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古代军事思想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46199400000036

第36章 杜预因势制宜的思想

杜预(222年~285年)是西晋着名军事家、学者。字元凯,京兆杜陵(今陕西长安县东北)人。

祖、父在魏为官。他是魏大将军司马昭的妹夫,魏正元二年(255年)任尚书郎,在职4年,转参相府军事。景元四年(263年),魏分路大举攻蜀,任镇西长史,随镇西将军钟会进兵汉中。司马炎代魏为晋帝,杜预与车骑将军贾充等修定律令,并作注解。晋泰始六年(270年),鲜卑秃发树机能部寇扰陇右,杜预任安西军司,旋转官秦州刺史,领东羌校尉、轻车将军。安石将军石鉴命杜预出兵迎击鲜卑兵,杜预分析当时双方情势,力主明春再行进讨;但石鉴不听,统兵进击,果然兵败。次年,匈奴右贤王刘猛攻扰并州(治今太原西南),杜预应诏计议对策,提出利国救边之策50余条,都被朝廷采纳。咸宁二年(276年),征南大将军羊佑上书请伐吴,多数朝臣反对,惟杜预与中书令张华赞成。四年,羊佑病重,仍入朝面陈伐吴之计,并举荐杜预接任其职。年底,杜预任镇南大将军,镇襄阳。到任伊始,即以精兵袭吴西陵(今湖北宜昌东南),大破吴名将西陵督张政部。次年,两次上表请求伐吴。十一月,晋发兵20万,分6路伐吴,杜预所部自襄阳出江陵。六年正月,杜预陈兵江陵,围城不攻,派出樊显、尹林、周奇等将循江西上,连克沿江城邑;又派管定、周旨等率奇兵800几连夜渡江,多张旗帜,起火山间,忽出忽入,以瓦解吴军心。这一系列部署,有力地配合了王溶所领大军的东进。又派伏兵随吴败军进入吴军大营,生擒吴西线统帅孙欲。军中流传歌谣称赞他“以计代战一当万”。随即一举攻克江陵及吴沅、湘以南,直至交、广等州郡。吴军望风归降。灭吴后,杜预还镇襄阳,安定地方,声名远着。太康五年闰十二月(285年),征为司隶校尉,加位特进,病卒于赴京途中。追赠征南大将军,故后人称他“杜征南”。

杜预是博学多才的大学者,当时人称他为“杜武库”言其无所不通。他不仅在军事上颇有建树,还参与定律令、设考课、修历法、兴水利、通航运等,显示出多方面的才识。他在平吴之后,潜心经籍,专研《左传》,撰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春秋释例》《盟会图》《春秋长历》等,蔚然成一家之学。他的这些着作虽属经学范畴,但仍闪现出军事艺术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