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如何教出会处世的孩子
44986000000065

第65章 从孩子做家务教起

休斯和里士本在小时候,同伴们都觉得他们可怜,因为他们的父母老是让他们做家务,不是让他们给花园除草、修剪花木,就是让他们倒垃圾、洗衣服。小伙伴们真担心他们会累得呆头呆脑的。但是,这两个孩子成年以后,情况却胜过他们那些童年难得劳动的伙伴。他们有了称心的工作,有了美满的家庭,赚的钱比较多,而且,身体也比较健康,生活得很幸福。

美国哈佛大学历时40多年研究,发现了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适量劳动可使孩子快乐。这个问题的研究起始于青少年犯罪问题的研究。研究人员在波士顿市旧市区内研究456名青年的生活。当他们到了中年,研究人员发现:不论智力、家庭、收入、种族背景或教育程度如何,那些童年时参加过劳动,甚至是简单的家务劳动的人,也比那些小时候从不做事的人生活得愉快。参加这项研究的精神病学家韦朗特认为:解释这些并不困难,因为孩子在劳动中,不仅获得了才干,而且会意识到自己的社会价值。

这项研究还表明,孩子们童年时的活动与成年后的情况有着惊人的关系。那些童年劳动得分最高的人,成年后交友广阔的可能性高出10倍,获得高薪的可能性大4倍,易失业的可能性要小15倍。那些童年时很少劳动的人,犯罪被捕的可能性较高,精神不健全的可能性大10倍。韦朗特说:我相信这些原则在今天也不过时,那些替孩子做一切事情的父母,实际上害了孩子。

这些都是当今美国家庭非常重视对孩子进行劳动锻炼的原因。

而在许多中国家庭中,却普遍存在着一个这样的教育问题:家长由于对子女的爱,不让子女涉足家务劳动,只要求孩子好好读书。而在独生子女家庭里,这个现象就更加突出,结果造就了许多不会烧饭、不会缝纽扣、洗不干净衣服的孩子。一位专家在调查中发现:有的孩子读初三了,在做化学实验时连擦火柴点煤气都不敢;有的初中生长到十多岁,还没有叠过一次被;许多十几岁的孩子,连倒个痰盂、洗次碗、淘次米都感到十分困难。试想,像这样四手不勤、五谷不分的孩子,怎么能指望他们将来干大事呢?

我们中国的父母总爱慨叹国外青少年的独立生活能力之强,殊不知中国孩子意志薄弱、生活能力差的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劳动教育的缺乏。因此,那些仍然在溺爱孩子的父母,应该“迷途知返”,从培养孩子做家长开始,养成孩子劳动的意识。

那么,父母应怎样指导孩子参加家务劳动呢?

一、养成孩子做家务的习惯

孩子不仅有好奇心,也喜欢做游戏。对一些孩子感兴趣并力所能及的事情,家长尽可能让孩子去做。例如,给宠物喂食,用图片或相片装饰房间,吃饭前分碗筷,等等。对于低龄孩子,家长不妨采用做游戏的方法,帮助孩子明确做这些事情的要求,并使他们主动参与完成这些劳动。例如,你可以这样对孩子说:“猫咪饿了,你去照顾它一下吧!”或和孩子比赛叠衣服,看谁叠得整齐。

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尤其是当他们对做某件事的必要性不够了解或兴趣不高的情况下,为引起孩子劳动的欲望,家长可以采用请求的方式,可以使孩子产生家长让他做的事,是完全出于他自己良好的愿望,而没有受到任何强制性的要求的感觉。例如,当你想请孩子做某件事时,你可以这样说:“我对你有个请求,你能不能帮我……我真的来不及做了。”

二、孩子做家务越早越好

孩子并不排斥劳动,相反却天生有动手的习惯。帮助大众的愿望,几乎在孩子学走路时就开始了。一个两岁的孩子可以把衣服送到洗衣间去。四五岁的孩子,可以执行一个小的差使。7岁的孩子,可以放餐桌,履行家庭一员的职责。因此,家长要尽早给孩子安排一些劳动任务。不过,给孩子任务要在其体力所及的范围内,使他体验到完成任务的成就感。如果对这个任务丧失了勇气,他也许再也不愿尝试了。

三、让孩子适当做些公共家务

孩子除了料理自己的生活之外,父母还应让他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公共家务劳动,让孩子在为家庭其他成员服务中出一点力。如在洗衣机旁给家长作个帮手;在父母下班较晚的情况下淘米烧饭;在家里扫扫地、拖拖地板;对有兴趣的孩子还可以让他们学学烧菜技术等等。这种为家庭履行义务劳动的习惯,对培养孩子尊重别人的劳动、关心父母的品质是大有益处的。而这种品质正是孩子独立生活所必需的。

四、从自己的事做起

虽然多数事情大人会比孩子做得更好,但切忌不要自己代替孩子做,这样只能削弱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每天洗自己的袜子、手帕;孩子自己替换下来的衣裤,除大件难洗的、质料高档的外,一般也应由孩子自己动手洗。家长还要指导孩子养成凡自己生活过的角落都要及时动手整理的习惯:早晚让孩子自己叠被、摊被;做完手工作业,要孩子把剪在桌上、地上的纸屑、木屑及时打扫干净,等等。教孩子做一件事的最好办法,是先向他示范并和他一起去做,不要阻拦,但这并不意味着宽恕、草率。如果他没有尽力做好,应当坚持要他再做。通过这些劳动,可以养成孩子爱整洁、生活有秩序的良好习惯,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对于整天进行紧张学习的孩子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调节,可以使大脑得到很好的休息。

五、不要用物质引诱

孩子做好一件事,最好的报酬是给他一个微笑、拥抱一下或者说一声“谢谢”。孩子可以有零用钱,但不要让他觉得这是履行义务的报酬。如果这样,他可能认为,每一次拣起自己的袜子,都应收到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