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国学经典(中华上下五千年)
28916900000048

第48章 安史之乱

唐玄宗为了加强边境防御,曾于重要地区设立军镇,军镇的主将称节度使。节度使开始只管军事,后来兼管行政和财政,权力很大。

唐天宝初年,唐朝出现了10个节度使,拥兵49万,其中身兼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拥兵15万,深得唐玄宗信任。天宝十四载(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先后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前后延续了8年之久的“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7s5年秋,大唐天子唐玄宗率领了一支庞大的队伍来到骊山,准备休养过冬。唐玄宗寻欢作乐没有几天,便接到了关于安禄山谋反的急报。最多的一天,唐玄宗接到来自7个不同地方的11封急报。

安禄山一向是一副憨头憨脑、愚昧无知的样子,唐玄宗真不敢相信他会叛乱。有一次,安禄山给朝廷献了100匹良马,唐玄宗要试骑,让安禄山陪同。骑行中,唐玄宗发现安禄山的马背上装了两副马鞍,其中一副竟然是用来支撑安禄山那特别肥大的肚子的。唐玄宗指着安禄山的肚子取笑道:“这么肥大的肚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啊?”安禄山乖巧地回答:“我这肚子里没有别的,只装了对皇上的一片赤胆忠心!”

唐玄宗听了十分受用。为了讨好皇帝,安禄山竟管小他18岁的杨贵妃叫“娘”,并把自己打扮成婴儿的模样,穿着红肚兜,奶声奶气地学婴儿哭叫,供杨贵妃取乐。安禄山表面上装痴卖傻,背地里却在摩拳擦掌。

唐玄宗得到确切的消息:安禄山假传圣旨,对部下称接皇帝密诏,起兵勤王,讨伐杨国忠。安禄山带领号称20万大军,打着“清君侧”的旗号,从范阳出发,所经州县望风披靡,从河北进入山西、河南,开始围攻东都洛阳。

东都洛阳的门户虎牢关是一个易守难攻的要塞,然而安禄山的军队只用了一天时间便攻克了。洛阳沦陷,唐朝军队退往潼关。潼关是长安的门户,潼关不守,长安不保。潼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统帅哥舒翰主张坚守,而宰相杨国忠主张反攻,唐玄宗最终选择了反攻。

接到反攻的命令后,自知必败的哥舒翰痛哭失声,向长安方向再三遥拜后下令出关。出关后的唐军遭到了安禄山军队的埋伏,20万唐军伤亡殆尽。唐玄宗得知潼关失守的消息后大惊失色,携杨贵妃及王公大臣连夜向四川方向逃亡。

安禄山攻占东都洛阳后,宣布建立大燕国,自称大燕皇帝。不到两年,安禄山被他的大儿子安庆绪杀死,安庆绪当了皇帝。

唐军在大将郭子仪的率领下联合了回纥军和西域军收复了长安和洛阳,安庆绪退往邺城,安禄山手下的大将史思明向唐朝投降。史思明投降一年后复又起兵反唐,东都洛阳再次沦陷。

在安史集团内部,为了争权夺利,史思明杀了安庆绪,自己当了皇帝。过了不久,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又如法炮制,把他的父亲给杀了。安禄山、史思明等人乱哄哄地闹了几年,最后以史朝义自杀而告终。

时空隧道

(1)唐朝为什么会爆发安史之乱?

(2)安史之乱导致了什么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