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古代军事思想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46199400000037

第37章 隋唐五代文化背景与战争类裂

581年,北周相国杨坚受禅建隋。960年,赵匡胤发动兵变,推翻后周。这中间,经历了隋、唐及后梁、后唐、后晋、后汉诸朝代。史称这一历史时期为隋唐五代。

隋立国后,改传统的州、郡、县三级制为州、县两级制。发展国防力量,南向平陈,统一中国。北边以刺史兼辖数州军事,防御突厥。隋前期注意经济的发展,并进行大规模人口普查,使人口与仓储都有较大增长。隋又发展内地与边疆(包括台湾)的商贸等联系,向西方的商路不断延伸。后期则进行了开凿大运河的伟大工程。隋炀帝杨广贪图开边耀武,因高丽王不肯来朝,三次派出大军进攻高丽,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使农民起义的星火迅速形成燎原之势,加速了隋帝国的灭亡。

唐初君臣注意吸取隋朝迅速灭亡的历史教训,改进并发展隋朝的各种制度,尤其在拔擢人才方面有突出的表现。从高祖李渊、太宗李世民到玄宗晚年的百余年间,国内经济由于政治的稳定不断发展,出现了贞观、开元等盛世。唐前期与东突厥曾有过连年战争,后来双方讲和互市。唐又灭西突厥,实现在天山南北的统治;又通好吐蕃、南诏,与日本等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文化方面呈现兼收并蓄的特点,诗歌创作发展到顶峰,多种宗教平等发展。755年,安禄山发动叛乱。虽然叛乱在8年后结束,唐朝统一繁盛的局面却一去不复返。以后,藩镇割据势力尾大不掉,宦官权势不断膨胀,与吐蕃关系恶化战事不断,成为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政治痼疾。唐晚期,朝廷中宦官专权,朝臣结党,地方上藩镇内部争斗不已,接着是农民起义纷起,王朝统治摇摇欲坠。一些藩镇因镇压农民军而拥有更多的地盘,滋生出更大的野心,或抢夺皇帝,以图控制全国。最后,朱温废唐哀帝而建立后梁政权,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五代十国是战争不已的动乱的时代。朱温称帝时,还有李克用及其他几个藩镇存在,他们各控制部分区域,长期争夺地盘与人口。以后的后唐、后晋、后汉时期也是如此。后周时期局势稍有转变,周世宗柴荣着手恢复中原农业经济,整顿军队,并收复了契丹占据的许多要地。与北方相比,南方的几个小国战事少些,纵有战事,规模一般也不大,因此南方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有一定发展。

隋唐五代的战争主要有四大类型:一是朝廷军队与地方割据势力间或各割据势力之间的战争;二是朝廷军队与农民军及其他反政府武装的战争;三是与周边部族如突厥、吐蕃等的战争;四是与高丽的战争。战争的类型与形式纷繁多样,是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特色。战争规模巨大,为期甚长,地缘性强,多民族参与,是这一时期战争的重要特点。如隋炀帝征高丽,一次用兵数逾百万;唐平安史之乱的战争,历经8年之久;战争主要集中在北方;除汉族外,突厥、吐蕃、契丹、南诏等数十个部族卷进了战争。唐军将士中亦多异族成员,各族在战争中加快了融合的进程。

隋唐五代的着名兵家,都是久经战阵的统帅、良将或谋臣。他们的兵法往往经过战争实践的洗礼,军事思想大都内容丰富,成为宝贵的军事文化遗产。同时,无论是军事思想或作战指挥艺术,他们又特色各异,显现出多样性特征。杨坚、李世民、李靖、郭子仪、郭崇韬、柴荣是其中富有代表性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