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国学经典(中华上下五千年)
28916900000058

第58章 王安石变法

宋仁宗做了40年的皇帝,这40年间,内忧外患,一直不太平。宋仁宗虽然能够虚心纳谏,任用了范仲淹、包拯等一些正直有为的大臣,但终究没有什么大建树,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国家积贫积弱的状况。仁宗无子,死后从皇族子弟中挑选了一人继位,史称宋英宗。英宗短寿,即位4年即病死,其子赵项即位,史称宋神宗。

宋神宗即位时20岁,看到国家积贫积弱的状况十分焦急,立志改革现状。朝臣向神宗推荐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王安石。于是,神宗一纸诏书将王安石调进了京城。

王安石奉诏进京,其实已经是第二次了。王安石在地方做官20年,有了些名声。1060年,宋仁宗将他调至京城,让他负责当时最为棘手的财政问题。王安石对仁宗提出改革财政的主张。那时,范仲淹的新政刚刚搁浅,仁宗无意再辟新政,对王安石的主张未予理会。王安石见自己的主张不可能得到实现,就借母丧的机会离开了京城。这次,王安石再赴京城,当天便受到了神宗召见,这令他备受鼓舞。当晚,王安石就起草了一份奏章,陈述了对于改革的意见,神宗见了奏章以后非常满意。

熙宁二年(1069年),神宗任命49岁的王安石为副宰相,主持变法,并根据王安石的建议,设立了一个专门的立法机构,称“制置三司条例司”,又任用了一批新人。王安石希望通过变法实现富国强兵的愿望,所以变法的重点在理财和整军两方面。

在理财方面,推出的新法有青苗法、免役法、均输法、市易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在整军方面,推出的新法有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军器监。王安石实现变法后,全国兴修水利一万多处,粮食产量持续增长;物价普遍下降,人民生活相对有所改善;国库得到一定充实,变亏空为略有盈余;国防力量加强,边境相对安宁;辽和西夏的入侵被制止,收复失地两千余里,等等。

对于王安石的变法,保守派一开始就反对。他们不断上奏章,要求停止变法,但是宋神宗一直没有理会。

1074年,河北发生旱灾,10个月不见雨水,有的地方连喝水都成了问题。朝廷内外这时却开始流传谣言,说王安石变法,天怒人怨,王安石不下台,老天是不会降雨的。神宗听了这些谣言,将信将疑。回到后宫,祖母曹太后、母亲高太后又对神宗哭哭啼啼,要神宗立即停止变法。于是,在神宗的安排下,王安石暂时离开东京,到江宁府休养。

第二年,王安石回到京城。数月后的一天,天空出现了流星,保守派认为这是不吉利的征兆,又将其与变法牵扯在一起,攻击王安石。神宗在保守势力的包围下开始动摇了,逐渐对变法丧失了信心。

1076年,王安石被罢相,回到了江宁,但是新政并没有废止。10年后,神宗死,8岁的哲宗即位。高太后临朝,任用保守派的司马光为宰相,司马光上台不到一年,将推行了16年的新政全部废止。闲居已久的王安石听到这个消息后,心情十分郁闷,1086年就抱憾离开了人世。

时空隧道

(1)“熙宁变法”的成效怎样?为什么最终会失败?

(2)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次变法,你知道其中有哪些取得了预想的结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