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
28499000000007

第7章

诗的首句,写了夜半时分三种有密切联系的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气氛。第二句接着描绘“枫桥夜泊”的特征景象和旅人的感受。“愁”字点出了诗人此时此境孤独愁闷的心情。后两句写寒山寺的夜半钟

诵读指导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渔yú歌ɡē子zǐ①

唐tánɡ·张zhānɡ志zhì和hé

西xī塞sài山shān②前qián白bái鹭lù③飞fēi,

桃táo花huā流liú水shuǐ④鳜ɡuì鱼yú⑤肥féi。

青qīnɡ箬ruò笠lì⑥,绿lǜ蓑suō衣yī⑦,

斜xié风fēnɡ细xì雨yǔ不bù须xū归ɡuī⑧。

诗文翻译

西塞山前有白鹭在自由自在地飞,桃花盛开,春水上涨,鳜鱼也肥美。

打鱼的人头戴青斗笠,身披绿蓑衣,微风小雨迎面来,钓趣正浓不必回。

字词注释

①渔歌子:词牌名,又名渔父。词牌是填词用的曲调名称。②西塞山:在今浙江省吴兴县西南。③白鹭:鹭的一种,头颈和腿都很长,羽毛白色,能涉水捕食鱼、虾等,也叫鹭鸶。④桃花流水:桃花盛开,春潮涨起,这时候也是鱼儿长肥的季节。⑤鳜鱼:俗称鳜鱼,是一种名贵的淡水鱼,体形平扁,细鳞大嘴,肉味鲜美。⑥箬笠:用细竹篾和箬叶编成的雨帽,又叫斗笠。⑦蓑衣:用棕丝或草编织成的雨披。⑧不须归:不必要回去。

作者简介

张志和(约730年-810年),字子同,初名龟龄,婺州金华(今属浙江省)人,唐代诗人。在朝廷做过小官,后来隐居江湖,自号“烟波钓徒”。善歌词,能书画、击鼓、吹笛。作品大多描写隐居时的闲散生活,诗风清新自然。其词今存《渔父》五首。另有《玄真子》。

渔歌子·张志和

诗文赏析

这首词着意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秀丽风光,赞美了充满悠闲情趣的渔家生活。前两句描写了西塞山前的水光山色:白鹭自由自在地飞翔,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渲染了渔夫的生活环境。第三、四句刻画了渔夫的形象,描写了渔夫捕鱼的情态。全词色彩鲜明,有青山、绿水、白鹭、红桃;静中有动,江水涨、白鹭飞、微风吹、细雨飘,构成了一幅春景图,意境优美而活泼,寄寓了作者追求自由、悠闲知足的生活态度。

诵读指导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滁chú州zhōu①西xī涧jiàn②

唐tánɡ·韦wéi应yīnɡ物wù

独dú怜lián③幽yōu草cǎo④涧jiàn⑤边biān生shēnɡ,

上shànɡ有yǒu黄huánɡ鹂lí深shēn树shù⑥鸣mínɡ。

春chūn潮cháo带dài雨yǔ晚wǎn来lái急jí,

野yě渡dù⑦无wú人rén舟zhōu自zì横hénɡ⑧。

诗文翻译

我独独喜爱长在河边僻静之处的那一片茂密的青草,岸边的树林深处不时传来黄鹂的鸣叫声。

由于下雨,春天的潮水在晚上非常湍急。荒野的渡口没有人,只有小船儿自在地漂浮在水面上。

字词注释

①滁州:在今安徽省滁州市。②西涧:在滁州市城西,俗名上马河。③独怜:唯独喜爱。④幽草:长在僻静之处的野草。⑤涧:山间流水的深沟。⑥深树:树林深处。⑦野渡:荒野的渡口。⑧舟自横:渡船自在地漂浮。

作者简介

韦应物(约737-约791),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朝中期诗人,曾做过滁州、江州、苏州刺史。他的语言简洁清新,以古风和七律最受推崇。其诗不乏同情民生疾苦之作,但最为人称道的却是其山水田园诗。有《韦苏州集》。

滁州西涧·韦应物

诗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滁州西涧美丽春景的诗,诗人通过描写景物来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向往。前两句写水边景物:涧边有青草在生长,树林里有黄鹂在鸣唱,一静一动,给我们带来一片春意。后两句写水上景物:春雨使河水急速上涨,渡口上的船只随意地漂浮着,一动一静,让我们感受到西涧独有的幽静。诗人笔下的景物虽是深幽的,却也是富有生命力的。

诵读指导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塞sài下xià曲qǔ①

唐tánɡ·卢lú纶lún

林lín暗àn草cǎo惊jīnɡ风fēnɡ②,

将jiānɡ军jūn③夜yè引yǐn④弓ɡōnɡ。

平pínɡ明mínɡ⑤寻xún白bái羽yǔ⑥,

没mò⑦在zài石shí棱lénɡ中zhōnɡ。

诗文翻译

树林幽暗,疾风吹动了草木,将军李广夜色中拉弓射向草动之处。

等到天亮去寻找昨晚射出的箭,才发现箭头竟然深深地射进石棱之中。

作者简介

卢纶(748-约799),唐代诗人,字允言,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大历十才子”之一,诗以送别酬答为多,也工于写景。由于遭逢乱世,其诗多忧伤之情,但也有雄放之篇。

