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皇甫人文
33542700000015

第15章 庙宇文化(1)

九天圣母与皇甫村

据张武受封御碑志考,明嘉靖年间,故祖张武官拜四川昭信校尉。期间,红岭儿等地贼寇叛乱,他受命平剿。在平剿青沙岘叛乱时,贼寇佯装阵败,逐至山中,竟被围困,方知中计。正思突围良策,忽见山头有一小庙,急进求拜,原是九天玄女娘娘尊容。他知娘娘乃先天神圣,感应灵明,因而跪祈曰:“弟子张武蒙难,诚望娘娘大发慈悲拯救弟子脱险,曰后重修庙宇,再塑金身。”参拜毕,即刻出庙,果见庙前有一红灯,忽远忽近,似在招手。张武心中暗喜,便随红灯前往,果然突出重围。二次重整旗鼓,操练士兵,一举平了贼寇,立了大功。靖帝闻讯大喜,诏他回京受封回京途经故乡皇甫村,顺便进家探母。

母闻子归,喜出望外:“吾儿果真脱险回家,娘先谢天谢地!”“听母之言,莫非已知你儿四川遇险之事?”

“一月前,有一道姑来家化缘,娘见她眉清目秀,品貌端庄,-身仙骨;又得知她自幼丧母,孤身修道,便留居家中,收为义女。是她告知我儿遇难之事的。”

听了母亲一番叙述,张武喜曰:“既然如此,快请贤妹出堂相见!”张武见了贤妹,不由大惊,眼前的贤妹竟是山中红灯引路的玄女娘娘!

“弟子大难脱险,承蒙玄女娘娘相救,此番进京,我一定奏明圣上,为娘娘讨封。”

皇命在身,张武不敢久留,便辞母赴京。

进京朝拜,张武便把四川遇救之事讲了一遍,龙颜大悦。“原来我大明江山也得娘娘恩惠,实在万幸!”靖帝给群臣讲了当年玄女娘娘助轩辕黄帝大败蚩尤,奠定了中华民族文明根基之事,群臣齐声谢福。

皇恩浩荡,当即封九天玄女为“九天圣母”太乙元君,并赐姿婆职位,普管天下贤女;同时赐甘罗、梁浩二员为之站班,左右设镇殿将军、黑虎灵官保驾,并授其封位印信和令旗令箭。从此,圣母亦称娑娘娘。

玄女受封百日之后,意欲西行继续修道。母女依依难舍。送至今皇西村以西的凤凰嘴处,才挥泪惜别。

西行数日,历尽艰辛。一日圣母慧观面北祥光灿烂,紫气统绕,庆云旋顶,一时欣喜,径直走去,终于到达了理想的风水宝地,这就是如今凤翔西北约三十公里的宝玉山脚下。再经过一番修身养性,功果圆满而坐化,灵回瑶池,超升无极。

宝玉山每年的农历七月初庙会时,从四川、甘肃和陕西各地前去朝山的人很多。这里共有八大景观:

左看九龙出林畔,右观白虎卧山岗;

百鸟朝凤玉皇阁,云雾连天焚香台;

肉体洞中藏尊容,祈祷甘霖八卦池,

眼观西蜀分水岭,对映山川墨玉碑。

圣母西行轶事

圣母离开皇甫,西行修道,一路辛酸,自然也就留下了不少故事。这里搜集到的三则,算得上其中的典型了。

一、指点法救驮骡

经过数日徒步赶路,圣母自觉腰膝酸软,便稍坐路旁歇息。正在这时,从后边过来两个驮夫。见其驮背空着,圣母便央求二位驮夫:“能否捎我一程?”驮夫见她乃是一位年轻女子,故意不肯。纵然费尽口舌,也无济于事。驮夫牵着骡子走了不远,两个骡子突然卧地打滚,咋整也站不起来。驮夫束手无策,只好蹲在地上发愣。一会儿,圣母从后边过来,见状便用责备的口吻道:“谁教你们不为他人行方便呢?”二位驮夫闻言很纳闷,莫非她是神仙?便急忙反求圣母救救骡子,并以送圣母赶路为条件。圣母讲了要多予他人行方便的道理之后,顺便用手指了指骡子,只见骡子两耳一竖,尾巴摇了几下,忽地站了起来。两位驮夫一时高兴,亲昵地抚摸着自己的驮骡。当他们回头欲谢圣母时,圣母早已无影无踪了。

