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梁稳根和他的三一重工
26111800000023

第23章 经营理念:一切为了客户,一切源于创新(4)

早在1997年,三一就成立了由计算机控制的砼泵流水装配线以及压路机流水装配线,这在当时绝对是振奋人心的一件事。在随后的发展中,三一凭借技术创新,研发出一个又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从而让三一名扬在外。2002年9月,三一混凝土泵车将混凝土送上了高度为406米的香港国际金融大楼的施工面上,这比此前国际品牌创造的308米的纪录提升了98米!这从侧面反映了三一的技术创新。同年12月,在“机群智能化工程机械”课题研讨会上,三一自告奋勇承担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课题得到了国家“863”计划课题验收组的一致认同,并顺利通过了验收。因此,三一通过技术创新,不仅研发出沥青混凝土面层机械化施工的新工艺和设备,还让工程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而在此之前,国内从没有由民营企业承担国家重大科研计划课题的研究。为此,验收组的专家对三一的创新实力大加赞赏,认为三一在技术创新方面做出了带头作用。2003年9月,在令世人瞩目的三峡三期工程的大坝之上,三一通过技术创新研发出的三级配混凝土输送泵试打成功,这再次填补了国内外工程机械领域的空白。2007年12月10日,三一赢得了“中国泵王”的赞誉,因为三一泵在令人瞩目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单泵垂直泵送混凝土再次刷新了记录,达到492米。2009年,三一自主研发的臂架泵车问鼎世界记录,臂架泵车达到72米之高,且各项泵送技术都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当这个“巨人”屹立在世人面前时,人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三一的实力。

此外,三一还参与了很多工程项目建设,从国内的青藏铁路、京珠高速等到阿联酋迪拜塔的建设,都可以看出三一快速的发展态势。三一就是通过创新,实现了每年60%的增长速度。可以说,“创新”是贯穿在三一发展中最重要的词汇。在梁稳根看来,三一的创新不仅仅是创造世界第一,更为重要的是,要不遗余力地将研发目标放在“可持续发展”以及“节能环保”产品的研发上。比如,在2009年,三一研发的挖掘机位居国产品牌之首,且与同行产品相比节能10%,作业效率提高10%,得到了客户的认可,因此被誉为“最节能环保的挖掘机”。不仅如此,节能技术还被运用到了港口机械、起重机械等产品中。被市场广泛推荐的SY系列混凝土泵车就被认定为节能产品,并获得多项殊荣。

三一在发展中,技术研发和服务一直是它实现梦想的核心竞争力。随着三一提出扩大规模以及千亿目标的计划,其制造能力和创新能力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梁稳根认为,国家的强大需要有强大的制造和创新能力,企业的强大也是同样的道理。其实,国内工程机械市场虽然发展时间和国外相比不算长,但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并且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但国际上对中国产品一直用“低劣”这样的词汇来形容,究其原因,就在于国内一些企业缺乏制造技术和创新精神。三一人清楚地知道这些,并尽自己的力量改变国内产品在国际上的不良形象。在梁稳根看来,虽然三一的产品性能早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和美国、日本等工程机械强国相比,在产品创新能力方面仍然略显不足。因此,他亲自带领公司高管到世界各地大型机械展会上进行参观学习,以便吸收到更多产品创新的“新鲜空气”。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来袭,让三一更加认识到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因为无论在何种环境下,唯有敢于创新,企业才能站稳脚跟。于是在三一,无论是高层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都自发地进行学习,可以说这是三一全员参与制造创新的集中体现。

在制造和创新中,三一起重机事业部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为了推进产品质量的创新和变革,该事业部的一位负责人曾经将不合格的起重机挡板砸毁,并在生产中率先建立了一条由员工自主参与改善的生产线,这样在改变了车间格局的同时,也提高了生产效率。当一些客户有幸被邀请到车间进行参观后,形象地将其形容为“最具创新能力的车间”。也正因为如此,三一起重机产品的质量才得到了显著提升,并顺利进入到国内品牌前三甲的行列中。随着制造创新的不断推进和深入,三一的工艺装备、标准化作业以及质量保证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升,生产制造过程中,库存、NG不良品、等待、加工等任何形式产生的浪费被彻底消除。这种以变革和创新思想为指导的方法,给三一带来了效率的大幅提升和经营业绩的强劲增长,因此,在金融危机之际,三一才会逆市上扬,充分演绎出自身发展的实力。

