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企业家:创造卓越世界
32007300000094

第94章 案例冯国经的全球供应链

冯国经现任香港利丰集团主席,利丰是以香港为基地的跨国集团,旗下业务包括贸易、经销和零售。其中利丰有限公司、利和经销集团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而利丰有限公司为恒生指数及摩根史丹利香港指数成份股,利亚零售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创业板上市。利丰集团是一家全球最大采购公司,负责大量消费物品供应链管理。美国财经杂志《福布斯》公布了2010年香港富豪榜,排名第9位和第10位分别是身家30亿美元的冯国纶和身家29亿美元的冯国经,首次打入十大排名的利丰冯氏兄弟是靠拓展全球采购业务而进入富豪榜,有别于靠地产及内地投资而增加家财的大部分富豪。冯国经2011年以43亿美元列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247位。

冯国经是香港工业家冯汉柱的长子,祖父冯柏燎于1906年在广州与友人李道明合办利丰公司,当时由冯氏占51%股份,李氏占49%,经营进出口贸易。1906年中国局势日益紧张,冯氏派其三子冯汉柱到香港设立分公司。到抗日战争时期,广州的公司关闭了,冯柏燎亦在此期间去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利丰公司总部从广州迁至香港,而李道明亦将全部股权售予冯家了。冯汉柱一直在香港主理利丰公司,他有两个儿子,长子冯国经,次子冯国纶。冯国经1962年毕业于英皇佐治五世中学,后赴美留学,1966年获麻省理工学院电机工程硕士学位,1970年获哈佛大学商业经济博士学位。冯国经和弟弟冯国纶一起努力拼搏20多年,利丰打下了全球供应链整合的坚实基础。在接下来的15年期间35次并购,全球供应链终于达到极致。如今的利丰没有工厂,没有生产工人,它是一个广博的网络,遍及40多个国家,有1万多家工厂为其服务,200多万名员工为其工作。在供应链的运作过程中,利丰贸易需要保证不同国家的原材料能顺利运到装配制造的地方,令所有工厂的制成品和质量有如出自同一个工厂,因为在一般情况下一个工厂是没有足够的生产能力去完成整个订单的,通常需要三家以上工厂同时进行生产。现代全球性生产既符合经济效益,又对消费者带来不少好处,这全赖现代全球供应链系统,消费者可得到更加优质、更多元化和更廉价的商品,这就是自由贸易,亦即多边贸易制度所带来的好处。

利丰的供应链模式有几个要点:①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以美国一家商店说要1万件衬衣为例说明,利丰不会直接去找某家厂商说做1万件衬衣,而是从头进行逐个环节的分析:哪里的纱线最好,哪里的纺织最好,哪里染色最好,哪里缝制,哪里钉扣子等。这可能是不同的厂子,位于不同的地区,甚至不同国家。最后这一万件衬衣有可能是买的韩国的料子,在台湾染色纺织,再考虑到现在的贸易配额和生产状况,衬衣最终的缝制工作定在了泰国,而扣子从中国进。另外有一个关键,拿出这一万件衬衣来要尽快,速度快了你就不必提前很长一段时间购买东西,你的库存量不会太大,流动资金不会太受限制,货物运输费用也会下降。但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如果你从事的行业对时间很敏感,如女士的服装一旦设计样式过时了,零售价格就会大大下跌。除了对订货的快速反应之外,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将你的每个订单的业务量控制到最小,这是另外一个主要发展方向。你不可能满足所有的人,只能想办法满足某一个小市场上的消费者。②从终端到终端。什么叫“从终端到终端”?以服装业为例,就是从纱线直接到消费者,而非从成衣到消费者;如果是一瓶洗发水,那就是从洗发水里的活性成分到消费者。如果芝加哥有人跟利丰订购洗发水,利丰就先弄清楚那里的洗发水都卖什么价,然后选择各种活性成分迅速生产,把成品一直送到芝加哥的消费者手中,这中间就是“从终端到终端”的供应链管理。③信息整合价值。比如整个生产过程涉及十个厂商,如果客户不知道这十个厂商,利丰会告诉他。利丰告诉他,他自己完全也可以找这十家厂商做,可是他不行。我们所做的是组织厂商合作生产,这才是价值的关键。你们要做的主要不是信息交流,是必须与你们的客户进行深入的亲密的接触,帮他们做出计划,组织各厂家的合作,保证整条供应链的透明度,利用因特网与客户建立亲密的关系。④“准制造商”的定位。利丰与制造商的差别在于通过不同的渠道达到相同的目的,利丰通过组织货源,他们通过制造。利丰的优势在于拥有近6000家工厂提供材料,又在世界范围内有300多家客户。利丰做几乎所有的工作,包括进原料、计划、生产、订货等,利丰管自己叫“准制造商”。但利丰尽量不直接管辖蓝领工人,那是非常专业的一个领域,由利丰的合作者们去完成,因此利丰的优势在于非常灵活。

