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大名师范志
4727400000090

第90章 红色七师(14)

1925年,他积极参加抵制日货活动,并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思想认识有了新的提升。1927年5月,因时局变化,学校提前放假。放假前,他由大名中共党的负责人李素若等介绍加入国民党,同时被指派回濮阳,组建国民党井店区分部,宣传、组织农民,做迎接北伐军的工作。大革命失败后,他经大名七师同学、共产党员刘大风、赵纪彬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中共井店党支部建立,他任支部书记。

1928年春,为了使土豪劣绅企图组织右派国民党的阴谋破产,支援共产党在农村的发展,平杰三由井店到濮阳县城,参加了筹备国民党县党部工作,并创办军政干部训练班,他任濮阳县民团、公安局政治部主任。次年春,濮阳县党部因掩护共产党被捕的同志,被国民党河北省政府查封,平杰三又回到大名七师复学,其间,他在社会上活动了两年多。1929年暑期大名七师毕业后,他返回濮阳县任城高教务主任兼濮阳中学美术教员,大力向学生传播革命思想,支持学生运动,为当局所不容。1930年被迫离开濮阳。当年夏,平杰三到北平先后任黄村党支部书记、长辛店特派员,为开辟黄村一带党群组织和恢复长辛店赤色工会组织,做了许多重要工作。1931年1月,出席中共北平市委第一次党代表大会并当选为市委委员。4月,调到唐山任河北省委、全国铁总特派员,负责恢复党群组织。同年7月回北平汇报工作,由中共河北省委决定留任中共北平市党代表,负责恢复北平市党团工作。11月12日,因叛徒告密,北平市和河北党组织遭到破坏,他和河北省委书记马辉之、河北省团委书记王德、北平市团代表王秋亭一同被捕,被判有期徒刑3年,关押在北平市第一模范监狱。1934年春刑满释放回到家乡,不久即到清丰简师任教育长,在校秘密从事党的工作,为革命培养了不少优秀人才。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在直南党的领导下,先后担任直南抗日救国十人团总团长、濮滑内中心县委书记兼民军第八大队大队长,为这一带党组织的恢复、发展,抗日武装力量的创建,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

1938年秋,平杰三被调冀南总战委会,任党团书记,从事群众工作。

1939年秋被选为冀南行政区参议会副议长,兼中共党团书记,在民主建设上作出了一定的贡献。1941年5月,平杰三调太行从事晋冀鲁豫边区临参会的筹备工作,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成立后他任秘书主任、副秘书长、直属机关党委书记。1945年冬,又调晋冀鲁豫中央局任行政处长、副秘书长、直属机关党委书记。1948年夏,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和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合并为中共中央华北局,他仍任副秘书长、直属机关党委书记。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平杰三主要是从事机关建设、后勤供应、党员教育、支援战争等方面的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北局委员、秘书长兼统战部长,华北行政委员会委员。1954年华北局撤销,他调任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常务副部长。此间,他还被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第三届常委、第四届秘书长、第五届常委,还当选为“八大”、“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代表,在党的“十二大”上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平杰三在中央统战部工作期间,为执行、贯彻党的统战方针政策,做了许多重要工作。十年动乱期间,他和许多老一辈革命家一样遭到不应有的对待,七年被监护审查,三年流放外地,到1977年底才回到北京。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并恢复了中央统战部副部长职务。以后,平杰三积极落实各项统战政策,开展海外统战工作,为巩固发展爱国统一战线、统一祖国、振兴中华尽心尽力。1985年改为正部级顾问,1989年离休。

平杰三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同志,他不仅长期从事党的统一战线工作,还数次出国外访。1953年,他参加赴朝慰问团,任总团副团长兼第六分团团长,代表华北人民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1959年,平杰三参加党政干部休假团赴苏休养和参观,遍游苏联各地。1981年,平杰三参加全国政协访美代表团,为副团长。1985年,平杰三参加全国政协组织的港澳访问团,为副团长。每次外访都交识了不少新朋友。在他的长期革命生涯中,几乎都是从事党的统战工作,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

平杰三同志在世时,曾多次接待直南党史和《大名七师校史》编写组的同志,笔者曾多次聆听平杰三同志对直南党史和大名七师校史的回忆,今天想起来,平杰三同志的音容笑貌,仿佛昨日……

4.王维纲及其主要活动

王维纲在大名七师的历史上是一位传奇人物,直到今天,人们还在述说着他的许多故事。谁也没有想到,在即将临刑之前,他能成功越狱,成为轰动一时的大事件。这是大名七师一个斗士的历史,今天想起来,依然令人肃然起敬。

