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国学经典(中华上下五千年)
28916900000057

第57章 澶渊之盟

五代时期,生活在中国辽河和滦河上游的少数民族契丹首领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八部,加速了契丹的封建化,使契丹成为中国北方一个强大的封建地方政权。916年,阿保机自立为帝,史称辽太祖。

赵匡胤登上皇帝宝座后,深感辽政权对宋王朝的威胁。北宋曾两次进攻建立在太原的北汉政权,都因为辽出兵干预而失败,赵匡胤抱憾而终。赵匡义即位后,虽然消灭了北汉政权,但在乘胜攻打辽国、准备收复五代时割让给辽国的燕云十六州时,却告失败。986年,宋太宗赵匡义再次兴兵攻辽,又遭惨败。宋王朝从此不再主动出击,对辽国采取守势,而辽国则步步进逼,时时侵犯宋朝。

景德元年(1004年),辽国出动20万大军进犯宋,兵锋直抵澶州(今河南濮阳)。辽军南犯的消息传来,朝廷上下震动。宋真宗召集群臣会议,一派主和,一派主战。宋真宗拿不定主张,就向宰相寇准讨教。

寇准说:“臣以为皇上以亲征作号召,将士自会拼杀效力,奋勇杀敌。即使敌军不撤,我军至少可以阻挠敌军进一步南犯。”

宋真宗也想作为一番,于是决定亲征。宋王朝的出征大军在皇帝的率领下向北开进,走到韦城(今河南滑县)时,军探来报,辽军马队正在继续南犯,两军交锋在即。宋真宗一听,吓得改变了主意,想打道回府。寇准连忙劝阻说:“皇上,敌骑逼近之际,我军只能进尺,不能退寸。现在全国的军民百姓都眼睁睁地看着皇上,皇上如果迎敌而上,则军队士气大振;皇上如果调头南下,则军队土崩瓦解。敌人的马队如果趁机追击我军,我军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请皇上三思!”

经寇准这么一说,宋真宗只得硬着头皮北上,扎营于澶州南城。澶州城分为南、北两城,中间隔着黄河。宋真宗在寇准的劝说下,勉强到了北城。寇准令在北城悬挂黄龙旗,三军将士见了,大受鼓舞,齐声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几天时间,四处赶来勤王的军队已达几十万人。

辽军一看破城无望,又不甘心自行撤退,于是放出和谈空气。宋真宗一听正中下怀,双方一拍即合,于是派使者商谈。临行前,宋真宗对使者曹利用说:“只要能谈成,每年给他们100万两白银总可以了吧?”

寇准反对谈判,为此已尽了自己最大努力,可是,皇上已铁了心要和谈,他也没有办法。晚上,寇准派人把曹利用找来,对他说:“皇上虽然同意给辽国100万两,但是我警告你,如果赔款超过30万,我要你的脑袋!”

景德元年十二月(1005年1月),宋辽双方达成协议:宋每年向辽输银10万两,输绢20万匹,历史上称此协议为“澶渊之盟”。当时绢每匹合1两银子,所以赔款总数约30万两白银。

宋真宗得知曹利用只花了30万两白银,高兴地立即下沼举办盛宴,庆祝谈判所取得的胜利,还让诸大臣吟诗唱赋,以志永远澶渊之盟后,主和派在宋真宗面前攻击寇准,称寇准挟持皇帝,将皇帝当赌注,是国家的耻辱。宋真宗将寇准罢相,贬到陕州(今河南陕县)当知州去了,此后,主和派意见在朝廷出现了一面倒之势。

时空隧道

(1)当时宋王朝军队有几十万,加上人民的支持,战胜辽军是完全有可能的。宋真宗为什么还是不敢与辽军交战?

(2)澶渊之盟暴露出宋朝统治存在着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