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梁稳根和他的三一重工
26111800000033

第33章 技术研发:打造三一重工的核心竞争力(2)

就这样,三一人又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大港机的研发中,不到三年的时候,三一的研发团队通过技术支持,成功地研制出SRMG系列轨道式场桥、SMQG系列门座起重机、STS系列集装箱岸边起重机等多个品种的港口大型机械,产品的问世受到客户的一致好评,并销往各大港口。

在设计方面,三一港机采用了国际最先进的技术。如大车装备有防爆暴风制动器,这样可以保证应对海边极端恶劣条件下出现的安全问题,此外在大梁末端还安装有多功能的倾转和防挂舱系统。据三一技术人员介绍,倾转系统可以非常方便地让司机进行操作、对箱。并且即使司机操作失误,还可以保证其人身安全不会出现危险。可以说,成功研发出的大港机,使三一港机成为国内第一家港口机械成套设备供应商,并让三一的美誉度持续提升。

其实,三一拥有的创新精神,在港机成立之初,就已经扎根其中。从三一第一台正面吊问世以来,到世界最大组合的正面吊成功销售到美国;从国际上首台跨栏双箱堆高机交付客户使用,到三一场桥、岸桥、门座的相继诞生,无不体现出三一港机的研发能力和技术优势。

在技术研究方面,三一通过使用数字化系统,实现在一周之内完成场桥产品的设计等工作。和传统的设计方法相比,数字化系统可以极大地提高效率,设计周期从原来的一个多月缩短至一周。场桥在业内又被称为门式起重机,是港口和堆场中经常被用到的起重设备,它被广泛运用于港口货物的吊装和运输作业。传统的场桥设计大多会根据客户提供产品技术参数的要求,进行方案的设计。也就是说,客户每订购一台,由于技术参数有所不同,因此要分别进行设计。而且由于开发设计周期相对较长,因此设计成本非常高。而三一研究出的数字化系统,极大地降低了产品设计周期,这不仅节省了设计成本,还在无形中提升了三一的品牌形象。

2011年年底,三一通过技术研发,使港机的产品得到了极大的完善,先后研究出11大类数百种不同规格和型号的产品,甚至一些产品还拥有100多项专利技术。三一凭借这些技术上的优势,令港机迅速抢占了市场制高点。在研发突破的同时,三一港机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高,并且在2011年港机的国际销售同比增长了两倍并突破了三亿元,成功实现了向欧洲港务集团以及新加坡港务集团销售的目的。

每当谈及港机时,三一人的脸上总是充满自信。他们坚信,三一港机在国际上的发展必将是持久的,更可以实现蓝海战略。因为三一技术研发能力让他们感到欣慰,更让他们看到三一未来的发展前景。

3.技术研发,打造三一核心竞争力的要素

2007年,对于三一来说是值得纪念的一年。三一一款型号为HBT90CH2135D的超高压混凝土输送泵在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完成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操作——用独创的泵送技术,开创了单泵垂直泵送混凝土492米新高度的先河。

其实早在1994年,三一型号为HBT80C的特制拖泵在深圳创下了钢框结构建筑垂直泵送混凝土300.8米的世界纪录。时隔八年之后的2002年,三一通过技术研发再次让世人领略到“三一速度”,在香港创造了单泵垂直泵送406米的新纪录。三一在接下来的发展中并没有放缓发展技术研发的速度,再一次以492米的高度改写了世界纪录。这让世人看到“三一速度”的同时,对三一的技术研发深感钦佩。

三一泵凭借优质的产品以及持续进行技术研发,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在很多工程项目中,如:世界第一高楼迪拜塔、欧洲第一高楼莫斯科联邦大厦、印尼苏拉马都大桥、非洲最大水坝苏丹麦洛维大坝等,三一用优质的产品赢得了外界的一致好评。或许有人会问:“是什么技术让三一混凝土拖泵不断刷新世界纪录的呢?”其实,这从三一超高压混凝土泵技术中就可以找到答案。

可以说,随着经济的发展,超高层建筑已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城市建设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不仅反映出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还体现出其内在的科技水平。而超高层建筑的混凝土施工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影响施工成功的重要因素,因为随着泵送高度的提升,输送的压力也会随之增加。通常情况下,在施工过程中,对于垂直高度在400米左右的超高层建筑来说,大多会采用高强度混凝土,且混凝土泵的出口压力要在20MPa以上,而这种高强度混凝土的超高压泵送在施工中非常容易出现泄漏并导致混凝土堵管等多种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借助具有超高泵送能力以及可靠性强的设备。为此,三一通过技术研发,研制出为超高建筑进行泵送施工的设备。

由于三一混凝土泵掌握了多项核心技术,因此在使用过程中表现出卓越的品质。那么,它具体包括哪些核心技术呢?

