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黄帝内经养好五脏不生病
34401000000050

第50章 脂肪肝的“穴位按摩体操”

目前,因肥胖、酒精中毒、糖尿病所致的脂肪肝已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如果肝脏内脂肪含量占到5%以上,即可引起肝功能受损。脂肪肝发展下去就是肝硬化,严重的会导致肝癌。其表现为:轻度脂肪肝→中度脂肪肝→重度脂肪肝→肝硬化→肝癌,脂肪肝从量变到质变——肝硬化、肝癌,每一个阶段都很明晰。其实在肝脏还是量变的过程时,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有效的手段让肝脏恢复健康。

肝区隐痛——是肝脏报警了

有些人本来身体很好,但整天奔波忙碌,体质每况愈下,有时全身倦怠,有时腹胀如鼓,有时右上腹隐痛。这就该意识到:生活方式出问题了,肝脏报警了。

一些人在体检时查出脂肪肝,却因早期症状轻微、吃喝无碍、面有红润等种种假象,因此忽视它的严重后果。其实,一些非特异性的症状往往提示脂肪肝的发生,例如:容易疲劳、饭后腹胀,少量饮酒便肝区不适,饮食稍有不慎还会轻度腹泻等。

中、重度脂肪肝患者常会有肝功能异常,患者明确感到肝区疼痛、食欲减退、疲倦乏力、腹胀及右上腹压迫感,体重也会减轻。由于脂肪肝进程隐蔽,一旦出现自觉症状,往往肝脏已不同程度存在炎症和纤维化。因此,脂肪肝应该及早调理改善。

防治脂肪肝的穴位按摩法

我们知道,身体有异常,穴位也有反应。这些反应包括:用手指一压,会有痛感(压痛);以指触摸,有硬块(硬结);稍一刺激,皮肤便会刺痒(感觉敏感);出现黑痣、斑(色素沉着),和周围的皮肤产生温度差(温度变化)等。

中医认为肝与肾、脾、胆关系密切。如果在与肝脏最为紧密的三条经络上用按压、捏皮肤的方法进行刺激,若出现上述的反应,即可判断此点有可能是最为有效的穴位。但脂肪肝的按压异常大概在期门穴、肝俞穴所在之处。脂肪肝患者记住以下穴位的定位与按压方法可达到防治目的。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为胃经大穴,具有健脾益气的作用。长期按摩足三里穴,可以降低血脂、血黏度,预防血管硬化,预防中风发生。每天按揉双侧足三里穴30~50次,对于防治脂肪肝有极大的益处。

●阳陵泉穴

阳陵泉穴在临床上就被用来作为脂肪肝治疗的要穴,效果明显。仰卧时下肢微屈,在腓骨小头前一横指凹陷中就是阳陵泉穴。按摩阳陵泉穴的方法为:坐位,两手拇指分别按于两侧阳陵泉穴,其余四指辅助,先行按揉该穴一分钟,再用力横向弹拨该穴处肌腱3~5次,以有酸麻感为好。

●太冲穴

什么样的脂肪肝患者用太冲穴最好呢?就是那些爱生气、郁闷、忧愁难解的人。但如果你是那种随时可以发火不加压抑、发过火后又可以谈笑风生的人,太冲穴对你意义不大。按摩太冲穴的方法是:用拇指指尖对穴位慢慢地进行垂直按压,一次持续5秒,按压到疼痛缓解为止。

另外,从太冲穴揉到行间穴,将痛点从太冲转到行间,效果会更好。

●行间穴

行间穴位于足背,第一、二趾间的趾蹼缘上方纹头处,在五行中属火,具有泄肝火、疏气滞的作用。该穴按揉方法:用一手拇指指腹放在对侧行间穴,适当用力上下推动一分钟。严重的脂肪肝患者在生活中常有胁部胀痛、胸闷不舒、喜怒不寐、烦躁等症状,可以常按此穴来加以缓解。

脂肪肝的调养措施

1控制热量。即控制高热量、高糖类、高脂肪饮食。

2合理膳食。三餐要调配合理,做到营养平衡,做到少油、少肉、少糖、多蔬菜、多水果。尽可能少进食糖水饮料、果汁,餐后甜点和糖果,少吃精炼面包、百吉饼(先蒸后烤的发面圈)和炸土豆片。

3慎用药物。谨防药物的毒副作用,特别是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尽量不要用,避免损害肝脏。

●期门穴

期门穴为肝经募穴,可用于治疗多种疑难病症,如乳腺增生、脂肪肝等。期门穴位于乳头下方,第六肋间隙。具体按摩方法为:用大拇指点按乳房根部稍下方的期门穴,点按5~10分钟,使局部产生酸胀的感觉。此法能疏通经络,行气止痛。

●肝俞穴

中医认为,脏腑有病时其相应背俞穴往往会出现异常反应,如敏感、压痛等。肝俞穴是肝脏在背部的反应点,位于人体的背部脊椎旁,第九胸椎棘突下,左右二横指宽处,刺激此穴有利于脂肪肝的防治。具体方法是:双手拇指分别按压在双侧肝俞穴上,做旋转运动,由轻到重至能承受为止,按摩10分钟左右。

●涌泉穴

涌泉是肾经大穴,常按此穴可益精补肾、疏肝明目,对脂肪肝患者大有帮助。每晚睡前,盘腿而坐,用双手按摩或屈指点压双侧足心的涌泉穴,力量以该穴位达到酸胀感为宜,每次50~100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