二、糜秆桥的故事

一日中午,两个青年农夫正在田间锄草,见东南方向过来一位年轻美貌的女子,便互相耳语:“咱们把前面的独木桥拆掉,她必然求咱俩帮她过河,那时咱好背她过去。”二人会意,便佯装河边洗手,借机拆掉了独木桥等候。一会儿,圣母来到河边,见河上无桥,顺手从路边地里拔了两根糜秆,头对头结在一起,往河中一投,圣母从上边稳稳当当地走过河去。两位农夫好生奇怪,但也不敢说什么。望着圣母远去的身影,二人这才起来观看。只见那根糜秆桥安然无恙架在河上。“她不是凡人!”两位农夫都这样自语。

三、一棵白松树

叶子和树干都是白颜色的松树,恐怕没有人见过。然而,就在凤翔县宝玉山东南四五里的五渠弯,却长了一棵全身皆白的大松树。

事情是这样的:

圣母西行多日,在凤翔县境内终于惠观到了一块可以落脚修行的凤水宝地一一宝玉山脚下。由于途中劳累,加之宝地即在眼前,便决定停下来修整修整。当她走到五渠湾一棵松树跟前时,确实精疲力竭,双手便往树上一把,缓了缓气,然后坐下来梳妆整衣。梳妆已毕,又闭目养神。当想起一路辛酸,不由得涕泪交加,伤心处免不了抽泣几声,还不时得将涕泪抹在树上。

圣母去后数日,这棵松树开始变白。直到现在,这棵树越长越大了,越长越白,树干上还清晰地留有圣母把过的双手印,成了当地一景。

张武修的大庙

张武为玄女娘娘讨封后,便于嘉靖22年在故乡皇甫村动工修建大庙,祭奉圣母。

当时的皇甫大庙即圣母庙,就建在小学这块地方,占地约有五六亩之多。

大庙山门朝南,呈圆顶形,其上镶嵌着“太乙元君行祠”石匾,六个大字金光耀眼,显得特别醒目。红门金钉,庄严肃穆。院内古柏成荫,清净幽雅。从中间月台上去,便有一座大殿,称为下殿。大庙作为学校后,其格子门上方,有吴德印先生题写的“精诚毕至”四个大字。穿过第二道格子门,沿东西两边厢厦房廊前行,即达上殿。上殿格子门上方“威灵显应”横匾高悬,殿内正中的大莲台上,圣母金尊端坐中央,慈祥和善,栩栩如生。圣母两边各有一神童对面立站。隔棚之外,黑虎灵官和镇殿将军护佑两边。高大魁梧的甘罗、梁浩塑像分站莲台下左右两边。

从下殿和厢厦之间的两个侧小门斜坡下去,左边北为药王庙,庙门朝南,它的南边是娘娘婆庙,门向东开,这两个小庙中间,建有魁星小楼;右边北为文昌庙,门亦朝南,其南为牛马王庙,门则朝西,两庙之间,有一小纸炉。

整个大庙布局合理,结构严谨,加上栽植有序的古柏及花草树木,显得十分典雅俊秀。每年古历七月十二,皇甫人民在这里举行盛会,以表达对圣母的虔诚和尊敬。

民国初年的一个夏收前,有一股由韩占元领导的地方势力曾来到皇甫村,就住在下殿,官兵为了消灭他们,将下殿团团围住,并放火烧死韩和不少部下,下殿也被化为灰烬。直到1940年,皇甫村的群众在吴德印等人的倡导和带领下,集资买了六家的一座老大房,重新修复了大庙的下殿。

这次重修下殿时,便在上下殿之间的两旁各加盖了间半厢厦,作为教师宿办之用,同时,还给大门内的西边修了几间生房。“张武修的大庙旧貌图”实为1940年重修以后的大庙原貌图。

圣母的两个会

圣母每年过两个会。

正月初九的“上九会”,并非是舅舅给外甥送灯笼的灯笼会。

当年九天玄女用红灯引张武突出重围,保住了大明江山,得到了靖帝御封。皇甫人民没有忘记这种恩惠,便用立笼灯会来表达对圣母的感恩之情。

正月初九,又是一年的开始,家家买红灯笼,正月十五挂在头门上,祈盼圣母保佑家家平安,户户吉祥,生活也能像大红灯笼一样红红火火。

古历七月十二日,是圣母的正会。

圣母坐宝玉,护佑四方民,周围各县的黎民百姓均修建圣母庙。大庙共有七十二座,小庙不计其数。人们为什么把每年古历七月十二日定为圣母会,看来与七十二座圣母庙或许有关。

每年七月初,各位会长们就净身更衣,集体上庙做过会前的各种准备工作。到了七月十一这天,大戏台子已经搭好,各村的进香锣鼓声此起彼伏:方圆数十里路赶来烧香的善男信女,流水似的涌向皇甫;各种摆摊设点的叫卖声和鞭炮声汇成一片,真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七月十二日盛会,几乎年年如此。

如果遇到了干旱,部分会长便于六月中旬动身,徒步去宝山祈求圣母赐雨,七月十二之前赶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