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敦煌长城(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
30904500000011

第11章 北魏时期的敦煌

444年,北魏将敦煌置于自己的直接控制之下。

北魏接管敦煌后,很快就在这里设立了军镇,统领酒泉军、张掖军、晋昌戍、乐谊戍等,管辖范围似乎已及西汉时的酒泉郡,因而历史上以敦煌为名的州郡、军镇等行政区划中,要数北魏时敦煌镇的辖地最大。这次设镇对敦煌的影响很大,势力范围的增大尚在其次,最主要的是将河西走廊西端的政治中心又从酒泉移回了敦煌。

北魏重视敦煌的原因在于它所处的重要战略地位。

北魏平定建都张掖的北凉,标志着中国北方的统一。这个新兴王朝又将敦煌视为经营西域、向西进取的据点,以后成周公万度归两度经由这里西破都善、焉耆、龟兹,控制了西域大部分地区,打通了断绝多年的丝绸之路,敦煌的政治地位更加突出,自405年西凉李篙迁都酒泉后,敦煌无力制御西域的形势至此有了极大改观。

但是当时在北魏的西北地区存在着一股强大的游牧民族势力柔然,他们不断向西域、河西扩张,敦煌也多次受柔然骚扰。

在北魏向敦煌派驻镇都大将的同时,5世纪80年代,柔然的劲敌高车逐渐强大了起来,与北魏呼应,夹击柔然。柔然衰微,进入6世纪以后,敦煌终于安定了下来。

孝明帝孝昌年间(525~527年),北魏罢敦煌镇置瓜州,敦煌变成了瓜州属郡,范围更小了。

明元帝的四世孙元荣从洛阳来出任瓜州刺史。在他的治理下,敦煌社会经济逐渐恢复,并有所发展。

北魏末年阶级矛盾尖锐,宇文泰另立文帝,史称西魏,敦煌转为西魏所有。

西魏初期,东阳王元荣以宗室王身份留任瓜州刺史,继续掌领敦煌。纷乱多变的政治局面令元荣更加信佛,在敦煌地区大兴佛事,施写了几百部佛经,并掀起了继北凉之后莫高窟第二股建窟热潮。

北周对敦煌地区的建置又做了两次变动。因偏居西隅和地方执政者信佛等原因,敦煌的佛窟兴建活动却并未受到多大影响,莫高窟和西千佛洞中至今还保留着许多有精美壁画、塑像的北周洞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