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敦煌长城(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
30904500000010

第10章 后凉吕氏对河西敦煌的统治

385年,吕光班师东返,他筵请到了高僧鸠摩罗什,罗致了大量的珍宝、名马,还招来了西域的商队。但走到凉州时,却得到了苻秦败亡的消息。吕光于是决定就地割据,所统率的前秦军队和西征得来的战利品都成为他称霸河西的基础。吕光首先驱逐了前秦的凉州刺史,占据凉州,于386年自称凉州牧、酒泉公,389年自称三河王,并置官建号,至396年进一步自称天王,改元龙飞,建国号大凉,历史上称其为后凉。

后凉统治河西18年,这期间,敦煌历史总的特点是战乱不息,民不聊生。

后凉的4位统治者都十分好战,特别是吕光曾用武力统一了河西,将后凉版图扩展至今西宁地区。但这种军事统治很不稳固,到吕光末年时就已出现了北凉、南凉与后凉分离独立的局面,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后凉统治者在政治、经济、文化上无能乏术,提不出适时的政策和有效的统治措施。

后凉彻底灭亡,而敦煌在此前数年已易手他人。

北凉、西凉。有史以来,敦煌第一次成为一个国都。

西凉立国之初仅领有玉门以西地区,以敦煌为国都完全可以实施有效统治。

西凉政权存在20年,并在西北各割据政权中拥有较大影响,始终保持先进水平。

在李篙统治的近20年中,西凉,特别是敦煌地区政治安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深受周边国家敬重。

西凉最终灭亡后,沮渠蒙逊攻破敦煌城,大肆屠城残杀百姓,这是敦煌历史上极为惨烈的一幕,经此毁灭性残害,敦煌人口锐减。

此时拓跋氏建立的北魏逐渐强大起来。

沮渠氏统领的北凉占据敦煌20年,没有造成经济繁荣的局面,但在此期间敦煌儒学与佛教的发展却十分引人注目。

北凉时期,敦煌的佛教有了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