现在利丰全球供应链面临几个非常根本性的变化,首先,非常重要的就是在东方购买在西方卖的想法一定要改变。跨国企业将会在中国及发展中国家进行更多的投资。他们目前的想法不仅仅是进行低成本的生产运到西方去,同时有更多的跨国企业关注生产产品提供给中国及发展中国家本土市场,将是有双向的流动。其次,全球的供应链现在由于高效供应链这块已经非常精简了,没有足够的灵活性应对外来冲击,整个体系并不是稳健的体系,外来的任何振荡都可能给外来的供应链带来动乱。另外一点,就是全球开始意识到了气侯变化及可持续发展的各个方面,就是怎么样能够有收入更加公平的分配,怎么样有更加平衡的增长,现在我们全球进入了一个拐点。供应链重组将把制造工作均匀地分配到世界各地。供应链已遭遇拐点,成本不再是首要因素,速度和较短的供货周期已上升为主要因素。

冯国经说供应链能够决定贸易的流向及投资的流向,因为贸易和投资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投资决定了就业的流向和流量。因此供应链对就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不幸的是过去五年到十年里边,多边贸易体系已经削弱,主要是由于有很多双边贸易的机制,包括自由贸易区,以及区域之间贸易的协定。做自由贸易没有问题,但是有太多的自由贸易区的话,双边也会削弱多边贸易体系的作用。双边协议带来非常麻烦的后果:A国与B国签署了一个双边协议,这个双边协议允许由A国生产的货品免税出口到B国,但所有原材料必须要在A国采购才符合出口B国的免税优惠。假若B国非常严格地执行原产地的规则,而A国的货品在生产过程中部分采用了邻近一些国家较优质的原材料或零部件,或在B国以外地区进行更有效率的生产,便可能得不到B国的免税。现实中这些原产地交涉的个案,正不断在进行双边贸易的国家之间发生。再用我们刚才的成衣订单为例,在双边协议中我们只可在指定的国家中挑选供应商,而不能在全球的供应商网络中物色最好的,因此一切供应链上的成员都可能是次选的。双边协议对全球生产设置了障碍,在全球性生产系统中制造了摩擦,减少了灵活性,提高了价格,并且妨碍了企业接纳新的国家加入采购网络。

冯国经认为,为了让现代全球经营策略派上用场,使未来的世界贸易能反映经济实况,多边贸易是唯一适合的贸易框架。对发达国家而言全球性生产促进知识型经济的发展,外包制造业可使它们集中于设计、推广品牌、了解消费者的需要和专注于知识密集的活动。发展中国家比以往更能进入全球性生产的供应链,因为全球性生产系统是在最适当的地点中安置每一项活动。由于全球性生产每一段生产的程序分得越来越细,这等于将大饼切成很多份,让不同的国家、地区和人民分享,这样世界贸易变得更民主化,小国家、小公司都可以参与,只要有能力执行供应链其中的一两道工序,便可加入国际贸易,并对就业和经济发展有明显的意义。这个情况在互联网普及后更为明显。一些落后地区的小企业,只要拥有熟练的生产技能或独到的产品,便可以通过低成本的互联网将产品推向国际市场。只要贸易开放,再配合先进的网络平台,落后地区或中小型企业也可在全球一体化中较公平地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