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延安博苑(第一辑)
39604100000020

第20章 我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由来

栾锦萍

在中国人民和亚洲各国以及英美等盟军的共同打击下,日本侵略军从中国到东南亚、太平洋节节失败。1945年2月,日本首相近卫就向天皇提出:“失败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军分别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苏军也于8月8日出兵我国东北,并迅速歼灭了日本精锐部队关东军,这大大地加速了抗日战争胜利的进程。8月10日,日本外务省通过瑞士、瑞典两中立国政府,分别向美、中、英、苏四国发出“乞降照会”。14日,日本决定无条件投降。15日中午,日本以广播天皇《停战诏书》的形式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无条件投降签字仪式在位于日本东京湾的美国“密苏里”号战列舰上举行。日本东久迩亲王为首的新内阁外相重光葵代表日天皇和内阁,日本陆军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代表日军大本营,首先在无条件投降书上签字。接着,受降的同盟国代表,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上将、美国代表尼米兹海军上将、中国代表徐永昌上将、英国代表福莱塞海军上将、苏联代表杰列维里科中将,以及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荷兰、新西兰等国政府的代表都签了字。这标志着日本军国主义彻底垮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抗日战争胜利日已实际上形成。

此后数年,全国许多地区均以日本广播天皇《停战诏书》时间8月15日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以各种形式进行纪念活动。直到1951年8月2日,我国才正式规定9月3日为战胜日本纪念日。

1951年,抗日战争胜利六周年之际,东北局宣传部于7月9日呈文中央宣传部,提出了“东北数年来均以8月15日为解放纪念日,但事实上到8月下旬始全歼日寇关东军,最后使日寇投降”。9月2日正式签字无条件投降。提议请中央考虑:“由政务院明令公布9月3日为战胜日寇及解放东北的纪念日,并作为东北地区性的纪念日。”8月2日,中共中央批准了东北局宣传部的提议,电发东北局并各中央局、各分局、各军区并转各省市区党委及志愿军政治部,指出:“规定9月3日为全国统一的战胜日本纪念日,除东北应改在此日庆祝解放外,全国军民及报纸均应于此日纪念八年抗日战争的胜利。”此时,我国才第一次明确规定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8月29日,中共中央又发出《关于“九三”胜利日的通知》,指出:为庆祝9月3日对日作战胜利,“各省会以上城市应于9月2日(星期日)或3日举行数千人的代表性纪念会(会上应有各党派和群众代表作简短演说),并在各工厂学校举行小规模的讲演会座谈会。”根据这个通知,9月2日,中国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民主建国会、人民政协无党派人士、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华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青联、学联、文联、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周年发表联合宣言。毛泽东、斯大林互相致电祝贺抗日战争胜利六周年。首都各界举行庆祝抗日战争胜利六周年大会。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表《关于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五个统计材料》。即:(1)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抗击日军兵力统计表;(2)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抗击伪军兵力统计表;(3)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战绩统计表;(4)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兵力逐年增长统计表;(5)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区面积人口统计表。与此同时,各地也举行了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1952年8月22日,中共中央为“九三”胜利日宣传问题通知各中央局、分局并转省市区党委,进一步重申:“9月3日,为抗日战争胜利日”,明确规定了宣传庆祝的形式及内容。1955年,抗日战争胜利十周年之际,中共中央于8月3日发出《关于“九三”胜利日纪念问题的通知》,指出:“今年9月3日是战胜日本军国主义第十周年纪念日”,并进一步明确了纪念的形式和内容。同时规定:“以后每年‘九三’胜利日纪念办法,皆仿此办理。”从此,9月3日抗日战争胜利日纪念活动固定下来,形成了制度。此后,根据形势和任务以不同的形式纪念“九三”抗日战争胜利日。

(作者:延安革命纪念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