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
28499000000008

第8章

池上·白居易诗文赏析

诗歌描绘了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好奇采莲的童趣,反映了孩童天真烂漫的性格。全诗语言简洁明快,朴实无华,充满童真、童趣,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读起来朗朗上口。

诵读指导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忆yì江jiānɡ南nán①

唐tánɡ·白bái居jū易yì

江jiānɡ南nán好hǎo,

风fēnɡ景jǐnɡ旧jiù②曾cénɡ③谙ān④。

日rì出chū江jiānɡ花huā⑤红hónɡ胜shènɡ火huǒ⑥,

春chūn来lái江jiānɡ水shuǐ绿lǜ如rú蓝lán⑦。

能nénɡ不bù⑧

忆yì江jiānɡ南nán?

诗文翻译

江南是个好方,那儿的风景我曾经那样熟悉。

太阳升起后江边的花比火还要红。春天来到了,江中的水碧绿得像蓝草。

让我怎么能不怀念江南?

字词注释

①忆江南:词牌名,又叫望江南,词牌是填词用的曲调名称。②旧:从前,过去。③曾:曾经。④谙:熟悉。⑤江花:江边的花。⑥红胜火:鲜红的色彩胜过火焰。胜:超过。⑦蓝:蓝草,叶子可用来制作青绿色的染料。⑧能不:怎么能不。

“火”比喻“江花”,用“蓝”比喻“江水”,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明媚的春光,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幅风和日丽、花红水碧、生机盎然的江南春色图。结尾“能不忆江南”一句直抒胸臆,流露出强烈的赞叹和眷恋之情。

全词风格清新,意境优美雅致,语言流畅,语调活泼,情感真挚。

忆江南·白居易诗文赏析

蓝天映碧水,艳阳照鲜花,犹如一幅美丽的风景画。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美景的怀念之情。白居易写的《忆江南》共有三首,是晚年时所作,这里选的是第一首。

“江南好”,一开篇,诗人就发出深情的赞叹。第二句,抚今追昔,说明江南风景之美是当年自己亲身感受到的,是非常熟悉的。这一句既落实了“好”字,又点明了“忆”字。第三、四句,具体描写“旧曾谙”的江南春色,用

诵读指导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小xiǎo儿ér垂chuí钓diào

唐tánɡ·胡hú令lìnɡ能nénɡ

蓬pénɡ头tóu稚zhì子zǐ①学xué垂chuí纶lún②,

侧cè坐zuò③莓méi苔tái④草cǎo映yìnɡ⑤身shēn。

路lù人rén借jiè问wèn⑥遥yáo招zhāo手shǒu⑦,

怕pà得dé⑧鱼yú惊jīnɡ不bú应yìnɡ⑨人rén。

诗文翻译

头发蓬乱的小孩子学钓鱼,随意坐在阴凉处,绿草遮挡了身体。

行人向他问路,老远就急忙摆手,恐怕惊动鱼儿,所以不应答别人。

字词注释

①蓬头稚子:头发蓬乱,没有梳理的小孩子。②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③侧坐:侧身而坐,带有随意坐下来的意思。④莓苔:生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也叫苔藓。⑤映:掩映,遮掩。⑥借问:请问,询问。⑦招手:摆手。⑧怕得:害怕。⑨应:回答。

作者简介

胡令能(785-820),唐代诗人。少时家贫,曾为手工匠,人称“胡钉铰”。喜读《列子》,深受禅学的影响。《全唐诗》仅存其四首绝句。

小儿垂钓·胡令能

诗文赏析

这首诗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专心钓鱼的孩子的形象,活现了儿童天真烂漫的神态。前两句写他的形态——山里的孩子,头发蓬乱,让人觉得自然可爱。后两句写他的神情——小孩子回答路人的动作、害怕吓跑鱼的担心,惟妙惟肖,逼真而传神,让人觉得亲切有趣。全诗语言洗练,情景交融,形神兼备,充满童趣。

诵读指导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悯mǐn农nónɡ(其qí一yī)

