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运动农村体育健身常识——武术
35525700000008

第8章 武术各类别的入门知识

(第一节)长拳

长拳的特点与作用

长拳是新中国成立以发展起来的拳种。它在吸取查拳、华拳、炮拳、洪拳等拳种之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拳种。它具有动作舒展大方、快速有力、动迅静定、节奏鲜明等运动特色。

练习长拳能发展肌肉和韧带的柔韧性、弹性,以及关节的灵活性;对提高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的机能有积极作用,还能促进和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平衡器官以及神经系统和肌肉的协调能力,进而较全面地发展身体素质。

长拳套路练习既是武术的基础训练形式,又是武术练习的最高表现形式,是我国重点推广普及的武术项目之一。

长拳的技术动作要求

姿势:头正、颈直、沉肩、挺胸、立腰。

身法:闪展、腾挪、起伏、转折等动作变化要上下合顺,首尾相随,完整一体。

眼法:手眼相随、手到眼到。

精神:全神贯注、情绪饱满,而面部应是含而不露,神态自然。

劲力:刚柔相济、顺达而有爆发力,做到以意取力,以气催力。

呼吸:顺其自然的腹式呼吸,以保持运动的持久和平衡。

节奏:练武术套路时动作的速度、力量等呈现出特有的规律性变化。

长拳传统技法——四击、八法、十二型

四击指踢、打、摔、拿。这是长拳套路的技术核心。

八法指手法、眼法、身法、步法、精神、气息、劲力、功夫。拳如流星眼似电、腰如蛇形步赛粘、精力充沛气直沉、力要顺达功要纯。

十二型指武术的十二种动静之势。动如涛、静如岳、起如猿、落如鹊、站如松、立如鸡、转如轮、折如云、快如风、缓如鹰、轻如叶、重如铁。

学武先学何种拳法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同时,武术种类繁多,按现在的分类有套路和散打两种形式。武术套路又分为拳术、器械、对练、集体项目等。拳种有长拳、南拳、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130多种。不同的拳种有其不同的风格特点,对身体及年龄均有不同的要求。

太极拳比较适合中老年人习练。清晨、茶余饭后或是节假日的操时间打打太极拳,对修身养性,强身健体均有益处。一般来说对基本功的要求不是很高(专业运动员除外),当然若有基本功更好。

形意拳、八卦掌等拳种,比较适合青少年习练。有一定的基本功底的习练者更佳,对速度、力量、耐力也有一定的要求。

长拳适合少年儿童练习。如查拳、花拳、炮捶、红拳、少林拳等是少年儿童较喜欢的拳种。

说长拳适合于少年儿童呢?由于长拳的特点和少年儿童自身生理特点决定的。下面分析一下这两方面的特点:练习长拳,要求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底。因其动作特点舒展大方,刚健潇洒,快速有力,节奏鲜明;而且多起伏转折、蹿蹦跳跃动作。所以长拳需要有良好的柔韧性、协调性,以及相当的速度和力量等条件。

医学实践证明,少年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阶段。其骨骼富有弹性,肌肉中肌纤维较细,进行柔韧性训练效果好。身体可塑性大,便于增加关节、韧带的活动范围,柔韧性训练一般在5~8岁期间训练效果最好。

在练习动作时要做到“动迅静定”“站如松快如风”。即在快速完成跳跃或旋转动作后,立刻停住站稳或接定平衡动作,纹丝不动。从动作上看来,长拳又是一项技巧性强,灵活性大,运动量可大可小又容易调整的项目。从长拳的这些特点看,较适合于少年儿童。

少年儿童正处灵活性和协调性发展的最佳阶段,容易在武术、体操、等项目取得好成绩。一个人的速度发展,最佳年龄是在9~12岁期间,且神经中枢的兴奋与抑制转化最快。从生理学角度看,长拳是较适合少年儿童训练的拳种。

因为长拳拳种对基本功要求非常严格,也可以说它是其他传统拳种的基础,在练拳术套路的前期,练好基本功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节)刀术

刀部位名称介绍

刀部位名称:

刀尖,刀刃,

刀背,刀身,

护手,刀柄,

刀首。

刀术动作名称

(1)缠头刀:屈臂内旋,刀尖下垂,刀背沿左肩紧贴背部绕过右肩,向胸前平扫至左腰侧,即由前向后为缠头,力达刀刃。

(2)裹脑刀:屈臂外旋,刀尖下垂,刀背沿右肩紧贴背部绕过左肩至右腰侧,即由后向前为裹脑刀,力达刀刃。

(3)扎刀:屈臂持刀,刀尖向前直刺为扎,力达刀尖。

(4)撩刀:刀刃朝上向前、弧线运行为撩;分正撩刀(前臂外旋)和反撩刀(前臂内旋),力达刀刃。

(5)劈刀:刀刃朝下,由上向下直落为劈,力达刀刃。

(6)推刀:刀尖朝下,刀刃朝前,左手附于刀背向前直推;力达刀刃。

(7)扫刀:横刀向左或向右平行砍出,或高或低旋转扫刀,力达刀刃。

((第三节))擒拿、反擒拿和散打

擒拿与反擒拿简介

农家书屋是为满足农民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建立的、农民自己管理的、能提供农民实用的书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阅读视听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每一个农家书屋原则上可供借阅的实用图书不少于1000册,报刊不少于30种,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100种(张),具备条件的地区,可增加一定比例的网络图书、网络报纸、网络期刊等出版物。

