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古代军事思想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46199400000024

第24章 秦汉兵家战争特点及其对古兵家的影响

秦统一中国后,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封建王朝。经历了战国末的长期激烈战争,中国遍地疮痔,急需休养生息。但是秦始皇扫平六国后,未能迅速调整滥征民力的政策,沿袭战时惯制,大规模征用民丁筑长城、修宫室、治驰道,大规模征民为兵,北向以30万大军攻匈奴,南向以100万士兵夺岭南。人民没有因为国家的统一而减轻劳役和兵役负担,大量荒芜的土地得不到耕种,国民经济发展缓慢。秦二世时,统治阶级内部发生动乱,形成社会危机。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鼓动戍卒起事于大泽乡(今安徽宿州东南),揭开了反秦战争的序幕。以后关东六国故地各种反秦武装蜂起。他们在反抗暴秦的同时又互相猜疑乃至互相攻杀,因此而先后覆灭。最后剩下项羽和刘邦两支军队,终于推翻了秦王朝的统治。

反秦战争刚一结束,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天下又进行了着名的楚汉战争。双方相持4年。刘邦因注意延揽英才,得萧何、张良、陈平等辅佐,又倚重韩信等大将统军作战,先后以汉中、关中为后方,军事力量由弱到强,最后由防御战转为进攻战,消灭了项羽的军队,重新统一中国,建立西汉王朝。

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后,分封同姓子弟诸侯,导致地方割据势力膨胀,引发了景帝时的吴楚七国之乱。名将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后,汉廷不断采取措施削弱诸侯王国的力量,加强中央集权。同时,注意休养生息,恢复和发展生产,国民经济稳步上升。汉武帝时,因国力雄厚,改变以前对匈奴的“和亲”政策,组织军事力量多次进击匈奴,前后历时43年,迫使匈奴远遁漠北。以后,汉昭、宣、元帝时期,军事上一直对周边部族保持优势,经济也得到持续发展。汉成帝以后,权臣贵族对土地的兼并带来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朝政腐败及外戚专权带来日益严重的政治危机,最后外戚王莽以新取代汉。王莽上台,进行了一系列脱离实际的改革,遭到失败后又代之以暴政,从而引发了反对新朝的战争。反对新朝的武装中,以绿林军和赤眉军最强大,但他们推翻新王朝的果实却被刘秀篡夺,其军队也被刘秀消灭。刘秀成为东汉的开国皇帝。

东汉初,除少数几次战争外,休养生息50年,国民经济恢复了元气。汉明、章、和帝时期,多次大败匈奴,使匈奴从此不再能威胁中原。东汉中后期屡屡对西边的羌人作战,前后延续60年,虽然最终把羌人镇压下去,但社会经济也因此而严重衰退。东汉后期天灾频仍,朝廷内外戚与宦官的斗争、清流与浊流人士的斗争,又加剧了社会的矛盾。灵帝时期,太平道首领张角领导黄巾军向东汉王朝发动猛烈进攻。黄巾起义最终在汉廷大军和地方豪强武装的联合进攻下失败,东汉从此进入地方军阀割据混战的境地,中央王朝名存实亡。

秦汉王朝进行的战争,主要表现为对周边部族和内部反抗王朝统治的武装的作战。战争的规模一般都比较大,往往用兵数十万,兵分多路联合作战,战线绵延数十里乃至数百里。骑兵在作战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战争多战役、多阶段的特点越来越突出。用兵韬略越来越丰富。这些特点,使得当时人对兵学发生特别浓厚的兴趣,学习和整理兵书成为普遍的风气。

在出土的汉简中,兵书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张良、韩信、任宏等对兵书的整理,亦说明这种风气的盛行。丰富的战争经验和长期的研读兵书,造就了一批优秀的兵家,在兵家史上留下生动的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