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国学经典(中华上下五千年)
28916900000004

第4章 从“禅让”到“传子”

继黄帝、炎帝以后,中原部落联盟相继出现了尧、舜、禹三个部落首领。

传说,尧当了首领以后,制订历法、安排生产,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在生活上,他却与老百姓吃的一样,穿的一样,住的也一样,因而深得百姓的拥戴。

尧渐渐年老了,想到了传位的问题。于是他召集部落首领开会,讨论继位的人选。有人提议说,尧的儿子丹朱是个合适的人选。尧却摇摇头不同意,他认为自己的儿子脾气暴躁,不宜担任首领。接着,有人推荐共工,尧觉得共工不诚实,也不宜当首领。这时,有人推荐虞舜。舜的父亲是个瞎眼老头,人们叫他瞽叟。舜的生母早死了,瞽叟又娶了后妻,生了个儿子名叫象。瞽叟宠爱象,常和后妻商议,让象继承家产。舜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里,却还是待他的父母和弟弟很好。

尧听了介绍后,决定先考察一下舜的为人。他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了舜,还派他到各地去巡视。舜先来到历山脚下,过去,那里的农夫为了争地闹得不可开交。舜去后和大家一起下地劳动,使农夫们学会了互相谦让、共同劳作。舜又到了一个叫雷泽的地方,过去,那里的渔夫为争房产经常发生纠纷,舜去后,渔夫就互相让房,和睦相处。舜每到一地,都以仁德感化百姓,人们从四面八方投奔而来。

尧觉得舜干得不错,便替他筑了粮仓,赐给他很多牛羊和一张琴。舜的后母和弟弟知道后,起了贪心,他们和瞽叟一起设计,想害死舜。

一天,瞽叟让舜去修补粮仓的顶。舜爬上仓顶后,瞽叟他们就把梯子搬走了,还放起火来。幸亏舜带着两顶斗笠,他见粮仓起火,急中生智,双手拿着斗笠,像鸟张开双翅一样跳了下来,轻轻地降落在地上。

瞽叟和象不甘心,他们又让舜去淘井。舜跳下井后,瞽叟和象就往井里倒泥石,想把舜活埋在井里。哪知舜已有防备,他下井后,就在井壁上开了一个孔穴,躲藏了起来,然后又从孔穴返回到地面。

发生了这些事情后,舜还是一样地对待瞽叟和象,仿佛什么事情也没发生过似的。舜的宽宏大量和杰出才华赢得了尧的信任,尧将自己的位子正式让给了舜。舜继位以后,与尧一样,保持着平民本色,把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条。他年老以后,同样通过公举的办法将位子传给了禹。

禹年老的时候,部落首领们推选东夷的伯益作为禹的继位人。可是禹去世之后,夏部落的首领们背信弃义,把本来作为继位人的伯益冷落在一边,共推禹的儿子启继位。

启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王朝。启登上王位以后,每天吃喝玩乐,不问政事。继启为王的太康与启一样花天酒地,于是,东夷部落的后羿起兵攻夏,自己做了王。经过数次反复和长期斗争,“传子制度”终于代替了“禅让制度”。

时空隧道

(1)你记住黄帝以后出现的三个很有名的部落联盟首领的名字了吗?试着讲讲他们的故事吧。

(2)“禅让制度”最终被“传子制度”所取代,你认为是好还是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