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古代军事思想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46199400000025

第25章 一生极富传奇色彩的项羽

项羽(公元前233年~前202年)是秦汉之际反秦起义军首领,军事统帅。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少时从叔父项梁学兵法,粗知其意,却不能学到底。23岁时,见秦始皇巡游威仪,脱口而说:“彼可取而代也!”次年,杀会稽(治今江、苏吴县)郡守,助项梁起兵响应陈胜。陈胜死后,项梁找到楚怀王名叫心的孙子,仍立其为楚怀王,以号召楚故地人民。项梁战死后,项羽归楚怀王节制。怀王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与秦军相持。宋义不思与秦决战,只顾饮酒作乐,不管士卒饥寒交迫。项羽怒而杀宋义,自统大军,渡过漳河,破釜沉舟,大败秦军于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又在漳南(今河北临漳附近)再败秦军,逼秦将章邯举军投降。后怀疑秦降卒心中不服,坑杀其20余万。入关后,杀秦降王子婴,烧宫室,收秦宫货宝、妇女。秦亡后,项羽自号西楚霸王,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封诸侯18个,令他们分据各地,其中刘邦为汉王。次年派人杀楚怀王。不久,因放松了对刘邦的防范,被汉军攻下彭城。项羽以轻兵袭击汉军,获得大胜,追杀汉败卒10余万,险些生擒刘邦。此后,一克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两夺成皋(今荣阻西),保持着对汉军作战的优势。由于不重视建立巩固的后方,又不善抚恤将士,缺乏全面筹谋,喜凭一己之勇作战,不久失去对汉军作战的主动权。到公元前203年,因粮尽而与汉议和,以鸿沟(从荥阳以北向东流至今开封附近,折向南流,至今淮阳东南入颍水)为界,西属汉,东属楚。

议和以后,项羽率兵东归;汉军却乘势追击,但因韩信、彭越未来会合,在固陵(今河南淮阳西北)大败于楚军。这时刘邦采用张良的建议,答应给韩信、彭越以大片封地,两人遂率军与刘邦会合于垓下(今安徽灵璧东南,一说今河南鹿邑东)。项羽被围,夜闻四面皆楚歌,突围南走。公元前202年,项羽退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被汉军追击,因无颜见江东父老,不愿渡江避难,下马步战,杀汉军数百人,身受伤10余处,自刎而死,结束了其极富传奇色彩的短暂的一生。

项羽征战8年,时间不算长,但作战不已,有丰富的战争经验和高超的作战艺术。他自称:“身经九十余战,所当者破,未尝败。”的确,他在具体的作战中很少失败,甚至被刘邦追击到固陵时还能反噬一口,大破汉军。然而就整个楚汉战争而言,他却是最大的失败者。

据《汉书·艺文志》,他写有兵法1篇,惜早已亡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