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国学经典(中华上下五千年)
28916900000026

第26章 张骞通西域

吕氏死后,刘邦的儿子、代王刘恒被众臣推立为帝,即汉文帝。汉文帝在位23年,其子景帝在位16年。文景之世,国家进入了升平时期。后元三年(公元前141年),汉景帝去世,他16岁的儿子刘彻即位,刘彻即赫赫有名的汉武帝。他年少气盛,即位后,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策,开创了两千多年儒学统治的时代。他又采取了强化皇权的政策,一扫汉朝建国以来的软弱和耻辱。随着国力的强盛,汉武帝改变了汉高祖以来对匈奴的“和亲”策略,以武力拓边。为抗击匈奴,武帝决定与另一个游牧民族大月氏联合起来,因而,派郎官张骞出使大月氏。

公元前138年,张骞奉武帝之命,率领百余人,从长安出发,踏上征途。

张骞一行出了陇西,进入了匈奴控制的河西走廊。匈奴骑兵发现了他们,就把他们抓了起来。匈奴单于把张骞等人全部扣留下来,为了让张骞投降,单于还给他找了个匈奴族的妻子。

面对单于的威逼利诱,张骞始终没有屈服。十年后,匈奴人放松了戒备,张骞带着部下逃了出来。他们向西走了数十天,来到了大宛国(在今中亚)。

大宛国的国王派向导和翻译把他们送到了康居,康居人又把他们送到了大月氏。张骞到了大月氏,以为他的使命可以完成了,不料情况发生了变化。原来大月氏自从与匈奴交战失利后,迁居至妫水(今阿姆河)流域,征服了当地的大夏国,重新建立了自己的国家。这里土肥水美,物产丰饶,大月氏已不想再与匈奴交战了。张骞在大月氏逗留了一年多,多次劝说大月氏王与汉朝合作攻击匈奴,都毫无结果,只好动身回国了。

回国途中,张骞又被匈奴给抓住了。幸好匈奴发生了内乱,张骞乘机逃了出来。公元前126年,张骞终于回到汉朝。这次出使历经13年,张骞吃了不少苦头,当年出使的百余人,仅剩张骞、甘父两个。13年间杳无音信的外交使团突然归来,震动了京师。武帝给张骞、甘父加官晋爵,并怀着好奇的心情倾听了张骞关于西域的报告。

张骞出使,使武帝详细了解了西域各国的情况。过了儿年,武帝派大将军霍去病征讨匈奴,汉军打了大胜仗,消灭了匈奴骑兵三万余人,还控制了西河(今河西走廊、甘肃等地)地区。汉朝通往西域的道路已没有了障碍,于是,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这一次,张骞率领三百多人的使团,带着大批牛羊和金银财宝来到了西域的乌孙。同时,张骞还派他的副使带着礼物分别出使大宛、大月、康居、大夏等国。

乌孙王见张骞带来了许多财宝,很高兴:他派了使者随张骞一同返回长安。乌孙使者受到汉武帝热情招待,他看到汉朝兵强马壮,经济繁荣,回去后报告了乌孙王。不久,乌孙和汉朝建立了友好关系。一年以后,出使西域各国的副使陆续回国,西域各国也派了使者前来长安答谢,汉朝同西域各国的关系日益密切起来。由于张骞功劳很大,汉武帝封他为博望侯,因此,人们又称他为“张博望”。

时空隧道

(1)张骞出使西域之后,西域的物产源源不断地传到内地,你能从身边的事物中找出一些例子吗?

(2)你认为张骞通西域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