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尚勇篇
45446200000007

第7章 缇萦上书救父

汉文帝的母亲薄太后出身低微,在汉高祖在世的时候是个不得宠的妃子。母子二人从宫中迁出以后,一直居住在代郡。因此,汉文帝多少知道一些老百姓的疾苦。汉文帝即位不久,就废除了“一人犯法,全家连坐”的法令。

公元前167年,临淄有个小姑娘名叫淳于缇萦。她的父亲淳于意,本来是个读书人,因为喜欢医学,经常给人治病,也小有名气。后来他做了太仓令,但是,他是一个耿直之人,不愿意讨好上面的官吏,所以仕途不顺。没有多久,他便辞了官,当起了医生。

有一天,一个大商人的妻子生了病,请淳于意医治。那病人吃了药,不但病没有好转,反而没过几天就死了。结果,淳于意吃了官司,被判以“肉刑”,要把他押解到长安去受刑。

淳于意被押解到长安离开家的时候,望着自己的女儿叹气,说:“唉,可惜我没有儿子,遇到急难,也没有一个用得上的人。”

几个女儿都低着头伤心得直哭,只有最小的女儿缇萦又是悲伤,又是气愤。她想:“为什么女儿就没有用呢?”她提出要陪父亲一起去长安,家里人再三劝阻她也没有用。缇萦到了长安,托人写了一封奏章,到宫门口递给守门的人。

汉文帝接到奏章,知道上书的是个小姑娘,很是惊讶,因此也很重视。那奏章上写着:“我叫缇萦,是太仓令淳于意的小女儿。我父亲做官的时候,齐地的人都说他是个清官,这回他犯了罪,被判处肉刑。我不但为父亲难过,也为所有受肉刑的人伤心。一个人砍去脚就成了残废;割去了鼻子,不能再安上去,以后就是想改过自新,也没有办法了。我情愿给官府没收为奴婢,替父亲赎罪,好让他有改过自新的机会。”

汉文帝看了信,十分同情这个小姑娘,又觉得她说的话有道理,就召集大臣们讨论此事。最后,大臣们一商议,拟定了一个奏折,呈给皇上。于是,汉文帝下令把肉刑改用打板子。原来判砍去脚的,改为打500板子;原来判割鼻子的改为打300板子。汉文帝还正式下令废除了肉刑。这样,缇萦就救了她的父亲。

言行导航

缇萦只是一个小姑娘,看到父亲受罪,于心不忍,于是向皇上请命,才使父亲没有被处死。缇萦做了男子都不敢做的事情,真是值得表彰啊。所以,很多事情都需要勇气,都需要去实施,不去做就没有改变现状的机会了,努力去做了可能会有奇迹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