王维纲(1903~1984),直隶省磁县王庄村人。1923年考入直隶省立第七师范,为第一班学生。在校期间,他受进步师生的影响,阅读进步书刊,接受了马列主义的思想,积极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运动中,表现了极大的爱国热忱,193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后,他在磁县一带积极开展党的活动,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在白色恐怖下,他先后担任支部书记、区委书记、磁彰中心县委组织部长等职务。

1932年5月,王维纲组织和领导彭城镇小车社工人,为反抗资本家的压榨和剥削,掀起了大规模的罢工斗争。彭城镇以盛产陶瓷而闻名于全国,瓷货远销京津。因交通不便,瓷业资本家雇用附近农民推车运货。资方巧立名目残酷盘剥工人,几千名推车工人终日劳作但不得温饱,常有人饿死在半路上。王维纲目睹这一切,向党组织作了汇报,决定亲自去领导组织工人罢工。

为激发小车社工人的斗争觉悟,王维纲脱下教书先生的长衫,头带旧草帽,身着粗布衣,走村串户,深入到工人群众中,与工人同吃同住,谈心交朋友,宣传革命道理,鼓动工人团结起来,举行罢工斗争,并帮助工人制定《罢工宣言》、《斗争纲领》,还提出了“组织工会、小车社,取消种种克扣、补偿工人工资”等条件。因此,瓷货停送,积压如山,对资本家震动很大。为进一步扩大政治影响,5月3日,数千名罢工工人在彭城镇附近竹林寺召开大会。王维纲作了振奋人心的讲话,号召工人团结一致,坚持到最后胜利。会后,王维纲带领游行队伍进入彭城镇。面对荷枪实弹的民团武装,王维纲光着膀子,走在一队伍前头。他高喊;“乡亲们,跟我来!”队伍几次冲破封锁线。资方见群情激愤,十分恐慌,遂答应与工人和谈。资方借谈判之机,暗中逮捕了王维纲和他二哥。王维纲以小便为由,摆脱了看守,又回到了工人中间。罢工坚持了四个月,资方全部答应了提出的条件,取得了罢工的彻底胜利。这次罢工斗争的胜利,有力地推动了磁县农村短工工会和煤矿工人的斗争,对直南地区革命力量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1932年8月,顺直省委决定在小车社斗争胜利的基础上,组织武装暴动,成立工农红军,建立苏维埃政权,开展游击战争。王维纲被任命为中国工农红军直南游击支队长。10月,王维纲被指令为暴动总指挥,积极进行暴动的准备工作。暴动开始,先后突破岳城、马头、林坦、半坡等民团局子,缴获敌人枪支,然后进占彭城又收缴了五六十支枪。因其他几路队伍未能按时到指定地点汇合,致使暴动失败。为保存革命力量,王维纲决定上山打游击。当队伍行进到白龙庙一带,遭到数十倍民团武装的包围。虽进行了顽强的激战,但因力量悬殊,王维纲等18名同志当场被捕,革命力量遭受了极大损失。

王维纲被押解到磁县看守所进行审讯。敌人妄图通过他的口供破获直南地区党组织,开始劝降,被王维纲义正严词地顶了回去,尔后严刑拷打,得到的也仅有一句话“我不知道”!敌人用尽了各种手段也无济于事,决定按政治犯论处。1933年10月,王维纲等人被押解到北平看守所,按重刑犯看管。1934年1月,河北省高等法院第一分院把他判处死刑,为延缓时间,他写了上诉状。王维纲得到难友们的信赖和拥戴,曾三次进行绝食斗争,最长的一次达七八天。他们的斗争得到北平地下党的支持,在报上发表文章,揭露敌人。狱方迫于社会舆论的压力,不得不作出让步。1935年2、3月,王维纲在狱中组建了临时党支部,任书记,学习革命理论,发展党员,连续四年间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国民党几级法院都判处王维纲死刑,他一再上诉,以赢得越狱时间。他以共产党员特有的远见卓识,看到了革命事业的光明前途,决心活着出去。王维纲进行了准备,观察了地形,时刻找着适当的越狱时机。1936年7月,南京国民党政府最高法院,最终判王维纲死刑。执行的前一天,在难友的帮助下换下囚服,攀上三楼平台,跳楼越狱。国民党报曾用特大标题报导了这个罕见事件,并向全国下达了通缉令,悬赏捉拿王维纲,最终一无所获。