唐tánɡ·李lǐ绅shēn

春chūn种zhònɡ一yí粒lì粟sù①,

秋qiū收shōu万wàn②颗kē子zǐ③。

四sì海hǎi④无wú闲xián田tián⑤,

农nónɡ夫fū⑥犹yóu⑦饿è死sǐ。

诗文翻译

春天里播下一粒种子,秋天收获了万颗粮食。

普天下没有闲荒的农田,农民仍然活活饿死。

字词注释

①粟:小米。这里泛指种子。②万:约数,指很多。③子:粮食成熟的颗粒。④四海:全国,普天下。古时候,人们都用“四海”或“四海之内”表示全国土地。⑤闲田:没有耕种的土地。⑥农夫:农民。⑦犹:还,仍然。

这首诗并没有提到“剥削”二字,但其矛头直指统治阶级,反映了广大贫困农民的疾苦,这在当时代表了一种进步的思想。全诗语言浅近,明白如话。

悯农其二·李绅诗文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农民辛劳和悲惨命运的刻画,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深切同情,反映了农民受到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诗的头两句先摆事实,赞美农民的劳动以及他们所创造的巨大财富。后两句提出问题并让人去思考,既是丰年,又没有闲荒的田地,农民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地劳动,为什么还是要被饿死,粮食都到哪儿去了呢?

诵读指导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悯mǐn①农nónɡ(其qí二èr)

唐tánɡ·李lǐ绅shēn

锄chú禾hé②日rì当dānɡ午wǔ③,

汗hàn滴dī④禾hé下xià土tǔ。

谁shuí知zhī⑤盘pán中zhōnɡ餐cān⑥,

粒lì粒lì皆jiē⑦辛xīn苦kǔ。

诗文翻译

烈日炎炎的中午,农民还在除草松土,汗水滴入禾苗下的泥土里。

有谁知道碗里的美味饭食,一粒粒都饱含农民的辛苦。

字词注释

①悯:同情,怜悯。②锄禾:在种着庄稼的田地里除草松土。“禾”,这里泛指庄稼。③当午:中午,正午。④滴:滴下。⑤谁知:有哪个知道。⑥餐:饭食,食物。⑦皆:都,全部。

作者简介

李绅(772-846),字公垂,江苏无锡人,唐代诗人。元和年进士,后做过宰相。他是新乐府运动的积极参加者,与白居易、元稹关系密切。其诗作在当时颇有名气。其中《悯农》二首是李绅最有影响的代表作。

悯农其一·李绅

诗文赏析

这是一首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诗。它通过极富感染力的画面、震撼人心的告诫,提醒人们要珍惜劳动果实,要懂得劳动的艰辛。

诗题“悯农”就是同情农民的意思。前两句描绘了农民在地里锄草、汗水滴在泥土里的感人场景,说明了农民劳动的辛苦。后两句采取问句的形式点明主题:谁知道碗里的每一粒饭都饱含着农夫的辛苦?

全诗语言凝练明了,寓意深刻,凝聚了诗人无限的愤懑和真挚的同情。

诵读指导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山shān行xínɡ①

唐tánɡ·杜dù牧mù

远yuǎn上shànɡ②寒hán山shān③石shí径jìnɡ④斜xiá⑤,

白bái云yún生shēnɡ处chù⑥有yǒu人rén家jiā。

停tínɡ车chē坐zuò⑦爱ài枫fēnɡ林lín晚wǎn⑧,

霜shuānɡ叶yè⑨红hónɡ于yú⑩二èr月yuè花huā。

诗文翻译

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向山上延伸,白云飘浮的高山处隐约住有几户人家。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傍晚枫林的美景,经过霜打的枫叶比二月盛开的鲜花还要红艳。

作者简介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晚唐著名诗人。诗歌题材广泛,诗风豪放疏朗,清丽淡雅。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著有《樊川文集》。

字词注释

①山行:在山路上行走。②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③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气候凉爽而有寒意。④石径:石块铺的小路。⑤斜:曲折不直的意思。⑥白云生处:白云升腾缭绕的地方,指山的高处。⑦坐:因为。⑧枫林晚:傍晚时分的枫树林。⑨霜叶:晚秋时的枫叶经过霜打,由青转呈鲜艳的红色。⑩红于:比……还要红。

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结尾一句“霜叶红于二月花”含意深远,发人深省,已成为名句而流传千古。全诗语言清新洗练,色彩鲜明。

