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国学经典(中华上下五千年)
28916900000040

第40章 孝文帝改革

八王内乱期间,匈奴族开始向西晋发动连年进攻。316年,长安被攻陷,建立了52年的西晋王朝灭亡。西晋灭亡后,北方少数民族首领割地称王,前后出现了16个割据政权,史称“十六国”。317年,司马睿在建康即位,是为晋元帝。晋元帝重建晋朝,史称东晋。

晋安帝死后,东晋大将刘裕逼刚刚即位的晋恭帝让位。420年,刘裕即位,改国号为宋。东晋王朝在南方统治了104年,至此曲终人散。东晋灭亡以后的170多年时间里,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南北朝对峙局面。南朝先后有宋、齐、梁、陈4个朝代;北朝开始是由北魏统治,后分裂为东魏和西魏。

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统一了北方。北魏因长期遭受战乱,经济萧条。471年,北魏孝文帝即位后,面对北魏腐败的政治和落后的经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中原的繁荣和富有,很早就吸引着鲜卑族的首领们。北魏的道武帝、明元帝都曾有过南迁的想法,可真要迁都,又谈何容易。鲜卑的贵族大多数满足于现有的生活,不赞成迁都,更害怕征战。孝文帝根据大臣们的心理,决定以南伐为由,达到迁都的目的。

493年秋,孝文帝全身披甲,骑上战马,亲自率领三十多万人马从平城出发南下。那时候秋雨连绵,下了一个多月还不见晴,道路泥泞难走,行军困难。到了洛阳,孝文帝还是不让大家休息,仍旧披甲戴盔,下令继续行军。大臣们见状,跪在马下谏道:“陛下,道路难行。南下困难重重,请陛下三思。”孝文帝顺势说:“朕如此兴师动众,半途而废岂不让后人笑话!如果你们不想南进,那就把国都迁在这里,诸位认为怎么样?”众大臣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回答。孝文帝略一思考,又说:“这样吧,赞成迁都的站在左边,不赞成迁都的站在右边。”虽然多数大臣不赞成迁都,但因为能停止南进,不再吃苦受累,所以纷纷站到了左边。孝文帝微微一笑,完成了他的表演,北魏终于定都洛阳了。

定都洛阳后,孝文帝决定对北魏原来的旧风俗进行改革。他下令:禁止穿鲜卑服装,一律改穿汉服;禁止讲鲜卑话,一律改说汉话。孝文帝特别强调,凡朝中官员30岁以下不会说汉话者,一律降职或撤职。30岁以上者,逐步实行。

496年,孝文帝又下令改去鲜卑姓,他带头改掉自己鲜卑皇室的拓跋姓,改姓元。其他人改姓长孙、穆、奚、陆、贺、刘等。孝文帝又规定穆、陆等8个姓氏为国姓,国姓者享有一定的政治特权。孝文帝鼓励鲜卑人与汉人通婚,以加强鲜卑贵族和汉族大姓家族的联系。

鲜卑贵族中的保守势力对魏孝文帝的改革始终抱有成见,他们的态度非常顽固。496年,鲜卑大贵族穆泰、陆睿不甘心改革的胜利,怂恿孝文帝的太子拓跋恂逃出洛阳,到平城建立一个与洛阳相抗衡的政权。这场武装叛乱很快被平息下去,拓跋恂被废,最后被赐死。499年,年仅33岁的孝文帝在南伐的归途中病死。

时空隧道

(1)北魏孝文帝是怎样移风易俗的?

(2)读了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和孝文帝“移风易俗”的故事,你有什么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