司家庄村人。幼年在本村小学读书,后在大名县立第一高级小学读书。1932年夏考入河北省立第七师范学校。“七七”事变发生后,参加抗日救亡活动。
1938年夏,刘亚南进入大名县抗日政府民训科工作,从事抗日宣传活动,主编油印《新长城》抗日小报。是年冬,受国民党顽固派的排挤,民训科被解散,大部分同志到大名县边区台头村组成大名县第一行署,解蕴山同志任行署主任,刘亚南被派到当地武装薛先民团搞联络,争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