1937年5月,王维纲与磁县党组织接上关系,“七七”事变后赴中央党校学习,年底回直南开辟抗日根据地。1938年2月,王维纲组建了八路军先遣队,任政治委员。5月,参加了粉碎日军对太行根据地的九路围攻的战役战斗,6月,又打退了日军对彭城镇的两次进攻,先后组建了滏南、滏北、正义等游击队。年底任八路军独立三大队队长。对创建冀豫边根据地,保卫政权,培养革命干部有着独特的建树和卓越的贡献。1939年后,王维纲率部与谢家庆特总合并,转战冀南一带,收复林县、安阳后,先后任太行四地委、五地委书记。

1943年,王维纲被选为中共七大代表,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后历任中共太行区党委副书记、太行军区副政委、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二纵队政委、第二野战军第十军政委、川南军区政委等职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王维纲先后历任中共川南自贡市委书记、重庆市委第三书记兼重庆工会主席、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委、全国政协委员、常委,司法部副部长等职务。1956年当选为八大代表。1959年起,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为人民司法工作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十年动乱期间,王维纲与“四人帮”作了坚决的斗争,长期遭受残酷迫害。粉碎“四人帮”后恢复工作,坚持拥护和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为拨乱反正,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立下不可磨灭的功勋。

5.刘汉生及其主要活动

刘汉生,1910年生人,原名刘饮沛,直隶省濮阳县千口村(今河南省内黄县)人。幼读私塾,勤奋好学,后随父到井店镇上学。1925年考入直隶省立第七师范学校读书。1926年,直隶省立第七师范学校建立了中共党组织,刘汉生在学校党组织负责人赵纪彬的影响下,对进步书籍爱不释手,思想觉悟有了很大提升。1926年寒假期间,刘汉生在本村深入群众开展工作,找贫农谈话,启迪他们的阶级觉悟,宣传革命真理。同时,他还深入到红枪会中,唤起民众,进行革命斗争。

1927年,经同学赵纪彬、李大山介绍,刘汉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年秋后,他创办了农民夜校,组织发动群众,开展反对封建地主的斗争,并建立了千口村党支部,任党支部主要负责人。

1929年春,为了庆贺清算土豪蔡鸿宾斗争的胜利,扩大革命政治影响,在温邢固召开了农民协会大会。由于叛徒出卖,被地主武装包围,刘汉生等四人当场被捕入狱。后经多方营救,始得保释。1929年9月间,刘汉生第二次考入大名七师读书,任班党支部书记。1930年初,在北方局巡视员张含辉的指示下,刘汉生和地方党负责人王从吾等同志一道发起了“温邢固事件”一周年纪念大会,民心大振,为以后开展农民运动奠定了牢固的基础。1930年春,刘汉生奉调邢台中心县委,分管团的工作。5月间,邢台中心县委被破坏,刘汉生侥幸脱险。根据上级党组织决定,他调任大名中心县委书记。约8、9月间,调天津市委工作,任天津市委胶码动委员会书记。由于李立三路线影响,左倾盲动,刘汉生身份暴露,不久被捕,押往天津第三监狱,直到1931年刑满出狱。出狱后,经河北省委决定,刘汉生任天津市委书记,同年11月调任河北省委(当时在北平)秘书长。1932年,“左”倾盲动的阴云仍没有消失。在直南,由于大名七师学校谢台臣、晁哲甫、王振华等同志反对“左”倾做法,被错误地开除党籍。对此,刘汉生在省委发出了强烈呼吁,表示不同意,结果受到“左”倾路线的严重打击,被撤职下放到开滦煤矿劳动。

1933年,河北省委派刘汉生到抗日同盟军活动,由军委前线委员会书记柯庆施派往同盟军第二师任党的特派员。同盟军失败后,刘汉生回到北平,寻找党的组织。由于叛徒告密,被国民党宪兵第三团逮捕,押往南京军人监狱,被判重刑。这是刘汉生的第三次被逮捕。在狱中,刘汉生英勇不屈,坚持斗争,保持了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

抗日战争爆发后,根据国共两党的协定,刘汉生被释放出狱,当即与直南党的负责人刘大风取得了联系,恢复了组织关系。年底,刘汉生出任直南特委宣传部长,兼地方武装第四支队政治主任。1938年6月,又调任青年纵队政治部副主任。8月,为了肃清安阳一带土匪,在八路军总部指挥下,发动了漳南战役。战斗中,匪部投降受编。根据战役指挥部的命令,刘汉生带领一批干部对这批武装进行改造,出任该部政委兼汤阴县长。以后,以这个武装为基础,经过改造重新组成直南抗日游击第二支队,刘汉生任政委。1941年,冀鲁豫与鲁西地区合并后,他又调任区党委委员兼冀鲁豫行署公安总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