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竞技重生之篮球鬼才
3391800000005

第5章 国青之旅(一)

2004年除了中国男篮国家队外,所有的一切都是黑暗的。靠着姚明大神的光芒遮掩住了很多中国篮球本质上的问题。

比方说当时中国篮球的青训就做得非常糟糕!

U18国青兵败印度班加罗尔,只拿了一个亚青赛第三。当时U18的主教练是浙江篮球名宿郑武,94黄金一代成员,当年和麻将胡起名的中国男篮侧翼球员,球员生涯非常成功,但作为教练和胡卫东一样属于摸着石头过河,领导重点培养对象(这种没有受过任何培训和考核靠着以球员时代的成就就让这些明星球员坐上主教练的位置,这种作法真的有欠考究)。

这届U18国青堪称史上最烂国青队,把当时队里报名年龄最小的陈江华刨除(当时比赛打酱油一枚),这届国青队球员的资质堪称史上最差。

输掉U18还不算什么。毕竟球员资质摆在哪里,你一眼就能够看见他们的未来,什么吴谦啊(已退役),什么郭磊(CBA酱油男)这种资质的球员在没有出色青训教练的调教下,极限就是改了年龄也打不好U18级别的亚青赛。但更可怕的事情还在后面,U20国青兵败德黑兰,有易建联和唐正东的国青队在决赛中输给了拥有哈达迪的伊朗国青整整25分。

虽说伊朗拥有主场之利,但那支U20国青队就像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到了05年,更大惨剧还将继续,不信的话请看灌篮杂志曾经写过的一篇名为《中青男篮不可绝望》的文章。

杯具中期待看见曙光,实际上不过是一种自我催眠和安慰的方式。人必须向前看,要正视问题,要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来。

未来被凤铝球迷骂成奸贼的李元伟同志在任期间曾规定职业联赛俱乐部必须拥有一支以上的青年队,不然将不被允许参加篮协组织的成年级别比赛。还弄了一个注定将被搁浅的《北极星计划》,这个计划不仅仅涉及到职业联赛这种顶层建筑的改良方案,同时也制定出来一套比较完整和系统化的青训方案。

体育局里不仅有很多北体大毕业的专业体育方面的高材生还有很多知名大学毕业的人才,比如在体育科技方面就有很多清华,北大甚至外聘的牛人。

在中国这个喜欢写报告,喜欢写论文,喜欢X年计划的国度里不缺乏上层建筑的理论大师,但缺乏那种真正落实计划和坚持下去的基层建筑人才。

所以在现实中那些有水准的官员就算对未来规划的再漂亮,大多数时间那都是在糊弄人的,先保证自己在位期间出成绩才是最要紧的事情。他们可以说出一大堆道理来,但他们不会把更多精力放在培训更多基层教练和把关基层教练的质量上,也不会在意全国青年联赛和俱乐部青年联赛的赛程是否合理的问题上(全国最重要的两项青年篮球联赛赛)。他们一般性会选择短平快的办法搞青训,直接抓几个有潜质的年轻球员拉进体育局的训练馆集中训练就行了,俗语称之为圈养。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最好的球员大多数都不是靠着国内最好的青年联赛打出来的,而是像很多仙侠小说中的那种内门子弟一样靠着门派中的修仙资源堆积出来。

内门子弟选拔,首看资质。

身高193司职控球后卫的刘斌很快就进入到了圈养名单之列,同时权衡到各俱乐部之间的平衡问题,在首批大面积的球员名单中一般性会考虑给中下流球队1到2个名额,就这样刘斌很顺理成章的被所属球队推荐进了U18国青队的第一期集训名单。

因为这些年在国字号青年队的比赛中输的过于凄惨和莫名其妙,U18国青开始提前集结备战明年的在本土举行的亚青赛。

各有关省体育局训竞处(管理中心)、总政宣传部文体局:为备战2006年8月下旬在我国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举办的U18亚青赛,定于2005年11月17日至12月2日在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组织国家U18男篮第一期集训。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三、经费:(一)参加集训的运动员自交伙食费40元/人/天,不足部分由我中心补贴。(二)参加集训运动员的往返旅费和医疗费由所在单位负担。教练组成员的费用由我中心负担。(三)参加集训人员自带装备(包括训练服、鞋、包、箱等),必需的个人生活用品及身份证件。

