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运动农村体育健身常识——武术
35525700000007

第7章 武术的武德和礼仪规范(2)

武术中的礼法很多,“抱拳礼”是现今武术规则规定,在国内外一致被采用的具有代表性的礼法。这一礼法是由中国传统“作揖礼”和少林拳的抱拳礼(四指礼),加以提炼、规范和统一得来的,并赋予了新的含义。行礼的方法是:并步站立。左手四指并拢伸直成掌,拇指曲拢,右手成拳。左掌心掩贴右拳面(左指根线与右拳棱相齐),左指尖与下颏平齐,右掌眼(虎口)斜对胸窝,置于胸前屈臂成圆,肘尖略下垂,拳掌与胸相距20~30厘米,头正,身直,目视受礼者,容举止自然大方。

武术散手运动中,戴拳套行抱拳礼时,右手紧握,左手展掌,两拳套合抱于胸前即可。

晚辈(或学生)施“抱拳礼”可同时问“您好”或“老师好”。武术表演赛场和武术教学训练操场上也施“抱拳礼”。“抱拳礼”

具体含义是:

(1)左掌表示德、智、体、美“四育”齐备。象征高尚情操。屈拇指表示不自大,不骄傲。不以“老大”自居。右拳表示武勇,左掌掩右拳相抱,表示“勇不滋乱”“武不犯禁”“止戈为武”“练武不动武”,以此来约束和节制勇武的意思。

(2)左掌右拳拢屈,两臂屈圆,表示五湖四海(可泛指五洲四洋),天下武林是一家,谦虚团结,以武会友。

(3)左掌为文,右拳为武,文武兼学,虚心,渴望求知,恭候师友和前辈指教。

2.点首礼

并步直立,目视施礼者微微点头示意,勿低头弯腰。此系受礼者表示对行礼者答诺的一种礼仪。一般长辈(师长)对晚辈(生徒)施此礼节。同学和平辈间也可采用。平时见面礼,不分辈分也可用此。

3.注目礼

并步站立,目视受礼者或向前平视。勿点头弯腰。表示对受礼者的恭敬、尊重的礼仪。器械礼

(一)持礼

1.刀礼

(1)抱刀礼。左手抱刀,屈臂使刀横于胸前,刀身斜向下,刀背贴附于前臂上,刀刃向上。右手拇指屈拢成斜侧立掌,以掌根附左腕内侧(刀身后部)。两腕部与锁骨窝同高,两臂外撑,肘略低于乎,目视受礼者。

(2)垂刀礼。右手虎口向上握刀柄,右臂屈举于胸前,使刀身向下垂直,刀刃朝左侧(刀尖朝下)。左手成立掌,掌心与右手指根节指面相贴,左掌指根连线与右手虎口平齐。两臂外撑,肘略低于手,两手与锁骨窝同高。

2.持剑礼

(1)持剑礼。左手持剑,屈臂,使剑身贴前臂外侧,斜横于胸前,刃朝上下。右手拇指屈拢成斜侧立掌,以掌根附于左腕内侧。两腕部与锁骨窝同高,肘略低于手,两臂外撑,目视受礼者。

(2)垂剑礼。右手虎口向上握剑柄,使剑身向下垂直,剑刃朝左右(尖朝下),右臂届举于胸前。左手成立掌,掌心与右手指根节指相贴,左掌根连线与右手虎口平齐。两臂外撑,肘略低于手,两手与锁骨窝同高,目视受礼者。

3.持棍礼

右手握棍把段(靠棍把三分之一处),屈臂于胸前,棍身直立,棍梢向上。左手拇指屈拢成侧立掌,掌指向上,掌心与右手指根节指面相贴,左掌指根连线与右手虎口平齐。两臂外撑,肘略低于手,两手与锁窝同高,目视受礼者。

4.持枪礼

右手握枪把端,屈臂于胸前,枪身直立,枪尖朝上;左手拇指屈拢成侧立掌,掌指朝上,掌心与右手指面相贴,左掌指根连线与右手虎口平齐。两臂外撑,肘略低于手,两手与锁骨窝同高,目视受礼者。

