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国学经典(中华上下五千年)
28916900000005

第5章 大禹治水

在尧担任首领期间,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水灾,良田沃土、房屋牲畜,都被滔滔洪水所淹没,许多百姓流离失所。为了治理水患,尧派居住在崇地的一个名叫鲧的部落首领领导治水。

鲧带领人们用石块和泥土筑成堤坝,想要阻挡洪水。堤坝越筑越高,可洪水也越涨越高,最后堤坝被洪水冲塌了,水患反而更厉害了。舜接替尧担任部落联盟首领后,发现鲧治水九年,一事无成,于是就革除了鲧的职务,把他流放到羽山,将治水的重任交给了鲧的儿子禹。

禹是一个十分贤良的人,他没有因舜惩罚了他的父亲而心生嫉恨,欣然担起了重任。他暗暗告诫自己:“我一定要加倍努力,使乡亲们脱离洪水带来的苦难。”

禹总结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认为治水前首先要对地势有所了解。于是,他带领一批助手沿着黄河做实地考察,察看山川水势。他们踏遍了九州大地,终于查清了地势。探明了河道。禹于是决定采取开渠排水、疏通河道的方法,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

治水工程开工后,禹和众人一起劳动,他戴着箬帽,拿起锹,带头挖泥挑土,不顾风吹雨打,不怕艰险劳累。他一年四季吃住在工地上,身上沾满了泥水,看起来像只熊,于是有了“禹化为熊”的传说。

禹在工地上千了13年,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第一次,他带人修渠路过自家门口,听到屋内刚出生的儿子正哇哇啼哭,他是多么想亲一亲自己的骨肉啊,可想到治水任务艰巨,还是噙着泪水离开了。第二次经过自己的家时,儿子已会叫爸爸了,妻子在门口见到他疲倦的神情,心疼地劝他回家歇几天。禹摇摇头说:“不行啊,水没有治好,我不能回家。”禹第三次经过家门口时,儿子已会走路了,跑来拉着爸爸的手让他回家。禹是多么想跟着儿子回家,可最终还是放弃了。他亲了亲儿子,转身大步流星地奔向了工地。

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事迹鼓舞了人们,经过13年的努力,禹终于带领大家疏通了河道。禹改用“疏”的办法,把洪水引入水道,给洪水一个“家”。于是,咆哮的河水被驯服了,昔日被淹的土地变成了粮仓,人民筑室而居,又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因禹治水有功,舜就把部落联盟首领的职位传给了他。后人感念这位治水英雄的功绩,为他修庙,尊他为“禹神”。中华大地也被称为“禹域”,意思是说,这里是大禹治理过的地方。

时空隧道

(1)你觉得大禹治水的方法好吗?说说你的理由。

(2)从大禹治水的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