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延安博苑(第一辑)
39604100000019

第19章 红二十六军的番号是怎样确定的

米晓蓉

红二十六军是西北红军两大主力之一,1932年12月在宜君转角镇(今属旬邑县)宣布成立,主要活动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这支部队的番号是如何确定的?是由中共中央批准的还是由地方自己决定的?这是研究西北红军历史的一个重要问题。

红26军的前身是陕甘游击队。1931年10月,由阎红彦、杨仲远、吴岱峰等领导的晋西游击队到达陕甘边界的南梁地区,与刘志丹率领的南梁武装会合。11月,谢子长到南梁传达了中共陕西省委关于整顿部队建立工农红军的指示。鉴于当时游击队成分比较复杂的现状,没有组建正式红军,而是于1932年1月在甘肃正宁县柴桥子村编为西北抗日反帝同盟军,由谢子长、刘志丹担任正、副总指挥。2月,反帝同盟军在正宁县三甲塬细嘴子村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谢子长、刘志丹、阎红彦先后任总指挥。

陕甘游击队成立后,接连取得了职田镇、阳坡头等战斗的胜利。这对陕西党组织和革命群众是极大的鼓舞,省委负责人即到陕甘游击队进行巡视。3月初,中共陕西省委作出了《关于红军陕甘游击队决议》和《关于游击队新胜利与冲破敌人“围剿”的主要策略决议》。决定指出,红军陕甘游击队最近得到两次的伟大胜利后,在陕西革命运动上是有极重要的意义,开辟了陕西革命运动的新阶段。3月20日,陕西省委召开会议,决定将陕甘游击队改编为正式红军。21日,省委将此决定报告中央,并申请红军番号,同时请求中央速派两位得力同志,一负责政治、一负责军事,来陕帮助省委执行建军任务。省委给中央的请示报告中提出:“因为各方面的配合,军事上必须准备成立正式红军,怎样编制,番号如何规定?请立即答复。”

1932年4月20日,中共中央做出《关于陕甘游击队的工作及创造陕甘边新苏区的决议》,同意陕西省委创建红军的意见,规定番号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四十一师,由省委一名常务任政委。同时规定按照红军编制法,先编为一个师,该师应有三个团,每团三连,每连三排,每排三班,并努力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两个师。中央的决定是根据陕西省委的报告做出的,由于省委报告中对陕甘游击队的实力估计过高,说有千余人、千余枪。实际上当时陕甘游击队只有600余人、200余枝枪,要编一个师并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两个师是有困难的。因此,陕西省委根据中央的决定和陕甘游击队的实际情况,于6月1日作出决定,提出先成立一个团,努力在最短的时间内编成红军一个师,番号暂用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独立团,然后再扩充为四十一师。

1932年6月,中共中央在上海召开北方六省委代表联席会议,杜衡代表陕西省委参加了会议,并在会上作了长篇发言,其中谈到成立红军问题时说,省委过去对中央的报告是不实际的,使中央对陕甘游击队没有实际的了解,要马上成立红二十六军是不可能的,所以省委提出先成立一个团。6月26日,会议决定同意陕西省委的意见。会后,中央派孟坚(又名曹长清、孟用潜)到陕西,任中共陕西省委书记,传达和贯彻北方会议精神。8月25日,陕西省委召开会议,做出了《关于国民党四次“围剿”创造陕甘边新苏区及红二十六军决议案》,决定把陕甘游击队改编为红军一个团,番号用中国工农红军第26军第四十一师第一团。并指派杜衡负责陕甘游击队的工作。

在这期间,陕甘游击队的活动并不顺利,原因是省委派李艮同志于7月下旬到陕甘游击队任政委后,顽固地执行“左”的错误路线,致使部队连打三次败仗,遭受很大的挫折。8月底省委重新派谢子长回到部队,再次任陕甘游击队总指挥。谢子长临危受命,在取得照金战斗胜利后,率游击队北上保安、正平川、豹子川一带活动。经过两个多月的分路游击和休整,克服了重重困难,部队得到了恢复。12月中旬,陕甘游击队接到省委指示,南下宜君地区准备改编。

12月18日,由陕西省委任命的红二十六军政委杜衡到达陕甘游击队驻地耀县衣食村。22日,在宜君县杨店子(今属旬邑县)召开党员会议,传达中共陕西省委改编陕甘游击队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第二团的决定。杜衡是陕西党内王明路线的忠实执行者,他在党员大会上指责刘志丹、谢子长执行了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当场宣布撤销谢子长、刘志丹、阎红彦、杨仲远的职务,强令他们离开部队,让到中央受训。由于广大干部战士的要求和考虑到军事上的需要,刘志丹、杨仲远才留在了部队。24日,红二十六军在转角镇举行改编大会和授旗仪式,正式宣布陕甘游击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第二团。经过民主选举,王世泰任团长。全团共200余人,编制为步兵连、骑兵连和少年先锋连。

从以上红二十六军组建经过来看,军的番号是由中共中央确定的,团的番号则是由陕西省委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