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狼者为王
31298900000035

第35章 用战略眼光去决策

企业的决策者如同身处自然中的孤狼一样,制定经营策略,必须有远见卓识,能高瞻远瞩,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这样才不会进入失败的死胡同。要达到这个要求,决策者需要有广博的科学知识,敏锐的眼光,果断、机敏的决断力。不仅要懂得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知识,还要懂得广泛的社会科学知识,并且具有善于从广博的知识海洋中提炼出洞察事物本质及预见事物发展方向的深刻洞察力。这样,在企业经营活动中遇到主观或客观的众多问题时,能权衡利弊,作出准确的决断。否则,会犹疑不决或盲目决断。

地处沈阳的东北制药总厂原是一家生产内销成药的老厂,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商品化程度愈来愈高,国内市场竞争也开始激烈,工厂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种种困难。由于它规模大,产量多,国内同类产品蜂拥上市,导致其产品难以销售完毕,时常出现积压。

“眼光不能只盯住国内市场,如果国内市场继续那样发展下去,我们的生产必然要萎缩。我们工厂技术基础好,可以到国外市场去竞争。”具有深刻洞察力的赵厂长在倾听了广大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后,与厂的领导成员商量,他一锤定音:“产品打出去,去挣外国的钱!”

赵厂长通过调查获悉,1984年功能食品进入欧美家庭,老幼皆服维生素C,美国两亿多人年需量1.78万吨,日本武田公司急忙赶去美国开办药厂。在日本武田公司在美国的工厂尚未投入正常生产前,东北制药总厂物色了美国客商,抢先把维生素C打进了美国市场,不久,就达到了一定的销量。

1989年,国内维生素C生产过剩,有关生产药厂纷纷下马,但东北制药总厂却一枝独秀,且要继续增产。原因是该厂开辟美国市场后,又立刻着手进军欧洲市场,连世界第三大制药跨国公司德国巴斯夫公司也成为它的顾客,该跨国公司利用东北制药总厂的维生素C改变包装后直接上市。

东北制药总厂在1987年获得了外贸自主权后,先后在香港、汉堡、伦敦设立经销点,把销售网撒到非洲、欧洲、北美和东南亚55个国家和地区,到1991年当年创汇4000多万美元,该厂生产的药品的60%在国际市场实现价值,跻身于世界药业强手之林。

东北制药总厂的产品行销于国内外,有不少品种处在国内和国际先进行列。有的职工说:“我们的小日子过得蛮红火,为什么还要再投入资金搞研究和更新设备呢?”但该厂决策者却看得更深刻,认识到今天的科学技术是日新月异的,再加上国外消费习惯总花样翻新。我们只要有了优势,就可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了。

东北制药总厂的发展过程,充分显示出企业决策者的洞察力十分重要,这亦是决策者必须具备的素质。

成功的决策者大都具有敏锐的洞察力、战略眼光、善于谋略等素质。

只有居安思危,时刻保持警惕,才能在残酷的竞争中,始终屹立潮头,保持不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