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梁稳根和他的三一重工
26111800000024

第24章 品牌建设:创建重工企业服务第一品牌(1)

众所周知,品牌价值是企业生存的关键,更是企业实现梦想不可或缺的“软件”。如果企业自身在发展中不注重品牌建设,或者没有在市场中留下美好的品牌形象,那么企业在发展中就很可能会寸步难行。

作为工程机械的领军企业,三一在发展中非常注重品牌的建设力度。在梁稳根看来,三一在发展中时刻强调着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并将其摆在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比如,在上海临港成立生产基地,就是要实现三一品牌的国际化;参与日本福岛核电站救援,是为了让三一品牌在国际上留下好印象;对智利矿难进行救援,也成就了三一品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而研发出的“全球第一吊”、SAC12000全地面起重机、86米泵车等高尖端的机械设备,使三一在向世界表现出自身强大研发能力的同时,也让其品牌在国际市场中大放光彩。此外,通过参加法国INTERMAT展会,三一再一次实现品牌在国际市场中的“跳跃”,让世人对它的印象越来越深。也正因如此,三一在创建重工企业服务第一品牌的同时,也成就了其在国际市场中所不能被撼动的地位。相信,三一在品牌建设方面不会就此止步,它会在这条树立自身形象、提高企业影响力的“星光大道”上继续奔跑,因为,三一已经将品牌建设视为企业发展的源动力。

1.三一打造全球最大的挖掘机制造基地——从上海临港起航

三一凭借快速的发展,将在上海临港产业园打造全球最大的挖掘机生产基地。随着三一上海临港产业园的开业,三一超一流的机械设备以及先进的技术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注意,这也必将使三一的品牌发展迈向了更高的台阶。

早在2006年,三一重机东迁至江苏昆山后,三一便一路向挖掘机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把交椅的位置迈进,5年后的2011年,三一终于如愿以偿地实现了这个愿望。但为了让工程机械迈入国际化发展的浪潮中,三一经过战略部署,将重机南迁至上海。为此,三一的愿景是:在上海建立起全球最先进的机械生产线——这不仅会让三一的品牌得以大幅度提升,还能依托上海的临港区,为三一的国际化提供必要的条件。因为,位于上海市奉贤区内的临港靠近洋山保税港和浦东国际航空港,伴随临港装备制造产业与现代物流业的集聚和联动发展,必将能够带动三一大踏步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三一在上海临港建立了挖掘机制造基地。

2009年,上海政府负责人和三一重工负责人在上海临港产业园奠基。作为该地区最大的投资项目,上海市政府对三一重工的进驻提供了优惠政策,不仅如此,上海政府负责人还寄语三一“全面打造产业中心高端制造业的另一面旗帜”。就这样,三一在上海临港产业园的发展便有条不紊地展开了。仅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三一人就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将上海临港产业园建成了全球最大、最先进的研发制造基地。

据三一的一位负责人介绍,三一在上海临港产业园的项目主要以生产和销售20~30吨的中型挖掘机为主。自全面投产后,三一便新增产能高达500亿元,同时年产挖掘机的数量则高达4万台。再加之三一先进的技术和一流的设备,为三一实现品牌的强大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对此,三一董事长俞宏福兴奋地表示道:“三一在临港产业园开业后,产品质量也将有大幅的提高,三一将以临港为基地,向国际市场辐射,并向挖掘机市场国际占有率第一的宝座发起冲击!”

2012年2月,三一邀请上海市政府人员参观生产基地时,所有政府人员在感叹三一建设速度如此之快的同时,也对其规模和生产水平由衷地发出赞赏声。一位政府工作人员这样表示道:“当我来到三一临港产业园时,简直被这里的厂房深深吸引住了,无论是工厂环境,还是生产管理系统,都令人叹为观止,这是我见过的设备最先进、规模最大的厂房。”三一临港产业园的厂房占地7万平方米,其中还设立了花园区,仅花园区的面积就有4千平方米,而在花园两旁有两条独立的机械生产线,生产线采用的是由国际上先进的物联网技术组建而成的生产管理系统,该系统可以实现信息化和数字化。也就是说,它能对生产环节中操纵人员、部品物料、生产计划、生产运行状态、生产数据等一系列和生产相关联的信息进行统计汇总,并进行实时跟踪,这样一来,让生产变得可视化和可操作。

