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黄帝内经养好五脏不生病
34401000000051

第51章 养好脾胃不生病

《景岳全书》中指出:“胃强则强,胃弱则衰,有胃则生,无胃则死,是以养生家必当以脾胃为先。”中医认为,脾胃是人的后天之本,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气血的化生,有赖脾胃的运化功能。气血旺盛,人才能健康成长。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肌肉、颜面、五官等失于濡养,人的气色就不好、精神委靡、肌肉松弛、体质衰弱、多病早夭。

辰时喝点小米粥

脾与胃相连,以脏腑而言,均属土;以表里而言,脾阴而胃阳;以水谷精微、营养生成而言,胃主受纳腐熟、脾主运而化。

辰时(早晨7~9时)为胃经当令,辰时对应的生肖是龙,是集中各种动物的优势而成的,这就是告诉你吃饭可以让你变得像龙一样强大,就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能量。你想,胃经走乳房的正面。乳汁的营养是什么?气血的来源是什么?全是靠吃饭生成的。辰时阳气开始旺盛起来,此时消化功能好,吃早饭很容易消化,因而早餐多吃一点是不会发胖的。如果不吃早餐,到了9时就会出现空运化,出现头晕,长期下去对人体的伤害非常大。所以早饭一定要吃,还要吃好。

小米能补元气,早晨喝点小米粥就很好。《黄帝内经》中说,当人久病之后,不能随意地多吃,也不能吃肉,因为这有可能引发后遗症,或使旧病复发,只要少吃点粥就好了。

粥对人体健康的益处

为什么粥对人体有这么好的效果?其实,这都得益于五谷杂粮在其中发挥的神奇效用。

小米就是五谷中的粟米,黄色。黄色入脾,小米有健脾养胃的功效。中医认为小米味甘、咸,性凉,归肾、脾、胃经。《本草纲目》就有小米“治反胃热痢,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的记载。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由于小米不需精制,它保存了许多维生素和矿物质,所含营养成分高达18种之多,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8种,氨基酸能促进人体褪黑素的分泌,因而食用小米粥可起到催眠、美容的作用。

对于体弱多病,气血不足,脾胃虚弱的老年人、产妇来说,小米可以说是最理想不过的滋补品了。所以说,刚刚生了孩子的母亲,一般都是喝小米粥和鸡汤,这是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有一定的道理。

时至今日,在中国北方,小米粥仍然很受欢迎,老少皆宜。民间还常以小米和大枣一起熬粥,待小米熟烂,再加入红糖,以滋阴养血,治疗产后体虚、多汗,帮助产妇恢复体力。又用小米和山药共同研成细末,加水煮成糊状,再加点白糖,作为小儿的辅助食品,并用以治疗小儿消化不良,大便溏稀。

现代人整天在压力下前行,胃部不适已成通病。每逢吃饭时,没胃口、没食欲成了许多人的口头禅,而各种胃药更是在电视广告中大行其道。其实,有一种健胃消食食品是最绿色也最没有副作用的,那就是小米。在你没胃口、食欲差的时候,小米粥的作用不亚于开胃菜。很多人胃口不好,吃了小米粥后能开胃又能养胃,这样营养跟上来了,气血就充足了。

尽管小米熬粥是非常好的做法,但本着营养均衡全面的原则,因此五谷要杂吃,可在小米粥中加入诸如土豆、红薯、大枣、莲子、百合等熬制,均衡其营养。还要提醒的是,由于粥易吸收,导致血糖快速升高,所以患有糖尿病的人在喝粥时需要慎重一些。

巳时叩穴步行

巳时是指上午9时至11时,这个时候是脾经当令。脾是主运化的,早上吃的饭在这个时候开始运化。我们的胃就像一口锅,吃了饭怎么消化?那就靠动,迈开双腿。所谓的富贵病,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消耗不掉的营养物质在血管内发生瘀积,从而导致“三高症”,即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叩击穴位步行法,就是边走边叩击穴位,此法简便易行,老少皆宜,能通过穴位疏通经络,畅通气血,既可以预防和改变“步履沉重”的形态,又有利于调和内脏,濡养全身,防病治病。

叩击穴位步行法的具体方法

●击足三里法

足三里在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大筋内,如将手掌按在膝盖上,手指抚于膝下胫骨时,离胫骨外一横指,中指尖处即是。叩击方法是在左脚着地站稳的瞬间,用右脚的足跟由前面绕过,叩击左腿的足三里穴位,同样的,用左脚的足跟叩击右腿的足三里穴位,轮换叩击前行。

●击三阴交法

三阴交穴位于内踝尖上三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方法是用一只腿的足内侧叩击另一只腿的三阴交穴。两腿交换做。

●击血海法

血海穴位于大腿内侧,在膝盖骨内缘上二寸处。叩穴步行时,高抬膝,用同侧手掌或半握拳叩之。左右腿交换,边行边叩击,注意尽可能做到用高抬膝去迎击手掌。

叩穴步行法,中老年人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上述穴位中1~3个穴位,走一步叩一下,连做3~5分钟,逐渐增至10分钟。叩击的轻重和次数自行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