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梁稳根和他的三一重工
26111800000032

第32章 技术研发:打造三一重工的核心竞争力(1)

对于企业发展而言,技术研发和创新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现实中,注重技术研发的企业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不仅能够赢得市场,还能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从而“笑傲市场”;而不注重技术研发的企业,不仅在市场的竞争力大幅降低,还会失去市场,从此“败走商场”。显而易见,这就是技术研发给企业带来的最直接的影响。

而三一在技术研发方面用日新月异来形容最恰当不过了。因为不甘落后、敢于创新的三一人将技术研发视为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而梁稳根也曾不止一次地强调技术研发的重要性。在他看来,三一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研发密不可分,如果三一一天不进行技术研发,发展速度就会出现“倒退”,久而久之,就会被同行远远地抛在后面,也就更谈不上竞争力了。所以,三一在发展中不惜投入大量的科研经费,并建立大量的科研机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通过技术研发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事实上,三一在日常发展中确实将技术研发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研发和生产出令同行自叹不如的产品,在占据国内工程机械市场半壁江山的同时,也在国际上打造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相信,三一在未来技术研发领域也必定会勇往直前,向着更高的平台发起冲击!

1.技术研发,三一打造国际竞争力的“秘密武器”

在所有三一人眼中,能够不断创造世界纪录是件激动人心的事情。在国内工程机械制造行业,三一凭借自身强大的研发优势以及高效的管理机制,研发出很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程设备,而这些设备使三一缔造行业标志的同时,也接连创造出世界纪录。

当三一研发的拖泵将混凝土送上406米高的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以及出色完成了世界第一大跨度钢管拱中承式拱桥——巫山长江大桥混凝土泵送任务时,世界对三一刮目相看。当三一在创造世界纪录的同时,也让世界领略到它的魅力,从此,三一多了“泵王”这个光荣的称号。当三一取得这些成绩时,所有三一人都会心地笑了。三一不仅是中国混凝土机械行业的龙头企业,在国际上也名列前茅。其实,三一最大的梦想是打造一个世界级的工程机械制造企业,让自身品牌影响力、市场占有率、资本号召力等成为行业的第一。

20世纪80年代末期,不安于现状的梁稳根和三个大学好友满怀一腔热血下海创业,他们的理想一致、奋斗目标也相同——创建一流企业、造就一流人才、做出一流贡献,并以三个一流将企业命名为三一。在经历艰苦创业之后,他们此前设置的发展目标不仅已经达成,还将三一的发展推向了极其辉煌的地位。

具有远大目光的梁稳根之所以选择进入工程机械领域,是因为他看到混凝土机械被广泛用于工业以及民用建筑等方面。而在欧洲等发达国家,混凝土机械的先进程度,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标尺,因此,梁稳根下定决心进入该行业。

其实,从早期的发展来看,国内工程机械产品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因此处处被国外品牌挤兑,发展非常被动。尽管如此,三一还是果断地选择了混凝土输送泵机械领域。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国内其他企业大多直接引进国外技术以及零部件进行组装生产,而三一却选择了走技术研发之路——三一不想永远受制于人。

三一人凭借不怕吃苦的精神,在1994年,便研发出国内第一台高压大排量的混凝土输送泵。然而,此时的三一并没有就此满足,而是继续努力进行技术创新。直至1997年,三一混凝土输送泵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蹿升至第一。1998年,三一又成功研发出国内第一台37米混凝土输送泵车,而这也是三一确立行业主导地位的因素之一。在接下来的研发中,捷报不断从三一传来——三一接连研发出37米、42米、45米、48米、56米等多种不同型号的机械产品,这些产品不仅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其性能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随着三一混凝土泵车技术的不断创新,它已经成为三一的主导产品,不仅每天为三一贡献大量的销售收入,还给三一带来了美誉。据不完全统计,在2002年之后的三年时间内,三一销售的混凝土泵车高达1300台,这也预示着三一在国内混凝土机械制造领域已经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令人感到欣喜的是,三一混凝土泵车已经走出国门,打入国际市场,而销售业绩也非常不错。在这种情况下,三一和国际工程机械巨头德国大象以及施维茵公司一同进入全球行业三甲。