相信细心观察的人还会发现,在物流配送方面采用的是立体式全自动的配送方式,也就是说,大吨位的部品零部件通过地下运输通道运输过来,而小吨位的零部件则会通过空中吊运的方式进行运输。如此一来,物流配件既可以实现在高空运输,又可以实现通过地下运输通道运输,在确保运输顺畅的同时,也提高了零部件配送的效率。

其实在2011年,为了确保上海临港产业园的基地能够顺利运行,三一就从总部派人进行督促生产进度。据这位负责人回忆:“在我督促建设生产基地的过程中,好几天都是通宵达旦地在监督工程进度,当时基地的建设就像看电影按快进键一样,一天一个变化,每天都会有新的进展。”在抓工程进度的同时,这位负责人还对工程能否准时完工抱有一定的忧虑,因为进入雨季后,当地一直下雨,就给工程进度带来一定的影响,又由于排水系统没有做好,于是地面有些湿滑,在这种情况下,设备根本进不了场。为了赶工期,施工人员不得不把水托干,有时甚至会反复做这项工作。

当施工人员凭借坚韧不拔的精神如期将生产基地建设完成后,印证了这样一句话:“困难只是暂时的,风雨背后迎来的是美丽的彩虹。”三一上海临港新基地的建设,实现了每五分钟生产一台中型挖掘机的技术。如今,临港产业园的生产基地已进入火热的生产阶段中,数十万平方米的生产面积,年产能达到4万台,不愧为国际上最大、最先进的挖掘机生产基地。

由此可以看出,三一在上海临港产业园建设的生产基地不仅让其实现了产能和技术的提高,还提升了自身的品牌知名度。三一在品牌建设方面不仅舍得花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还能从国际的视角进行思考,因为三一清醒地知道,品牌建设力度是企业发展稳健的决定性因素。

2.“联姻”帕尔菲格——三一国际化战略上的大步迈进

谈及帕尔菲格,很多人会将其与世界领先的液压起重、装载、搬运设备制造商联系在一起。的确如此,总部位于奥地利风景圣地萨尔茨堡的全球著名装卸设备提供商帕尔菲格在国际上的知名度非常高。而三一重工与其联姻说明了什么?业内人士认为,这是三一国际化战略上的又一次大步迈进。

继三一并购有着“大象”之称的德国机械巨头普茨迈斯特之后,2012年2月28日,三一又与帕尔菲格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宣布成立了双方各持50%股份的合资公司,这表明在国际化的道路上又迈出了一大步。据业内人士分析,三一此次与帕尔菲格的合作是首次以成立合资公司的形式和国际企业合作。分析人士乐观地认为,双方之间的强强联手将成为中国机械工程市场的一件大事,也会进一步提升三一品牌的知名度。

每当帕尔菲格代表谈及三一时,他们都会对三一人赞不绝口:“三一员工工作非常勤奋,和这样的伙伴合作,不会有错。”其实,帕尔菲格是国际领先的商用车辆液压升降、装卸、搬运系统制造商,它已经有八十年的发展历史,可以说它在国际上一直处于领先的地位。为了更好地开拓市场,帕尔菲格在2011年就开始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巨头之间寻找合作对象。

三一作为国内机械行业的龙头企业,在得知帕尔菲格在中国寻求合作伙伴之际,就将其视为品牌国际化发展的一次良机。由于起重机是帕尔菲格的主打产品,而三一也将其视为未来发展的重点,此时三一意识到,如果能够与帕尔菲格合作,不仅可以加快起重机的研发过程,还可以在国内迅速地占据起重机市场。对于三一来说,与帕尔菲格合作的机会决不能丢失——只要抓住这次“天赐良机”,那么这对于三一品牌的建设将十分有利。

2011年8月,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成就了三一和帕尔菲格的“联姻”。那么,究竟是什么让双方“一见钟情”的呢?其实这与双方对优质产品的共同追求有关。此外,三一国际化的发展理念也和帕尔菲格的愿景十分吻合,再加之三一在国内机械工程市场所占的优势,这些无疑成为成功和帕尔菲格联姻的决定性条件。双方经过进一步地沟通和了解,达成了合作意向,并成立了筹备小组,具体商讨接下来的合作事宜。

值得一提的是,三一在和帕尔菲格了解和沟通过程中,给帕尔菲格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三一员工勤奋向上的工作态度。双方在谈判过程中,共同分析出未来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为了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双方的谈判代表甚至忘记吃饭,一待就是一天。在经过全面深入的了解和考量后,帕尔菲格与三一在2012年2月28日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并宣布成立了三一帕尔菲格SPV设备有限公司以及帕尔菲格三一汽车起重机国际销售公司这两家合资公司。前一家公司在三一宁乡产业园附近开设新厂,主要针对国内和国际市场,研发、生产和销售特种车辆装备。而后一家公司将总部设在萨尔茨堡,业务推广范围为美洲、欧洲等国家和地区。

