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企业家:创造卓越世界
32007300000116

第116章 案例李秉哲的第一主义

李秉哲是三星集团的创始人,在世界最大500家大企业中三星集团排名第14位,惟一排名在三星电子之上的电子类企业就是索尼,年收入超过1000亿美元。1910年2月12日李秉哲出生在韩国庆尚南道宜宁郡一个农民家庭。1930年4月李秉哲考取了早稻田大学政经科,这段时间的学习为今后的创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36年4月在父亲的帮助下,李秉哲和几个朋友合伙开办一个粮食加工厂,由于日军开始全面侵华,为了聚敛资金冻结了所有银行的资金,缺少银行贷款的李秉哲只得卖掉所有土地,转让粮食加工厂和运输会社偿还全部债务,他又回到了创业前的起点。李秉哲决心自己寻找商机,他考察了几乎整个朝鲜半岛和大半个中国,选择了向中国东北出口果品、蔬菜、干鱼这种本小利大的贸易。1938年3月1日三星商会成立了,“三”在朝鲜意为大、多、强,“星”则是清澈、明亮、深远、永放光芒,李秉哲以三星命名,寄予着他对自己事业的希望和憧憬。

1947年5月李秉哲携家迁往汉城,1948年11月他在钟路二街永保大厦附近租了一栋两层小楼,挂出了“三星物产公司”的招牌,并亲自担任社长。公司成立后继续原先的出口政策,只不过不再向中国出口了,改往新加坡等地,然后再从那里进口棉纱转销内地。不久贸易的经营品种迅速增加到100多种,贸易对象也扩大到美国等许多先进工业国家,一年多时间内竟获利1.2亿元,成为韩国商界一颗迅速升起的新星。20世纪50年代初韩国物资匮乏,经济困难,李秉哲决定创办生产性工厂,经过调查他选择了制糖业。1953年他首次以自己的技术力量,设计建造了韩国第一家大型制糖企业,为韩国食糖国产化立下了头功。以此为基础他又创立了第一家毛织厂,并很快将其发展为具有国际水平的企业,产品成功“登陆”到了毛织品王国的英国。60年代韩国经济开始高速发展,但最缺少的是化肥,全面依赖国外进口,看到这种情况的李秉哲又决定筹建肥料厂,这一次他创造了世界上规模最大、设施最新、工期最短三项纪录的“韩国肥料”。

当然最令人骄傲的是“三星”在电子业的巨大成就。20世纪70年代三星还在为日本三洋公司打工,制造廉价的12英寸黑白电视机。后来靠着给著名国际品牌制造芯片及电子产品,三星大大地拓展了自己的规模,那时正值电子业在西方国家悄然兴起,李秉哲独具慧眼于1969年创办了三星电子,同年底又创办了三星——三洋电气。70年代除了继续扩大电子工业,李秉哲又先后创办三星电子管、电子零件和半导体等企业。然而三星的品牌却一直无法与世界一流品牌同日而语。面对这种状况,李秉哲提出只有走开发尖端科技这一途径。由于三星集团投入巨资发展尖端科技,加之引进美国先进技术,使韩国成为继美日之后,第三个能独立开发半导体的国家。他还根据政府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先后创办了三星石化、三星重工业、三星综合建设和三星机械等企业,将业务范围拓展到石化、造船、航空、金融、通信等领域。

李秉哲始终以敏锐的目光捕捉着国内外每个时期的发展动向,选择最具挑战性的发展目标。他认为现代社会的显著特征之一是每个人都在竞争第一,只有这样才能鞭策自己不断努力,这样的企业才会有前途。因此在创业实践中李秉哲始终标榜“三星第一”主义,就是无论在什么时候“三星”都要做到最好,而“三星第一”精神的基础就是他的“人才第一”主义。在三星训练中心里,悬挂着李秉哲亲笔题写的“人才第一”的匾额。李秉哲的继承人,后来的三星集团董事长李健熙主张“重质的新经营”,从重视外在的“重量思考”转为重视品质和机能的“重质思考”,并实行“第一主义”,以成为数字融合革命的主导者,并跻身全球三强之列为目标。他认为21世纪是超竞争的时代,成败将取决于保有多少个全球第一的事业。三星集团将选拔人才看做经营好企业的根本,推行“责任经营制”和“因才适用”、“疑人勿用”的原则,在这方面李秉哲甚至对自己的子女也毫不例外。三星是韩国最早采用考试取才制度的企业,被韩国企业界誉为“人才学校”。

作为市场的迟来者,单靠研发出来的技术成果,是不足以令三星在短短数年间就能在市场中争取一定的占有率。要在市场中突围而出,必须要有外在的配合,于技术研发的成果上作产品增值。为了实现其产品增值,三星投放了大量资源于两个方面发展:器重设计专才及贴近市场需要。另外三星在后期技术发展依重“强强合作”,即与其他世界顶尖的科技公司合作研发新科技,如与索尼共同发展第7代液晶体显示器及与IBM共同开发更精密的闪存。每年三星平均有十多次“强强合作”的发展机会,透过“强强合作”三星既可以研究出新的技术,又可以减低研发时的风险。李健熙曾说:“如果付出1亿韩元,就能以一周的时间获得技术;硬要投入10亿、20亿韩元,还必须经过3~5年的开发,那是一种浪费。付5%的技术费用没关系,只要能获得Know-how,获得10%的利益就好了。”三星明白自己首要的工作是在激烈竞争中尽快缩短与同业先发企业在技术开发上的距离,因此三星采取了一种与别人不同的研发方向——“反向工程”,通过支付专利金引入技术,然后以模仿的方式学习他人的技术,再改造成适合三星使用的研发方向,以最短的时间缩短与技术领先者的距离。

李健熙表示:“设计与创意是企业最珍贵的资产,同时也是21世纪企业经营决定胜负的最后关键。”三星现在有11200名具有硕士、博士学历的员工,而且计划每年再增加约1000名。此外三星的研发部门约有19700人,占全体职员的34%。三星投放了大量资源在全球各地设立了多家设计学院,主要为三星旗下子公司提供产品设计方面的专门意见,并提供年轻设计师的专业培训。此外,三星还与国际知名的Parsons School of Design合作,设立了Samsung Art and Design Institute,用以激发起设计员的创意思维。这些学院协助三星培育了一批优秀的员工,相比起市场中的其他主要竞争对手,三星每位员工对公司利润的贡献远超过同业。

三星定位为“数字时代的领导公司”,利用有限的资源集中开发应用技术,以引领数字生活的进化。三星的专利技术主力是“将数字应用融入生活中”,透过把人性化的技术带进内存、移动电话、液晶体显示器等产品,为用户带来各式各样的便利。数字产品带来全新的生活方式,成为时尚与新潮的象征,对于善于接受新事物的新一代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三星数码产品的畅销,验证了一个公理:技术本身的先进,更要和实际需求结合,甚至实现创造需求的技术创新;只有真正与大众消费需求契合,凭借技术与应用并重的优势,才能迅速占领市场。为了贴近市场中消费者的需要,三星于全球设立了13家研发中心,专门从事面向当地市场产品的研究开发。三星的发展网络覆盖全球,在各地设立的研发及销售机构,均会定期调查消费者的生活、人口的偏好潮流等各方面,借以分析各地消费者的需求。三星透过这些市场调查,选定有代表性的消费族群,再针对他们的需求来进行设计。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三星由产品策划以至投产,都会考虑到大众消费者的需求及紧跟潮流的发展,相比其他对手三星往往是首家在市场中推出时尚产品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