字词注释

①塞下曲:唐代的乐府诗题,一般写边疆的战斗生活。②草惊风:指风吹草动。③将军:此处指汉代名将李广。④引:拉、开。⑤平明:天亮,清早。⑥白羽:箭杆尾部装着白色羽毛的箭。⑦没:射入后不见。

惊叹的是,这支尾部装了白色羽毛的箭,竟然射进了石头里,连箭头都看不见了。诗人运用夸张的写法,把李广将军臂力超人的英武风采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塞下曲·卢纶

诗文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射箭的场面,表现汉代名将李广的神勇过人。其时天色已晚,树林非常昏暗,忽然间风吹草动,人们以为是野兽出没,吃惊不小。李广马上搭箭“引弓”,表现了将军临危不惧、从容不迫的大将风度。开弓效果怎样,先设下悬念。第三、四句加以说明:第二天清晨,将军搜寻白羽箭时,发现射中的不是野兽,而是石头。使人感到

诵读指导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游yóu子zǐ吟yín①

唐tánɡ·孟mènɡ郊jiāo

慈cí母mǔ手shǒu中zhōnɡ线xiàn,

游yóu子zǐ身shēn上shànɡ衣yī。

临lín行xínɡ密mì密mì缝fénɡ,

意yì恐kǒnɡ②迟chí迟chí归ɡuī。

谁shuí言yán寸cùn草cǎo③心xīn,

报bào得dé④三sān春chūn⑤晖huī⑥!

诗文翻译

慈祥的母亲手里拿着针线,为出门的儿子缝衣服。

临行前密密实实地缝,担心儿子迟迟不能回家。

谁说子女如小草一样的心意,能报答得了如春天阳光般博大的慈母之爱?

作者简介

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省德清市)人,唐代诗人。他一生穷困,46岁时才中进士,直到50岁才得到一个溧阳(现在的江苏省溧阳市)县尉的卑微职位。孟郊写诗以苦吟著称,

字词注释

①游子吟:古时歌曲的名称。游子:离家在外的人。吟:古代的一种诗歌体裁。②意恐:担心、害怕。③寸草:小草,比喻子女。④报得:报答。⑤三春:指春季的三个月。古时称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⑥晖:阳光,比喻母爱。

追求奇特的构思和瘦硬的语言风格,多表现下层民众和自己的贫寒生活,与贾岛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有《孟东野诗集》

诗歌语言朴实自然,清新流畅,“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句更是新颖贴切,一语双关,成为千古传诵的佳句。

游子吟·孟郊

诗文赏析

这是一首对伟大无私的母爱的赞歌。诗人选取了母亲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衣服的情景,表现了母爱的深沉和伟大,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无限感激之情。

开头两句用“线”与“衣”两种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三、四句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衣服的动作和心理刻画,深化了这种亲情。最后两句用小草与阳光比喻孩子与母亲的关系,充满了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诵读指导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望wànɡ洞dònɡ庭tínɡ①

唐tánɡ·刘liú禹yǔ锡xī

湖hú光ɡuānɡ②秋qiū月yuè③两liǎnɡ相xiānɡ和hé④,

潭tán⑤面miàn无wú风fēnɡ镜jìnɡ未wèi磨mó⑥。

遥yáo望wànɡ⑦洞dònɡ庭tínɡ山shān⑧水shuǐ翠cuì,

白bái银yín盘pán⑨里lǐ一yì青qīnɡ螺luó⑩。

诗文翻译

湖光和秋月交相辉映多么和谐,风平浪静的湖面似未打磨的铜镜。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就像白银盘里托着玲珑的青螺。

字词注释

①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湖中有君山。②湖光:指洞庭湖水泛着银光。③秋月:秋夜明亮的月光。④两相和:和,和谐,协调。指湖光、月色融为一体。⑤潭:原指深水池,这里指洞庭湖。⑥镜未磨:古代的镜子一般用铜做成,经常磨才能够光亮照人,这里指远望湖水模糊不清,就像没有打磨的镜面。⑦遥望:远远望去。⑧山:指君山。洞庭湖中有不少山,最著名的是君山。⑨白银盘:比喻泛着白光的洞庭湖。⑩青螺:指青螺鬓,古代妇女的一种发型。古代常用螺鬓比喻峰峦,这里的青螺指君山。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他的七律和七绝都有许多名篇。

望洞庭·刘禹锡

诗文赏析

诗人以轻快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优美的洞庭秋月图,生动地描绘了秋夜洞庭湖一片朦胧、宁静、柔美的风光。诗的头两句写洞庭湖光秋月,给人一种宁静的朦胧的美感。后两句写洞庭山水全景,将洞庭湖和君山作了极为生动形象而又十分贴切的比喻。在诗人的笔下,洞庭湖的秋夜是那么的淡雅静丽,令人陶醉。全诗写景细致,比喻美妙,想象丰富。