请及时通知本单位的教练员、运动员。如有特殊原因不能参加集训,请于2005年11月13日之前书面来函回复。

“啊,真够麻烦的。”接到通知的某人,摇着脑袋说道。

还有一个星期就要出发去北京了,刘斌对于这次北京之行还是充满期待的,这届国青队可是有当红炸子鸡陈江华和当年在圈中更被看好的中国便士韩硕以及充满喜感的苏伟同学和加上一脸欠扁相的周鹏同志,大概因为比较重视的原因所以成材率相当之高。

中国球员希望引起NBA球探的注意,无疑国际赛上的表现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拿下这个历史注定的亚青赛冠军,然后参加2007年塞尔维亚世青赛以此赚取自己的国际知名度,这是刘斌对自己这次国青之旅的既定目标和期待。

除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曝光率外,成为国青队球员将会获得更多顶级篮球训练营的邀请,要知道国青队的球衣赞助商就是耐克同学,耐克全球峰会,乔丹训练营想想就流口水啊。

在全国性青年联赛不受重视的情况下,在媒体版面都留给国家队和CBA联赛的情况下,你能够做的就是尽早的进入国字号球队,提高自己的知名度,积累属于自己的名望值和建立更高层次的人际关系网。

职业联赛本身就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商业机构,没有价值的产品很难产生利益的。

要知道一个球员在一场水平低的比赛中拿下100分是不会被NBA球探特别关注的。

刘斌很早就明白这样的一个道理就算带队拿下全国青年联赛冠军,都比不了一篇《纽约时报》的评价。

2003年获得全国少年篮球甲,乙组双项冠军的主力控卫是谁?是辽宁队的杨鸣(当时报名年龄1988)。

但当年最火的球员是谁?是报道中为姚明传球的人。

是那个以后会占据U18国青队得分榜,助攻榜,抢断榜首的陈江华。

如果你翻看刘炜的资料册,你会发现一段和陈江华成长轨迹惊人雷同的事实,一样是国青队中的Ace,王牌球员,一样是在国青队中包揽多项数据榜首的控球后卫,一样会被早早选拔进国家队,唯一有可能不同的无非是所处的舆论环境而已,不过说到底大家都要背黑锅。

在中国篮坛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天赋最好的一批球员早早就会被中国篮协圈走。

在当时青年联赛还不够规范的时候这些国青队成员,基本上很少会全力以赴的打国内的青年比赛,更何况那时候的CBA还没有制定********不得打CBA的规定,所以这些带着国字号光环的青年球员要么早早的进一队坐板凳捞取一定的上场时间,要么只有在比较重要的青年比赛全力以赴,大多数时间以完成国际比赛任务为主要目的,系统的跟随自己所属的地方青年队打全国青年联赛的时间并不会很长,就算出赛也不会全力去打,上面应该有要求他们在地方青年队的时候注意不要受伤。

要知道中国的运动医疗环境可不是很有人道主义精神和治疗水平的,一次大伤有可能就会毁掉一个运动员所有的前途和梦想。

所以用国内的一些比赛判断一个球员的实力,在中国的这种人才选拔培训制度下不是很正确,要判断一个球员的实力只能从国际赛的角度出发。

在这种集中力量选材培养少数精英的青训体制下,国家队自然很少会出现没有国字号青年队队经历的球员。那些没有国字号青年队履历的球员进入到国家队集训名单,一般性的命运就是被这个圈子里的人淘汰掉,除非你有实力让国家队主教练极力推荐你进最后的大名单,同时自己又会做人才有可能进入到这个圈子。

在一切保障国字号利益为前提的制度下,篮协和地方俱乐部有时候也会爆发出惊人的矛盾,特别是那些在俱乐部关系从属上和地方体育局不是很深的私营俱乐部。比如非常轰动的孙悦被征,篮协要征孙悦进国青队,最后奥神俱乐部不放人,结果导致奥神直接退出CBA。

地方球队有时候信心满满的做好新赛季的训练备战计划,最后篮协就过来要人,要的是球队的重要成员,还不是征调去国家队,去的只是青年队,你说懊恼不懊恼?

当然在这种精英式的选材制度下,老鼠屎还是会有的,年龄界限越小的国字号青年队越容易进来一些关系户,在国内这种人情社会的大环境下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