山行·杜牧

诗文赏析

诗人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动人的枫林秋色图。虽然全诗没有一个“秋”字,但句句都在写“秋”。第一句,一个“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第二句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的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

诵读指导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清qīnɡ明mínɡ①

唐tánɡ·杜dù牧mù

清qīnɡ明mínɡ时shí节jié②雨yǔ纷fēn纷fēn③,

路lù上shànɡ行xínɡ人rén④欲yù断duàn魂hún⑤。

借jiè问wèn⑥酒jiǔ家jiā⑦何hé处chù有yǒu,

牧mù童tónɡ⑧遥yáo指zhǐ⑨杏xìnɡ花huā村cūn⑩。

诗文翻译

清明时节细雨纷纷下不停,路上的行人都满怀愁肠。

请问哪里有酒家,牧童指向远处的杏花村。

字词注释

①清明:节气名。在四月上旬,这时天气晴朗,气温转暖。民间习俗在这一天扫墓祭祖。②时节:节令。③纷纷:多而杂乱,形容雨下得密。④行人:行旅在外的人。⑤断魂:感伤愁苦至深。⑥借问:敬辞,请问,用于向人打听事情。⑦酒家:酒店。⑧牧童:放牧的儿童。⑨遥指:指着远处。⑩杏花村:杏花盛开的村庄。

而且描写得格外生动。于是问路:“借问酒家何处有。”最后一句“牧童遥指杏花村”牧童以行动代替语言。到这里戛然而止,至于行人如何闻讯而喜,兴奋地赶上前去,找到酒家饮上几杯,获得了避雨、解寒、消愁的满足等等,都留待读者去想象。全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形象生动,语言通俗易懂。

清明·杜牧

诗文赏析

这首诗描写清明时节,雨中寻酒家的情景。第一句写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雨纷纷”。第二句写行路人的心境。行人为何“欲断魂”呢?因为清明在我国古代是很重要的节日,照例该家人团聚,一起上坟祭扫,或踏青游春。现在却孤身一人,在陌生的地方赶路,心里的滋味已不好受,偏偏又淋了雨,心情就更加愁闷了。如何排遣愁绪呢?最好在附近找个酒家——诗人捕捉到这一情景,

诵读指导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江jiānɡ南nán春chūn①

唐tánɡ·杜dù牧mù

千qiān里lǐ莺yīnɡ啼tí绿lǜ映yìnɡ红hónɡ②,

水shuǐ村cūn③山shān郭ɡuō④酒jiǔ旗qí风fēnɡ⑤。

南nán朝cháo⑥四sì百bǎi八bā十shí寺sì⑦,

多duō少shǎo楼lóu台tái⑧烟yān雨yǔ⑨中zhōnɡ。

诗文翻译

春天的江南,莺歌燕舞,花红柳绿,无论水乡还是山城到处酒旗飘动。

南朝遗留下来许许多多寺院,一座座都笼罩在迷蒙的烟雨之中。

字词注释

①江南春:江南的春天。②绿映红:绿树红花互相辉映。③水村:靠着水的村庄。④山郭:依山的城郭。⑤酒旗风:酒馆门口用布制成的幌子在风中摆动。⑥南朝:公元420年至589年我国历史上晋朝以后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合称。它们的领土主要在江南,都定都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⑦四百八十寺:不是确数,形容寺庙之多。南朝时期的统治者都信奉佛教,建造了大量宏伟辉煌的佛寺。⑧楼台:指寺院建筑。⑨烟雨:如烟般的蒙蒙细雨。

也借写景提出了令人深思的社会问题。全诗景中有情,声色相配,动静相间,清秀绮丽。

江南春·杜牧

诗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的江南春景图,并借景凭吊历史,发出了无限感叹。前两句写江南春天的晴景,引人遐想,令人神往。后两句写江南春天的雨景,如同一幅淡雅的水墨画。这首诗将江南的晴景与雨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完善地表达了江南不同天气下的美好风光。但诗人在赞美江南烟雨美景的同时,