三一在混凝土机械领域取得的成功,不仅让三一对未来发展更加充满信心,还促使它做出了将工程机械产业做强、做大的战略决策。经过商议,三一管理层决定将产品向重型装备机械以及特种运输机械等方面延伸。而在谈及公司在后续发展中是走单一的发展之路还是多元化发展时,梁稳根强调,三一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会加大科研方面的投入,继续将工程机械产品做强、做大。在梁稳根看来,三一通过长时间的发展在工程机械领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以混凝土机械为代表的产品在国内和国际上都占有很高的市场份额。而且,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以及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具有小批量和品种多等特点,加之国内具备相对成熟的工程技术以及相对低廉的劳动力,这就为工程机械产业的拓展提供了必备条件。因此,梁稳根和其他三一管理者认为,继续拓展工程机械产业是三一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而国内工程机械具备相当大的发展空间,这也是三一继续抓其不放的因素之一。按照三一的规划,在确保混凝土机械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的同时,要继续拓展其他工程机械,这就好比是内外结合,将产业做强。

在三一内部,它拥有国内混凝土泵送机械的研发和制造能力,并且已经在黑色路面工程机械领域“进军”,三一能够提供包括推土机、沥青摊铺机、压路机等与路面施工相关的机械。由于三一过硬的技术,路面机械实现了快速的发展,并且正处于向国际品牌进军的阶段,预计用不了多长时间,它将会为三一提供更为广阔的盈利空间。

此外,三一在挖掘机和桩工机械两大板块的研发中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梁稳根曾形象地将挖掘机比做工程机械市场的“美味蛋糕”,而从三一2010年销售1000台挖掘机以及桩工机械赢利5000万元的数据来看,三一也确实吃到了“美味蛋糕”。相信,三一在技术研发的支持下,必将会生产出不同种类的工程机械,在成为国内工程机械行业标志性企业的同时,也会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由此可以看出,三一在强大的技术力量的带动下,不仅实现了产品的多样化,还实现了占据市场高份额的目的。可以说,这是三一在竞争中决胜千里的有效策略,也是打造国际竞争力的不二法则。

2.蓝海战略,三一港口机械挑起竞争力的“大梁”

纵观企业的发展,但凡是一流的企业,大多是行业“游戏规则”的制定者。而从三一港口机械的发展来看,三一参与具有国家标准的《集装箱正面吊运起重机技术条件》的编制,标志着三一港口机械已经成为国内吊装行业标准的制定者。业内人士认为,三一制定的标准包括世界正面吊技术的最新成果,实现了与国际标准接轨。其实,标准修订计划非常严格,从产品的质量、关键技术、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对企业实力进行全面考量,而参与制定的企业大多是行业龙头企业,三一港机能够参与制定行业标准,说明三一的实力确实不容小觑。

三一港机的管理者经常来到厂房,对如何提升三一正面吊的质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些具有研发经验的管理者表示:“多深入到一线才能进行研究,也才能得到更多有价值的信息。虽然辛苦,但也要去做。”可以说,深入一线是三一人研发成功的前提,他们正是凭借这一点,才确保了研发的顺利展开。

其实早在2004年,国内市场的正面吊、堆高机等产品大多被国外企业所占据,这些企业包括美国的特雷克斯、瑞典的卡尔玛以及意大利的范特斯,可以说,在强手的“包围”之下,三一根本没有自己的一席之位。为了扭转这种形势,三一成立了研究中心。当然,问题也随之而来。当客户听说三一要研发港机时,都对三一研发港机的质量产生质疑。尽管还未正式开始,三一酝酿中的港机品牌就受到了客户的“冷落”。即便如此,三一人并没有因此而丧失斗志,反而意识到这片蓝海蕴藏着非常巨大的市场潜力和需求。三一人相信,只要具有敢于创新的精神,三一研发生产出让客户满意的港机产品,只是时间问题。

2005年,具有不服输精神的三一人成立了三一港机公司,加上面向社会招募的技术工程师以及销售人员,整个公司人数只有十几个人。然而,新产品和新技术并没有阻碍三一人前进的步伐。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研发人员当起了零配件的“运输工”,由于没有新产品研究所,等泵送事业部的工人下班后,他们主动将产品的零部件搬运到泵送的厂房,与工人协作沟通,让他们帮忙制作。

同年12月,三一港机第一台正面吊研发成功,随后样机被运送至场地进行多次测试检验。在随后的两年时间里,三一人凭借顽强的工作劲头,成功地研发出包括正面吊和堆高机在内的产品,这些产品在国内热销的同时,也打破了国外品牌的垄断。令人感到惊喜的是,2008年,三一港机的销售额高达3.4亿元,国内市场占有率跃升至第二位。到了2011年,三一销售收入比2008年翻了好几番,达到10亿元,而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也跃升至第一位,彻底扭转了国外品牌在国内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局面。

为了让产品精益求精,三一港机又将目光锁定在大港机产品方面,为进军海洋重工做好准备。当谈及三一港机这样重大的战略转变时,三一港机的负责人告诉媒体记者:“三一之所以要转变战略,是因为大港机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如果三一拿下这一市场机后,不仅可以挺进海洋重工,还十分有利于三一品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