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企业家:创造卓越世界
32007300000093

第93章 管理的预警

管理预警的主要依据是信息,因而必须建立灵敏的预警信息系统,建立完善、灵敏的预警信息系统是预警管理成败的关键。预警信息是原始信息向征兆信息转换的结果,信息的处理方法、转换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原始信息包括企业营销的历史信息和即时信息,也包括实际信息和判断,信息还包括国内信息和国际信息及与企业营销相关的科技、经济、政治、人口、文化等。为了收集这些信息,作为预警系统需要有很强的信息网和科学的信息处理方法来进行支撑。信息网的作用是进行信息收集、统计与传输,中央信息处理系统的功能是储存和处理从信息网传入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甄别和简化,并且依靠信息推断系统对缺乏的信息进行推断,对征兆信息进行推断。

预警系统的功能是对未来进行预测,主要包括:①对现有信息的趋势预测。其预测方程是:Y=f。其中:Y是预测变量,t是时间。例如,若企业销售额逐年上升,对若干期的数据作图分析,它与时间呈线性相关的关系,则其表达式可写成:Q=a bT,其中Q是销售额,T是时间,a和b是系数。②对相关因素的相互影响进行预测。其预测方程为:Y=f,其中:Y是预测变量,X1,X2,X3,……,Xn是影响变量Y的相关变量。例如,企业的销售利润R受固定资产净值P1、平职工人数P2、产品质量等级P3等的影响,则其关系可表示为:R=aP1 bP2 cP3,其中a、b、c为各变量的系数,此时可以利用多元回归的方法进行计算。③对征兆信息的可能结果进行预测。④对偶发事件的发生概率、发生时间、持续时间、作用峰期及预期影响进行预测。

预警指标体系的目的是为了使信息定量化、条理化和可操作化。不同类型的企业,预警系统的指标体系有所差异,但最重要的是选择敏感指标和主要指标,以便预警指标体系能真正反映企业所面临风险的实际情况。预警指标体系可以分成两类:①潜在指标。它主要用于对潜在因素的定量化或对征兆信息的定量化。②显现指标。它主要用于显现因素的定量化或对现状信息的定量化。预警准则是一种判断标准和原则,用来决定在不同的情况下,是否应当发生警报及发生何种程度的警报。预警准则的设置标准要把握适度,如果准则设计过松,则可能有危险而不能发生警报,即造成漏警,从而削弱了预警的作用。如果预警准则设置过严,则会导致不该发出警报时却发出了警报,导致误警,往往会使企业虚惊一场。而频繁的虚惊又会产生不良效果,导致企业对警报信号失去信任,一旦逆境真的即将来临,而预警系统又正确发出了警报,企业也会认为是误警而未引起注意,结果遭受损失。

漏警是预警系统未曾发出警报的致错与风险因素最终发生了。其原因有:①小概率事件的发生,在风险因素中将属于小概率事件的因素排除在外,这种排除是有必要的,但小概率事件也有发生的可能性。②致错与风险因素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原来不属于致错与风险的因素转化为致错与风险因素,而原预警系统不能监测此种因素的变化,不能发出警报。③预警准则设计过松,将安全区域设计过大,危险区域设计过小。误警包括两类:第一类误警是指发出了某一风险出现的警报,而该风险最终没有出现;第二类误警是指发出了某一风险出现的警报,该风险因素最终出现了,但其风险程度与预报的程度相差一个等级或者风险出现的时间与预报所提出的时间不一致。一般意义下的误警属于第一类误警。误警的原因主要有:①指标设计不当,如把一些对营销工作影响不大的因素或与此无关的因素设计为预警指标。②警报准则过严,即把安全区域设计得过小,而将危险区域设计得过大。③信息、数据有误。少量的误警和漏警属于正常现象,两者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若放松警报准则,虽可以减少误警,但会增加漏警的可能性;反之亦然。

预警准则的设计有多种形式:①指标预警。指根据预警指标数值大小的变动发出不同程度的警报。设计进行警报的指标为X,其安全区域为a,初等危险区域为b,高等危险区域为c,以此类推,危险区域d、e、f等,则基本警报准则:当Xa<X<Xb时,不发出警报;当Xc<X≤Xa或Xb≤X<Xd时,发出一级警报;当Xe<X≤Xc或Xd≤X<Xf时,发出二级警报;当X<Xe或X≥Xf时,发出三级警报。②因素预警。在预警管理中既有可计量的因素,又有不可计量的因素,前者可以采用指标预警的方法,而后者则应采取因素预警法。因素预警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当风险因素X出现时,发出警报;当风险因素X不出现时,不发出警报。若风险因素为随机变量,其发生的概率为P,则为第二种警报。模式:当0<P<Pa时,不发出警报;当Pa≤P<Pb时,发出初等警报;当P≥Pb时,发出高等警报。③综合预警。是将指标预警和因素预警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对于营销风险的预警我们采用综合警报模式。

预控对策系统的功能是事先准备好在各种风险条件下的应急对策或对策思路,一旦发出风险预报,则根据预警信息类型、性质和警报的程度采取相应对策。预警对策系统中的对策大多是思路性、提示性的,目的是警报发出时,指导企业按照预控对策系统的提示去寻求更具体的实施方案。管理预警的最大对象是企业家的腐败,企业家的腐败包括人的思想陈腐,行为堕落,制度、组织、机构、措施等混乱,企业政治黑暗。其中企业家的懒惰是最大的腐败,而且是一种不易觉察的危害深远的腐败。懒惰是一种心理上的厌倦情绪,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极端的懒散状态和轻微的犹豫不决,生气、羞怯、嫉妒、嫌恶等都会引起懒惰,使人无法按照自己的愿望进行活动。面对惰性行为,有的人混混噩噩,意识不到这是懒惰;有的人寄希望于明日,总是幻想美好的未来;而更多的人虽极想克服这种行为,但往往不知道如何下手,因而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具体应该怎样同懒惰性做斗争呢?要学会微笑,不要只看结果,更重要的是自己是否充实和愉快,保持乐观的情绪,不要轻易生气,保持冷静和克制,学会肯定自己,勇敢地把不足变为勤奋的动力。对于企业家来说拖延最具破坏性,也是最危险的恶习,它使人丧失进取心,一旦开始遇事推拖,就很容易再次拖延,直到变成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