(1)设备的出口压力和整机功率。行业专家指出,对于混凝土泵而言,设备的出口压力和整机功率是泵送能力最关键的参数。出口压力为泵送高度提供了保障,压力越高,泵送高度就越高;而整机功率是混凝土输送量的保障,功率越高,输送量就越大。设备最大泵送能力应该具有一定的储备,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堵管情况的出现,并确保输送作业的顺利进行。三一针对4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研发出型号为HBT90CH2122D及HBT90CH2135D的超高压混凝土泵。这两种混凝土泵的功率高达546KW,而出口压力高达35MPa,这为施工提供了必要的保证。分析人士认为,这两款产品泵送高度理论上可以达到700米。

(2)具有双动力结构。型号为HBT90CH2122D的超高压泵采用的是两台大功率柴油发动机分别驱动两套泵组的技术方式。在设备运转中,两套泵同时进行工作,当其中一组泵出现问题后,另一组泵会继续工作,这有效地避免了施工出现中断的情况。对此,分析人士认为,三一的这种双动力技术既可以保证作业的顺利进行,还可以提升工作效率以及增加可靠性。

(3)自动退活塞技术的运用。在拖泵行业中,大多会采用普通换砼活塞技术,而这项技术最大的不便之处就是维修非常不方便——在更换零件时需要花费两个小时。三一经过技术研发,在拖泵上运用了自动退活塞技术。这样让设备操作以及更换更加方便——更换时间从2个小时缩短至十几分钟,如此一来,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4)节能技术。三一这一由柴油机计算控制的节能专利技术,在设备运行中可以自动识别不同泵送工况,自动实现功率的匹配且实时对柴油机的转速进行调节。与同行业传统控制方式的设备相比,三一的设备节能超过20%。这一技术是三一自主研发出来的,而且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5)高低压自动转换技术。众所周知,在操作混凝土泵的过程中,高低压泵送状态的及时切换是非常重要的操作之一。然而,此前自动对高低压进行切换的技术却一直没有被运研发出来。为此,三一研发出这项技术,在泵送过程中,操作人员通过操作器可以非常方便地进行切换,这样一来,无疑提高了工作效率。

(6)耐磨硬质合金眼镜板技术。硬质合金结构眼镜板和切割环耐磨件,是三一技术人员通过刻苦努力研究出的具有实用价值的技术。与普通眼镜板以及切割环的使用寿命相比,它的使用寿命提升了三倍以上。

此外,三一混凝土拖泵的卓越能力还体现在超高压管道以及超高压施工工艺方面。在实际施工作业中,泵送能力不仅要强,设备还需要具有良好的性能,而独特的施工工艺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在三一混凝土拖泵中,集合了技术先进的耐高压管道系统,超高压液压截止阀等关键技术。

三一技术工程师经过无数次的实践证明:作业中,混凝土输送布管要根据作业的实施方案设置,即尽可能少地使用弯管和软管间隙,最好缩短管线长度。为了降低管道里混凝土产生的反压力,要在泵的出口布置一定的水平管或者弯管。在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施工中,三一技术人员就是在地面布置了长度为120米的水平管,并在泵出口处使用了液压截止阀。

混凝土泵在作业过程中,有时需要对泵机进行维修和保养。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维修和保养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在位于泵口附近接入液压截止阀,这样不仅不会出现压力泄漏,还能体现出极强的密封性能。对于很多超高层建筑来说,大多会采用黏度大的高强度混凝土,在泵送过程中,由于产生极强的阻力,因此就会出现泄漏和堵管等问题。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三一通过技术研发,对混凝土水泥用量等方面都有技术改进,这样有效地解决了作业中出现的问题。

三一混凝土拖泵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不仅拥有了数十项技术专利,还被出口到其他国家和地区。而和同行业拖泵相比,三一拖泵不仅在品质上领先,技术上更是拔得头筹。或许这就是三一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吧。

4.技术研发与创新,托起三一品牌的一片天

2011年1月,在北京召开的“2010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三一的工程机械技术创新平台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而三一也因此成为国内工程机械行业第一家获得奖项的企业。

科技部为了提升国内企业整体的创新能力,于2008年在国家科技进步奖的体系中为企业设置了技术创新工程类别。据介绍,科技部设置的技术创新工程更加注重于企业在发展中的技术创新能力。而三一在创建之初,就将技术创新视为企业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并坚持“重要零部件自主研制”、“核心技术自行研发”的理念。可以说,多年以来三一在研发领域投入的金额接近50亿元,为销售总收入的5%左右。

三一通过加大对技术研发平台的建设,走出了一条民营工程机械制造企业技术研发的跨越之路。在短短十多年的时间里,三一在混凝土泵送技术、机械节能技术以及沥青水泥砂浆施工技术等方面不仅掌握了多项核心技术,还在国际市场中形成了自身强大的竞争力,并带动其他工程行业技术水平大幅提升,从一定意义上促进了国内工程机械市场的繁荣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