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国学经典(中华上下五千年)
28916900000027

第27章 太史公司马迁

汉武帝即位后,在“文景之治”的基础上,西汉王朝步入了盛世时期。武帝时期,在学术文化方面颇有建树。有一个人在遭受屈辱的腐刑后,没有消沉,反而写下了一部传世之作——《史记》,他就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

司马迁(约公元前145—?)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父亲司马谈是汉朝的太史令。司马迁从小就读了不少书籍,20岁开始,到祖国各地游历,了解各地风俗民情,搜集历史逸闻。这种游览和考察,为司马迁后来写《史记》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后来,司马迁担任了汉武帝的侍从官。在他35岁那年,父亲病逝了。父亲生前想写一部史书,刚开始写,就病倒了。临终前,他嘱咐司马迁一定要继承父业,完成他生前一直想写的史书。司马迁流着泪答应了。

三年后,司马迁接替父职,做了太史令,准备着手写父亲没有写完的书。这时,一场灾难降临了。

那一年,汉武帝派他的宠妃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带兵3万,去攻打匈奴,却吃了败仗。李广利落荒而逃,他的部属骑都尉李陵陷入了重围。李陵率领5000名步兵,孤军深入,遭到匈奴3万骑兵的围攻。李陵带领汉军,血战十余日,斩杀匈奴兵万余人。最后,他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被迫投降。

消息传来,汉武帝很生气,大臣们也同声谴责李陵。司马迁与李陵相识多年,因而替他辩解道:“李陵深入敌境,还杀了那么多敌人,也可以向天下人交代了。他被俘后没有立刻自尽,可能是想日后有机会报效朝廷。”

汉武帝听了,认为司马迁替李陵辩护,是有意贬低李广利,一怒之下,就把司马迁关进了监狱。审汛官员为了迎合皇帝,判处司马迁死罪。

按照当时的法律,犯了死罪的人只要出50万钱就可赎罪;或者接受腐刑,也能免于一死。司马迁拿不出钱赎罪,又想到了父亲的遗愿还没有实现,所以就决心忍辱苟活,坦然接受腐刑。

在监狱里的那段日子,司马迁很痛苦。后来,在给友人的信中,他述说了蒙受耻辱的悲愤。他说,最终让他忍辱不死的,是古人圣贤的事例:“从前,周文王被商纣关押起来时,推演了《周易》;孔子周游列国被困在陈、蔡时,编了《春秋》;屈原遭到放逐后,写下《离骚》;孙膑被人剜掉膝盖骨,写出兵法;还有《诗经》三百篇,大都是古人在心情忧愤的情况下写的。”司马迁决心效法他们,出狱后,他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写作中。他艰苦地写了好多年,在53岁时,终于完成了这部通史性质的空前巨著——《史记》,它起自黄帝,迄至汉王朝的建立,全书130卷,被后世誉为千古绝唱的史学巨著。

写完《史记》后,司马迁如释重负,生命对于他已不重要了。几年之后,他就离开了人世。

时空隧道

(1)继司马迁的《史记》之后,东汉吏学家班固又写了《汉书》,你知道这两部史书在体例上的不同吗?

(2)《史记》既是史学巨著,也是文学巨著,除了《史记》之外,你还知道汉代在文学上取得了哪些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