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梁稳根和他的三一重工
26111800000031

第31章 高效管理:高效管理带来高效收益(4)

不仅如此,中国特殊的市场特征和市场环境造就了一批私人和小型用户,他们也许不具备基本能力,或者也没有计划在机械行业中长期发展下去,甚至具有明显的“一次性使用者”的倾向,这就造就了异常繁荣的重工机械二手市场。而在欧美等国家,二手重工机械产品大多是产品面临更新换代,从而出口到一些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不会在本土进行销售。由此可见,国内重工机械市场相对不成熟,而欧美的二手重工机械市则相对成熟一些,这再一次使中国和欧美市场的经验发生偏离。

可以说,三一重工在国内的发展轨迹具有一定代表性,虽然取得了成功,但挑战也同样伴随在三一身边。如何将自身的品牌优势持续发展,并将先行成功的优势变成企业发展的动力,成为三一要面临的问题。因此,三一不能停滞不前,而是应该进行总结和改进。

行业专家认为,从短期来看,重工机械产品在国内市场呈现出繁荣的景象不会改变,由于其具有消费品的特征,因此就应该更多地引进消费品品牌建设方面的理念和方法。而从三一的品牌建设中可以看出,三一不再是简单地模仿,而是加大技术革新方面的力度,不断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然而,从长期发展来看,三一需要找到支撑品牌发展的理论。这个理论可以清楚地反映出三一最基本的企业发展价值观,不仅是企业为用户创造优质产品的关键,还是企业提升品牌价值的指导思想。由于三一始终秉承“品质改变世界”的理念,并努力在产品服务上做足文章。因此,其品牌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并赢得了客户的青睐。

由此可以看出,三一在中国特色的市场环境中确实做到了品牌的快速崛起,而这些与三一的战略发展策略有关。相信三一在未来的发展中,会继续用战略发展的目光实现品牌的崛起,并且将品牌建设视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工作去做。

8.制度和人文环境“两手抓”:高效管理的“双响炮”

在企业管理中,决定企业管理水平好坏以及企业生存能力的因素非常多,但企业制度以及人心绝对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在梁稳根看来,企业的制度和经营人心好比是企业管理的无形资产,资产运用得当,不仅可以赢得人心,还能产生高效益。但现实中一些企业,不注重团队建设、不懂得经营人心、不按照制度执行,因此就会出现种种对企业发展不利的事情,具体表现有:

首先,职权不明确,管理效率低下。比如,当员工接受一位主管交代的工作任务后,可能会立即去执行。但如果同时有多位主管向员工交代任务时,员工可能会表现得无所适从,不知道要听谁的。假如这些主管没有明确地向员工分配任务,而是含糊其辞,员工就不能领会到主管的工作精神,也就不可能产生高效率。

其次,企业管理制度“不稳定”。也就是说,企业的管理制度修改的频率非常高,甚至每个季度都要修改一次。这样一来,虽然企业用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员工,但员工心里却感觉到没有底气,他们会在紧张不安的环境中工作。试想,带有如此压力参加工作,怎么能释放出工作热情,还谈何提高工作效率呢?

另外,企业和员工在管理中缺少互动。也就是说,员工对于企业管理者下达的工作任务只顾“埋头苦干”,而企业管理者也表现得“不管不顾”。在这种情况下,员工只为完成领导交代的工作任务而工作,而企业管理者看重的也是员工最终是否完成工作计划。虽然这种看似随意的管理方式不会让员工产生压抑的感觉,但久而久之,问题也会凸显出来。比如,员工为了完成领导交代的工作任务,忽视了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从而生产出不良产品。而如果企业和员工能够形成有效的互动,企业管理者完全能够做到及时发现员工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指导改进,这样就避免了不良产品的产生。

在三一集团董事长梁稳根看来,企业管理的所有问题都是管理者的问题。他认为,现代企业的管理需要在制度和人文环境两方面下功夫。也就是说,企业要有一套符合企业发展且科学有效的制度做保障,然后再依靠能打动人心的人文环境,当两者形成有效的互补后,才能将管理水平极大地发挥出来,如此一来,企业高效管理的目标也必将实现。

和其他企业不同的是,三一在企业管理中总结出符合自身发展的管理经验,这些宝贵且具有示范性的经验为三一高效管理提供了必要的支撑。

第一,梁稳根在管理中一直强调让员工了解事情全局的重要性。现实中,很多企业的管理者都认为员工没有必要了解事情的全局,只需要把交代给他们的工作完成就行。在梁稳根看来,这就是典型的“一亩三分地”思想。也就是说,这些企业的管理者给员工划分了“一亩三分地”,并让他们在这个范围内完成工作,而无须到其他范围内进行活动。其实,这样的思想是极其错误的。因为企业管理者在阻碍员工积极性的同时,还降低了员工的工作效率。而三一却不这样做,当管理者安排工作任务时,他们不只是告诉员工“接下来要做什么工作”,而是讲清工作所要实现的目标,以及企业未来的发展策略。