5.递刀礼

(1)双手托递刀(学生用)。并步直立,左手托护手盘,右手托刀前身,使刀平横于胸前,刀刃向里(刀刃不对师长),日视接刀者。同辈之间也可施用。

(2)垂刀捧递(学生用)。并步直立,双手捧住护手盘,手与胸同高,使刀身下垂,刀刃向内(刀刃不对师长),目视接刀者。

(3)提递刀(长者、同辈之间用)。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捏刀柄后部,使刀身下垂,刀刃朝里,目视接刀者。

(二)递接礼

1.递送礼

(1)递剑礼:①双手托递剑(学生用)。并步直立,左手托护手盘,右手托剑前身,使剑横托于胸前,剑尖朝右,目视接剑者。同辈之间也可施用;②垂捧递剑(学生用)。

并步直立,双手捧住护手盘,使剑身下垂,剑刃向左右,目视接剑者;③提递剑(长辈、同辈之间用)。

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捏剑柄后部(镡,古称剑柄的顶端部分),伸臂举于体前,使剑身下垂,剑刃朝侧方,目视接剑者。

(2)递棍礼:

①两手握递棍(学生或同辈之间用)。

双手靠近握棍于把段(棍身三分之一,靠棍把一段),左手在上右手在下,使棍竖于体前,棍把端朝下,梢端朝上,目视接棍者;②双手托递棍(学生用)。

并步站立,双手手心朝上,托棍横于胸前,左手托于靠把段和中段之间,右手托于靠梢段和中段之间,目视接棍者;③单手握递棍(老师或同学之间用)。

右手握棍把段三分之一处,举臂于胸前,使棍竖直体前,棍把端朝下,棍梢端朝上,目视接棍者。此为师长向学生递棍法。

(3)递枪礼:①双手握递枪(学生用)。

两手握枪于把段处,左手在上、右手在下,两臂前举,使枪垂直于体前,枪把端朝下,枪尖朝上,目视接枪者;②双手托递枪(学生用)。

并步站立,双手手心朝上,托枪横于胸前,左手托于把段与中段之间处,右手托于枪尖段与中段之间处,目视接枪者;③单手握递枪(老师用)。

右手握枪把段三分之一处,举臂于胸前,使枪竖直体前,枪把朝下,枪尖朝上,目视接枪者。

2.接礼

(1)接刀礼:①双手接“双手托递刀”(老师接刀)。

并步站立,左手掌心向上托刀于递刀者两手间,右手手心向下握刀柄,目视右手接过;②单手接“垂刀捧递”(老师接刀)。

并步直立,左手虎口朝上握刀柄(靠近护手盘处),目视左手接过,然后交右手握刀柄持刀;③单手接“提刀递”(同辈之间用)。

并步直立,左手虎口朝上握刀柄下部,目视左手接过,然后交右手握刀柄持刀;④双手捧接“提刀递”(学生接刀)。

并步直立,双手掌心向上捧住刀护手盘,目视两手接过。然后交右手握刀柄持刀。

(2)接剑礼:①双手接“双手托递剑”(老师接剑)。

并步直立,左手掌心向上,托剑于递剑者两手之间,右手手心向下握剑柄接过;②单手接“垂捧递剑”(老师接剑)。

并步直立,左手虎口朝上握剑柄(靠近护手盘处),目视左手接过,然后交右手握剑柄持剑;③单手接“提递剑”(同辈之间用)。

并步直立,左手虎口朝上握剑柄(靠近护手盘处),目视左手接过,然后交右手握剑柄持剑;④双手捧接“提递剑”(学生接剑)。

并步直立,双手掌心向上捧住护手盘,目视两手接过,然后交右手握剑柄持剑。

(3)接棍礼:①单手接“单手握递棍”(同辈之间用)。

并步直立,左手虎口朝上,靠近递棍者手下部握棍,目视左手接过;②单手接“双手握递棍”(老师接棍)。