农家书屋是为满足农民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建立的、农民自己管理的、能提供农民实用的书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阅读视听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每一个农家书屋原则上可供借阅的实用图书不少于1000册,报刊不少于30种,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100种(张),具备条件的地区,可增加一定比例的网络图书、网络报纸、网络期刊等出版物。

农家书屋必备书系(第7卷)——农村体育健身常识——武术,作者:刘国辉等

擒拿是由武术运动逐步发展而成的一项克敌制胜的技击招法。它是针对人体各部位的关节和穴位,采用锁、扣、缠、拿、抓、拧、点、压、拨、刁等手法,拿住对方一个或两个关节,达到“拿其一点,控其全身”的目的。由于人体各部位的构造功能,有一定的限度,各个关节的弯曲旋转幅度有一定的范围。

因此,体的某些肌肉、骨骼、穴位受到超过生理限度的压迫或外界暴力时,就会产生剧烈的反应,轻者出现酸、麻、木等感觉;重者失去抵抗能力;再者则分筋错位,脱臼骨折,造成伤残;更有甚者会失去知觉而昏迷,乃至丧失生命。反擒拿则是被人擒拿时,审对方之意,凭肌肉感觉,及时掌握其劲路变化,顺人之势,借人之力,化解其擒拿之后而反击之。使用擒拿与反擒拿时,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快速勇猛出手稳,力点准,发劲狠。

武谚说:“远打,近拿,贴身摔”。擒拿技术具有快速灵敏,贴身近战和技击性强的特点。而且擒拿是用反关节和点拿穴位的方法制胜于敌,技术性强而又复杂,练习者需具备一定的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和生物力学等方面的知识。并在熟练掌握各种方法要领的同时,还要加强基本功和自身身体素质的训练,以及掌握必要的擒拿技法规律。在学习和运用擒拿技术的同时要做到上下相随,协调击打;见手使手,借劲使劲,顺势发力;虚实分明,避实击虚;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扬长避短,沉着善战。只有遵循这些原则,技术娴熟,才能在擒拿搏击中灵活运用、得心应手,充分发挥飞的攻击力。

擒拿的基本手法

擒拿技术是一门与敌人进行近身近战的格斗技术,以擒拿对手的关节和穴位为主。在近距离的实战中,只有针对不同的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擒拿手法,才能制服对方取胜。因此学好手法是非常重要的。擒拿的手法很多,简要介绍以下几种。

(1)抓:对方用拳或掌击来,五指合力将其前臂或腕关节握住。

在实战中,抓和拿是并举配合运用的。

(2)拧:对方用拳或掌击来,抓住对方前臂或腕关节向里或向外。

(3)拨:对方用拳击打我腹部时,我用前臂由上向下、向里封堵,使对方攻击方向改变后迅速回收,称之为拨。

(4)架:对方用拳或掌击来,用前臂向上横截,支撑对方前伸臂。

(5)压:对方用拳或掌击打我腹部时,我前臂由上向下挤住对方前伸臂用力向下。常与拿一起使用,压住对方的臂、腕、肘、膝等关节处,使其无法移动。

(6)缠:对方抓住我手腕时,我被抓手以腕关节为轴向上、向外、向下旋转,抓拧对方手腕。

(7)推:对方用拳或掌击来,用手向外或向前用力,使其前臂移动,改变攻击方向,称之为推。

(8)托:对方用拳或掌由上向下击来,我用手掌由下向上举,控制对方手臂,阻止对方下击。

(9)刁:对方用拳或掌击打我头面部,我反手由里向外,小指一侧先接触对方前臂或腕关节,然后五指合力,将其前臂或腕关节攥住,称之为刁。

(10)掳抓:对方用拳或掌击打我头面部,我用前臂由下向上横截,当触到对方前伸臂时,顺势反手抓紧对方前臂或腕关节,用力向自己斜下方拉,称之为掳抓。

(11)搅架:对方用拳或掌击打我头面部,我用前臂向斜上方架出,拳心朝里,当触到对方前臂后迅速外旋上架前臂,拳心朝外。上架前臂要贴紧对方前臂,不但使对方前臂改变攻击方向,还可紧紧将其控制住。

散手打简介

散手打,亦称散手手,古称相搏、手搏、白打、手战、卞等。由于徒手相搏相角的对抗形式是在台子上进行的,又称“打擂台”。

现代散打是以武术中踢、打、摔的动作为内容,按照一定的体重分级,在规则允许的情况下,进行斗智、较技的对抗性竞赛项目。中国武术散打自1979年3月被确定为试点项目以来,经过二十几年的内部交流、公开表演,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比较科学地规范了技术动作,逐步完善了规则,确定了竞赛模式,于1989年被国家体委列为正式比赛项目。目前,除每年举行全国性的团体赛和个人冠军赛外,武术散打还被列为全运会、亚运会和世界武术锦标赛项目。随着散打运动在国内外交流的日益频繁,散打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散打这一运动形式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接受和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