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企业家:创造卓越世界
32007300000095

第95章 案例世界第一CEO杰克·韦尔奇

1935年11月19日杰克·韦尔奇出生在美国马萨诸塞州一个普通的家庭,杰克是家里惟一的孩子,身材矮小,还带点口吃,为此小时候很自卑。略带口吃的毛病并没有阻碍杰克的发展,实际上在后来注意到这个弱点的人大都对杰克很敬佩,因为他竟能克服这个障碍在商界出类拔萃。1960年他在伊利诺伊大学获得了化工博士学位,随后进入通用电气公司。他的第一项任务是找到一个制造PPO(一种用于化工的新材料)的示范场地,然后把工厂建立起来。杰克完成了任务,得到了很高的年度评语,但是让他失望的是通用电气公司只按照标准给他加了1000美元,因为无论表现得好与坏,每个人都获得了同样的加薪。在这一刻杰克感到这个公司的官僚主义是如此严重,体制是如此僵化,和他以前想象的完全不同,于是他准备辞职。当时作为部门负责人的鲁本·古托夫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震惊,他决心不惜一切代价留住这位与众不同的年轻人,古托夫展开4个小时的说服攻势,他保证使韦尔奇不受官僚作风的纠缠,并将利用大公司的资源为韦尔奇创立一个小公司的工作环境,古托夫说:“相信我,只要我在公司一天,你就能利用大公司最好的部分进行工作,最差的一部分将离你远远的。”第二天韦尔奇终于做出了肯定的答复。古托夫为韦尔奇创造了这种环境,韦尔奇又为更多的人创造了这种环境。在之后的几十年中,韦尔奇使大公司的实力和小公司的灵活性相结合的能力得到了验证。

1965年通用电气公司根据杰克的建议决定投资1000万美元,建立一座诺瑞尔加工厂,但是“诺瑞尔”的市场如何,谁都无法预料。于是在没人出头的情况下,杰克毛遂自荐,成为这个厂的负责人。杰克非常清楚这将是一场艰苦的战斗,但他对诺瑞尔充满了自信,当时所有的家用器具都是用金属制造的,用塑料代替金属能使产品变得既廉价又轻便,这将产生一次革命。为了保险起见,杰克推销的第一站就是通用的内部产业,但他们都对这个大胆的提法将信将疑,于是杰克在他的工厂里用诺瑞尔制造出了电动罐头起子,他把起子向人们展示,让人们相信塑料的用途远比人们想象的要多。他别出心裁,用一则巧妙的广告来推销产品:一对野牛冲进了一家瓷器用品店,结果店里其他的东西都摔得粉身碎骨,只有塑料制品完好无损。这个广告获得了空前的成功,聚碳酸胺脂的使用终于引发了制造业的材料革命,美国消费者对这种比金属和玻璃优点更多的材料十分青睐,它成了世界上最为重要的塑料。1968年因为推销诺瑞尔的成功,杰克成为聚碳酸胺脂和诺瑞尔两种塑料制品部门的领导人,成为通用电气公司最年轻的一位总经理。

1981年4月杰克成为通用电气公司历史上最年轻的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那年他45岁,而这家已经有117年历史的公司机构臃肿,等级森严,对市场反应迟钝,在全球竞争中正走下坡路。韦尔奇在公司内部推行“六西格玛”质量标准、全球化和电子商务,实行了“无边界”管理模式,建立起综合的用人机制。最重要的是韦尔奇认为在全球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只有在市场上领先对手的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韦尔奇的衡量标准是这个企业能否跻身于同行业的前两名,即任何事业部门存在的条件是在市场上“数一数二”,否则就要被整顿、关闭或出售。此后的几年间砍掉了25%的企业,削减了10多万份工作,将350个经营单位裁减合并成13个主要的业务部门,卖掉了价值近100亿美元的资产,并新添置了180亿美元的资产。在任通用电气(GE)CEO期间,杰克·韦尔奇策划了933次并购,出售了408项业务,他执著地改进效率,削减成本,提高企业绩效。韦尔奇初掌通用时,通用电气的销售额为250亿美元,盈利15亿美元,市场价值在全美上市公司中仅排名第十位。到1999年通用电气实现了1110亿美元的销售收入,世界第五位,107亿美元的盈利,全球第一,市值位居世界第二。韦尔奇初掌通用时通用旗下仅有照明、发动机和电力3个事业部在市场上保持领先地位,而如今已有12个事业部在其各自的市场上数一数二,如果单独排名,通用电气有9个事业部能入选《财富》500强。在韦尔奇执掌通用电气的19年中公司一路迅跑,并因此连续3年在美国《财富》杂志“全美最受推崇公司”评选中名列榜首。

当然,执掌通用电气取得巨大成功的杰克·韦尔奇,也出现过重大失败。1986年4月韦尔奇在董事会上据理力争,最后博得大家一致同意收购华尔街最老的投资金融公司之一的基德公司。但基德公司先是陷入非法获取情报用于交易的丑闻,后又陷于负责政府债券业务的交易员由于虚报业务量以提高自己的奖金收入而导致3.5亿美元的窟窿,很快因之而失去明星公司头衔造成士气低落。进而发现公司员工在没有完成业绩承诺时视高额奖金为理所当然,更可怕的是在拿到奖金支票的当天一小时内就“人去楼空”了,就像朋友告诫韦尔奇的那样,“买下的不过是一堆家具”。韦尔奇只有忍受,他承认自己当时已经目中无人。虽然从内心深处来讲,他还在摸索对通用电气的一种正确的“感觉”,而由于身处公司收购的前线,他已经认为没有自己办不好的事情了。与记载辉煌战绩一样,韦尔奇也没有避讳他曾在并购战中遭遇过的“滑铁卢”,在自传中韦尔奇用唯我独尊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