并步直立,左手虎口朝上,靠近递棍者手下部握棍,目视左手接过;③双手接“单手握递棍”(学生接棍)。

并步直立,两手虎口朝上,并上下靠拢(左上右下),靠近递棍者手下部握棍,目视双手接过;④双手接“双手托递棍”(老师接棍)。

并步直立,左手手心向上托棍中段处,右手手心朝下握把段。目视右手接过。

(4)接枪礼:①单手接“单手握递枪”(同辈之间用)。

并步直立,左手虎口朝上,靠近递枪者右手下部握枪,目视左手接过;②单手接“双手握递枪”(老师接枪)。

并步直立,左手虎口朝上,靠近递枪者右手下部握枪,目视左手接过;③双手接“单手握递枪”(学生接枪)。

并步直立,双手虎口朝上,并上下靠拢(左上、右下),靠近递枪者手下部握枪,目视双手接过;④双手接“双手托递枪(老师接枪)。

并步直立,左手手心向上托枪中段处,右手手心向下握枪把段,目视右手接过。

武术礼仪的应用知识

1.武技教学课上的礼仪

(1)班长整队完毕,向老师报告时,师生均行“注目礼”。

(2)老师向学生说:“同学们好!”学生回答:“老师好!”

同时行抱拳礼。老师看学生行礼端正有尊师的诚意感,再抱拳行答礼,落手立正。然后学生再落手立正,礼毕。师生上课。

(3)在上课过程中,学生行“抱拳礼”“注目礼”或“持械礼”向老师求教。老师示“点首礼”再开始教学。

(4)下课,老师向学生说:“同学们再见!”学生答:“老师再见!”并同时行“抱拳礼”。老师看学生行礼端正,有谢师之意,再抱拳答礼,手落立正。然后学生再落手立正,礼毕。师生下课。

(5)武术训练课或课堂技术测验时,学生进场前或练习结束后,向老师行“抱拳礼”或行“持械礼”。老师以“点首礼”答诺。

(6)在武术馆内上教学训练课,上课前、下课后,师生进出馆时,要向国旗、国徽及场馆行“注目礼”。

(7)持刀上课时,应立正,左手捧刀垂于体侧,注目敬听。

(8)持剑上课时,应立正,左手反握剑,注目敬听。

(9)持棍、枪(长械)上课时,应立正,左手握棍、枪竖立于体侧,注目敬听。

(10)老师示范讲解时,学生手不可叉腰;持械时,尖刃不可对向老师。

(11)任何场合,不可持械戏斗耍闹。

2.专业理论课上的礼仪

(1)学生端庄坐定,老师在讲台注视全体学生。班长发口令:“起立!”学生均站起,肃静后,班长再发口令:“敬礼!”全体学生行“抱拳礼”。老师看学生行礼端正,有尊师诚意感,再抱拳答礼,而后落手。学生再落手。班长说:“坐下!”学生就坐。

(2)上课过程中,答疑问题时,学生可举手注目示意,老师“点首”表示予以答疑,解答后,学生可说:“谢老师!”

(3)下课时,老师说:“下课!”班长发口令:“起立!”学生均站起,肃静后,班长再发口令:“敬礼!”全体学生行“抱拳礼”。老师看学生行礼端正有谢师之意,再抱拳答礼,而后落手。学生再落手,礼毕。下课。

3.表演比赛(套路和散打)中的礼仪

(1)在表演武术时(表演前或结束后),可根据情况向主席台贵宾、前辈或观众行“抱拳礼”或“持械礼”。

(2)比赛、演练套路结束后,下场待裁判长起立宣布成绩时,面向裁判长行“抱拳礼”示答谢之意。

(3)比赛时,广播员介绍裁判时,被介绍者左脚向前上一步,后脚跟上并步站立,行“注目礼”,然后右脚先撤,并步直立。广播员介绍总裁判长、仲裁时,被介绍者可以原地站立行“抱拳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