诵读指导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秋qiū夕xī①

唐tánɡ·杜dù牧mù

银yín烛zhú②秋qiū光ɡuānɡ冷lěnɡ③画huà屏pínɡ,

轻qīnɡ罗luó小xiǎo扇shàn④扑pū流liú萤yínɡ。

天tiān阶jiē⑤夜yè色sè凉liánɡ如rú水shuǐ,

坐zuò看kàn牵qiān牛niú织zhī女nǚ星xīnɡ。

诗文翻译

秋夜里,幽弱的烛光映照着画屏,一位女子手执绫罗小扇轻盈地扑打着萤火虫。

夜光洒在皇宫的石阶上像水一样冰凉,她静静地坐着仰望天空中的牵牛星和织女星。

字词注释

①秋夕:指农历七月初七的晚上。②银烛:白色的蜡烛。③冷:指烛光幽弱,显得寒意袭人。④轻罗小扇:用轻薄的绢做的小扇子。⑤天阶:指皇宫的石台阶。

七月初七还可相会一次,而宫女却没有这样的爱情生活的权利。作者在这幅生活图景中,虽然没有直接写出宫女的心思,但从她的一举一动以及周围环境,让读者不难想到她的哀怨和痛苦。

秋夕·杜牧

诗文赏析

这首诗主要反映的是皇宫高墙内宫女孤独无聊的宫廷生活以及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的第一句和第三句是写景:秋夜、深宫、蜡烛、石阶,从色彩到周围的气氛,都突出了一个“冷”字。第二句和第四句是写人,“扑流萤”“看星星”,都突出了宫女在宫中万般的寂寞和无聊。牛郎织女虽然饱受分离之苦,但每年

诵读指导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乐lè游yóu原yuán①

唐tánɡ·李lǐ商shānɡ隐yǐn

向xiànɡ晚wǎn②意yì不bú适shì③,

驱qū车chē④登dēnɡ古ɡǔ原yuán⑤。

夕xī阳yánɡ⑥无wú限xiàn好hǎo⑦,

只zhǐ是shì近jìn⑧黄huánɡ昏hūn。

诗文翻译

临近傍晚心情不舒畅,驾车登上那古老的乐游原。

放眼望去夕阳美景无限好,只可惜好景不长,已接近黄昏。

字词注释

①乐游原:唐代著名游览胜地,在陕西省西安市东南,地势高敞,可以眺望长安全城。②向晚:临近傍晚。③意不适:心情不舒畅。④驱车:驱赶马车。⑤古原:即乐游原。西汉时这里曾经建有宫苑,所以称作古原。⑥夕阳:傍晚的太阳。⑦无限好:太美好了。⑧近:接近。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晚唐时期著名诗人。长于七言律诗,构思细密,语言优美,韵调和谐,多用象征手法,意境朦胧抒情。与杜牧齐名,人称“小李杜”。有《李义山诗集》

乐游原·李商隐

诗文赏析

这首诗通过夜晚登临乐游原,抒发时光流逝、功业无成的感伤情怀。前两句是说:傍晚时分诗人心情忧郁,为了解闷,就驾着车子外出兜风。这两句,点明登古原的时间和原因。后两句写古原黄昏景色和诗人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对美好晚景的赞美和留恋。由于富有珍惜时光的积极意义,因而“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全诗语言平易浅近而蕴涵丰富。

诵读指导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江jiānɡ上shànɡ渔yú者zhě①

宋sònɡ·范fàn仲zhònɡ淹yān

江jiānɡ上shànɡ往wǎnɡ来lái人rén,

但dàn②爱ài鲈lú鱼yú③美měi④。

君jūn⑤看kàn一yí叶yè舟zhōu⑥,

出chū没mò⑦风fēnɡ波bō⑧里lǐ。

诗文翻译

江岸上多少来来往往的人,只是喜爱鲈鱼味道的鲜美。

你看那渔民驾着一叶小船,在风波浪涛中忽隐忽现。

字词注释

①渔者:捕鱼的人。②但:只。③鲈鱼:一种头大鳞细、味道鲜美的鱼。④美:味美。⑤君:你。⑥一叶舟:一只小船。小船在江里随风漂流,像一片树叶浮在水面上,所以用“一叶”来形容船小。⑦出没:时隐时现,这里指小船在风浪中,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⑧风波:风浪。

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时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的诗歌和散文都非常出色,风格豪放,语言精炼。有《范文正公集》。

江上渔者·范仲淹

诗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