在协议签订现场,三一重工负责人从帕尔菲格负责人手中接过一个水晶龙,寓意是:两家龙头企业的合作,必将能像巨龙一样迅速腾飞。至此,三一和帕尔菲格之间的合作如愿以偿 ,并成功实现联姻。

此后,业内人士对两家企业的联姻前景普遍看好。据透露,两家公司会按照欧洲行业的标准设计优质产品,预计将在2013年达到全面运营的效果。

其实对于两家公司的联姻,很多人都认为这是双方的优势互补。由于帕尔菲格地处国土面积相对狭小的奥地利,市场资源非常有限,为了让自身的市场份额增多,不得不将国际化作为经营的策略。事实上,帕尔菲格公司大多数销售收入都来源于国际市场。而三一由于地处在国土面积非常巨大的中国,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完全可以弥补帕尔菲格发展中的不足。可以肯定的是,双方的联姻,三一将借助帕尔菲格的技术,迅速在国内研发出符合中国市场的特种起重机。与此同时,帕尔菲格三一汽车起重机国际销售公司将利用帕尔菲格在国际上完善的营销网络,有效地为三一的国际化发展开辟道路,并最大限度地提升三一在国际市场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难怪很多业内人士这样评价两者之间的联姻:“两家公司的联姻,在继承帕尔菲格优秀的管理经验以及行业领先的技术优势的同时,还将三一人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的精神吸收进来。这样的企业必将创造出令人瞩目的成绩。”同时,业内人士还指出,帕尔菲格和三一的强强联手,将有效地实现三一起重机进军国际市场战略布局的重大战略调整,并进一步深化双方的技术创新能力以及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因此,三一和帕尔菲格之间的合作不得不说是一段“美好的姻缘”。

3.福岛核危机救援,三一凸显世界品牌实力

在国际市场中,每当谈及“中国制造”,一些人往往会认为它们“质量低劣”、“价格低廉”。其实这是一种偏见,而改变这种偏见总是需要付出努力的,而三一通过自己的行为,将 “中国制造”质量低劣的国际形象彻底地打破,并让其在国际上大放光彩。

日本福岛核泄漏危机牵动着世界敏感的神经,三一在这次救援行动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实,作为工程机械制造强国的日本,在灾难面前能够主动要求购买三一研发的长臂架混凝土泵车用于核事故的救援,这就意味着,“中国制造”在国际上的认可度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同时也说明三一的品牌越来越受到关注。

在日本发生危机的同时,需要借助世界级的设备进行救灾。在福岛第一核电站出现核泄漏危机后,日本政府方面可谓想尽一切办法为核电机组注水降温,以防止发生更大的灾害。由于日本政府派出的消防车和军用直升机注水命中率普遍不高,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借鉴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救援经验,决定用长臂泵车实施救灾。

众所周知,三一是全球混凝土机械第一品牌,但或许一些人不知道它还是世界最长臂架泵车纪录的保持者。于是,三一生产的泵车也便成为东京电力公司急需的救灾设备。2011年3月19日,东京电力公司通过中国驻日本大使馆,紧急提出向三一购买一台长臂SY5502THB62米混凝土泵车的要求。三一管理层得知后,决定无偿提供一台价值100万美元的泵车及其相关配件用于支援救灾。东京电力公司对三一的做法不胜感激,并发来了感谢函,函中对三一表达真诚感谢的同时,也希望泵车能早日送到日本。

3月19日,三一62米长臂架泵车从总部长沙发出,紧急前往上海; 3月24日,从上海港口发出的泵车顺利抵达日本大阪港口; 3月27日,62米长臂架泵车在日方工程人员的操作下开始对福岛核电站实施救援。

可以说,三一62米长臂架泵车是日本国内臂架最长的泵车,为了便于救灾,日本方面事先规划好行驶路线,并派警车为泵车护航,这足以看出,62米长臂架泵车对于日本救援的重要性。在这种情况下,三一62米的长臂架泵车在历经设备调试检测、陆海运输、操作人员培训等八天的前提准备后,终于在福岛核电站发挥出其价值。3月31日,62米长臂架泵车正式为核电机组进行注水作业,且注水效果令人非常满意,机组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