第二,三一在管理中懂得运用赞美的力量。在梁稳根看来,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赞美或表扬,这似乎是人类的本性。赞美如果运用在企业管理中,将会释放出惊人的力量。但有些企业管理者却认为,员工为企业工作已经付给了他们工资,没有必要再对他们进行赞美。当员工进入一个缺少赞美和表扬的企业后,不仅体会不到企业浓浓的人文环境,还会对企业的管理方法感到厌烦,长此以往,不仅对员工的身心不利,对企业管理也起不到任何积极作用,最终就会出现企业人员流动大、员工积极性不高等情况。而作为管理典范的三一,他们在管理中始终提倡对员工进行表扬或赞美。据一位在上海生产基地进行研发的技术工程师回忆:“在我刚进入三一的时候,只是一名普通的技术员,每天的工作就是面对冰冷的机器。当时,我的一些大学同学还嘲笑我,说一个复旦大学毕业的高材生竟然要从事如此单调的工作。但我并没有理会,而是认真地做好工作。由于我工作勤奋踏实,技术部主管对我进行了表扬,还要求其他员工向我学习。经过这次表扬后,我心里不仅对三一这种打动人心的人文环境所感染,还立志要在工作中不断创新。就这样,在此后的工作中,我不断从细微的工作中总结经验,并结合在大学期间学习到的专业知识,研发出一套对机械设备进行自动除尘的设备,这样既可保证机械设备的干净整洁,还能提升它们的使用寿命。也正因为我的这项技术改良,被荣升为三一技术部工程师,这对于我来说是一种莫大的荣誉。”

第三,要让员工感受到管理者的诚实。要想让员工对管理者心悦诚服,管理者必须要以诚实的姿态出现在员工面前。管理者的诚实首先表现在能够正视自己的错误,并愿意接受别人提出的改进意见。很多时候,管理者主动承认错误不仅不会在员工面前失去威信,反而会增加员工对自己的好感。此外,对待员工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如果员工在工作中发现管理者欺骗了他们,必将会对管理者失去信任,久而久之,员工工作热情就会降低,进而导致工作效率下降。三一董事长梁稳根在这方面值得很多企业管理者学习。在他看来,企业管理者的言行举止是企业高效管理的关键。也就是说,当要求员工做某些事情时,管理者自己首先要做到,否则就不能被员工信服。再者,工作中管理者难免会出现错误的判断,此时,如果能够及时主动地承认错误,不仅会受到员工的尊敬,还能让员工的干劲十足,最终提高工作效率。

第四,检查员工的执行力度,帮助员工提升。员工能否给企业发展带来高效率,其实与企业管理者是否检查员工执行力度并帮助他们提升有着很大的关系。比如,当企业管理者将工作分配给员工后,却并没有对员工在工作中的执行力度进行追踪和检查,员工的工作很可能会出现懈怠,这样一来,就谈不上效率了。三一在管理中,会建立“执行力追踪”的管理策略,该管理策略强调的是对员工工作执行力度的监督和考核,如果员工执行力高,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嘉奖,但如果员工执行力低,管理者首先会帮助员工找到原因,并帮助他们提升,但如果员工执行力仍然低下的话,就会受到处罚,并直接和年度业绩考核挂钩。三一自从实施了这个管理策略以后,不仅有效地杜绝了员工在工作执行力度方面出现的问题,还给三一带来了持续高效的动力。

第五,要懂得适当的授权。谈及企业管理,就不可避免地涉及授权问题。而向员工授权看似简单,实际上能够真正将授权做到位的管理者并不多。现实中,经常会出现企业管理者乱授权的情况,这种情况对于企业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因为他在很大程度上不能给企业带来高效率。然而,三一在管理中就可以真正地做到授权。三一管理者会考察被授权人是否符合“有能力,有意愿”的条件。也就是说,在向员工授权时,员工是否有能力以及是否有管理意愿是授权的前提条件,如果两者其中任何一项不符合要求,是不会被授权的。正是通过这样的管理方法,让三一实现了对员工的有效授权,并使员工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

关于授权这件事,梁稳根有很全面的理解。在他看来,有效授权不仅可以分担企业管理者的一部分工作,让他们抽出时间去从事对企业发展更为有利的事情。而且有效授权还可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让他们感受到企业对他们的充分信任。当员工感受到这种信任后,他们心里就会对企业抱有感激之情,同时不断地做出高效的工作。为此,梁稳根在企业管理中一直向三一其他管理者强调有效授权的重要性,而三一管理者也确实做到了有效授权。

当现实中一些企业还在为如何高效管理头痛不已时,三一却能够轻松地解决这些问题。如果说三一在日常管理中有什么诀窍的话,它在制度和人文环境方面实施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举措,可以说是一种有效的管理策略。因为,它确实给三一的日常管理带来了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