诵读指导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浪lànɡ淘táo沙shā①

唐tánɡ·刘liú禹yǔ锡xī

九jiǔ曲qū②黄huánɡ河hé万wàn里lǐ沙shā③,

浪lànɡ淘táo风fēnɡ簸bǒ④自zì⑤天tiān涯yá⑥。

如rú今jīn直zhí上shànɡ⑦银yín河hé⑧去qù,

同tónɡ到dào牵qiān牛niú织zhī女nǚ⑨家jiā。

浪淘沙·刘禹锡

诗文翻译

弯弯曲曲的黄河流淌万里,夹带着泥沙,风卷浪涌好像来自天边。

如今我要迎着风浪直上银河去,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字词注释

①浪淘沙:唐代教坊曲名,后来渐渐演变为词牌名。②九曲:俗有黄河九曲十八弯的说法,意思是形容黄河弯曲的地方很多。③万里沙:指黄河流经各地,带来了大量黄沙。④浪淘风簸:是说黄河风浪翻腾。⑤自:来自。⑥天涯:天边。⑦直上:一直达到。⑧银河:晴天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夹杂着许多闪烁的小星,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河,又叫天河。⑨牵牛织女:银河两侧的牵牛星和织女星。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把这两颗星说成是牛郎和织女。

诵读指导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诗文赏析

刘禹锡在贬官期间,目睹了当地百姓从事淘金生活的艰辛,非常同情,写了九首《浪淘沙》诗,这是其中的一首。这是模仿淘金人的口吻来写的,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淘金者生活的黄河则充满风浪泥沙。直上银河,同访牛郎织女的家,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诗歌境界开阔,风格雄放,语言诙谐,表达了诗人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豪情。

赋fù得dé古ɡǔ原yuán草cǎo送sònɡ别bié①

唐tánɡ·白bái居jū易yì

离lí离lí②原yuán③上shànɡ草cǎo,

一yí岁suì一yì枯kū荣rónɡ④。

野yě火huǒ烧shāo不bú尽jìn,

春chūn风fēnɡ吹chuī又yòu生shēnɡ。

远yuǎn芳fānɡ⑤侵qīn⑥古ɡǔ道dào,

晴qínɡ翠cuì⑦接jiē荒huānɡ城chénɡ。

又yòu送sònɡ王wánɡ孙sūn⑧去qù,

萋qī萋qī⑨满mǎn别bié情qínɡ⑩。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诗文翻译

古老的原野上野草十分茂密,年年岁岁枯萎了又重新生长。

熊熊野火不能把它烧尽,春风吹来时又生长起来。

芳草蔓延到人烟稀少的古老道路,晴日下的绿草远接到荒芜的古城。

又要送朋友前往遥远的地方,离别的情意像芳草绵绵不绝。

字词注释

①赋得古原草送别:是指在古老的原野上送别友人。赋得:古代凡按指定、规定题目作诗,前面要加“赋得”二字,即“赋”诗“得”题的意思。②离离:长而垂直的样子,形容草长得茂盛。③原:原野。④枯荣:枯,枯萎;荣,茂盛、繁荣。⑤远芳:延伸到远处的芳草。⑥侵:蔓延、侵占。⑦晴翠:阳光照耀下的一片青草。⑧王孙:本指贵族的子弟,这里指被送别的朋友。⑨萋萋:青草长得茂盛的样子。⑩别情:分别时的伤感情怀。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北)。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了很多讽刺统治阶级、反映人民疾苦的诗歌,也写了一些长篇叙事诗。其诗语言通俗,自然、清新,流传广泛,现有传世之诗作近三千首。有《白氏长庆集》

诵读指导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诗文赏析这首诗借写古原草的特点来抒发离别的情绪。诗的首句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并用叠字“离离”描写春草的茂盛。第二句,“一岁一枯荣”,进而写出原上野草秋枯春荣的规律。第三、四句,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第五、六句,用“侵”和“接”刻画春草蔓延、绿野广阔的景象。最后两句,点明送别的本意。用绵绵不尽的春草比喻惜别之情,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韵味无穷的境界。全诗自然流畅,又融入生活的感受,特别是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寓意深刻,极富哲理。

池chí①上shànɡ

唐tánɡ·白bái居jū易yì

小xiǎo娃wá②撑chēnɡ③小xiǎo艇tǐnɡ④,

偷tōu采cǎi⑤白bái莲lián回huí。

不bù解jiě⑥藏cánɡ⑦踪zōnɡ迹jì,

浮fú萍pínɡ⑧一yí道dào开kāi⑨。

诗文翻译

小女孩划着小木船远去,偷采白莲花赶紧回来。

不懂得隐藏自己的行踪,浮萍被小船荡开,留下一条长长的水路。

字词注释

①池:池塘。②小娃:小女孩。③撑:用篙抵住水底使船前进。④小艇:轻便的小船。⑤采:摘。⑥不解:不知道。解:知道、懂得。⑦藏:隐藏、藏匿。⑧浮萍:一年生植物,浮在水面,叶子扁平,青绿色,大多成片生长,往往能覆盖整个水面。⑨开:散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