除此之外,从三一的发展中还可以看出它在国际化方面进行的创新。梁稳根曾经说过:“如果没有国际化,三一最多就是一个大一点的个体户而已。”虽然国际工程机械市场处于蛰伏期,但三一却在此刻选择了向前迈进一步的战略。2012年,三一和巴西签订了在圣保罗州建设工程机械制造基地的备忘录。分析人士认为,这是三一进军国际市场的第四站,也是目前投入最大的一笔海外投资。预计该投资计划将于2013年投产。据梁稳根介绍,新基地建成后,将以研发和生产挖掘机和履带吊、汽车起重机为主。这些产品在巴西内销,并出口到南美市场。如此一来,三一在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的战略布局将会初步形成,再加上未来在非洲建立的生产基地,三一国际化的发展步伐将会迈得更加稳健。

业内人士认为,三一和其他工程机械企业扩张方式不同的是,它善于将自身的优势资源与别人的优势资源进行整合,并用国际化资源提升自身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可以说,三一在打造国际化品牌形象的同时,也在时刻思考着如何进行创新的问题。因为三一人知道,唯有将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经营理念,并将其摆在最明显、最重要的位置上,企业才能得到持续发展的动力,最终实现远大的目标。

7.打造民营企业的党建标杆

三一在发展中十分重视党建工作,梁稳根曾明确提出“让三一成为民营企业党建中的红旗手”的工作目标。三一集团拥有员工总数高达六万多人,其中党员为五千多人,占员工总数的8.3%。在三一经营管理中,党建工作已经成为三一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之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三一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也是三一实现科学发展的核心要素。2002年,三一成立了三一集团党委,由三个分级党委、六个党总支以及五十三个党支部组成。通过一段时间的不断创新与摸索,三一党委形成了独具特色的“333”党建工作法,这在民营企业中开创了先河。

那么,该如何理解“333”党建工作法呢?

首先是“三化”。在梁稳根看来,“三化”是企业党建工作中的制度化、信息化以及国际化。他认为,制度化首先应该是时间制度化,也就是说,三一规定每月第二个星期日需要开展“三会一课”。其次应该是经费制度化,也就是说,除了基本的党费以外,三一每年会向员工提供不低于200元的党务经费,并且专门建立了党校以及党委大楼等;而党建工作的信息化,主要包括企业党员动态管理的信息化。为此,三一开办了党报、创办了党建网站等;党建工作的国际化可以理解为“三一业务到了哪里,党的文化传播就在哪里扎根”。因此,三一在海外的生产基地,如印度、德国、美国以及巴西都相继建立了海外党支部,用来开展党务活动。

其次是“三双”。它指的是党建工作中“双培、双推、双促”。梁稳根对“双培”的理解为,要把企业发展中业绩突出、专业能力强的优秀人才培养成党员,并将其视为重点培养的对象;“双推”,就是将优秀的党员推选成为党务工作者,将优秀的党务工作者推荐到管理层;而“双促”指的是,以党建促进企业发展,以企业发展促进党建工作的顺利展开。在三一,获得提拔的人虽然不一定是党员,但一定要有高度的政治觉悟以及对党有正确的认识。2011年,三一有超过500名的党员被分派到重要岗位,约占三一提拔干部总人数的一半。

最后是“三结合”。其中,第一个结合是集团各级党组织和经营组织的结合,各事业部、职能总部以及三一各个分公司的支部书记会兼任行政一把手,以便开展党建方面的工作;而第二个结合是指党建工作必须和企业文化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梁稳根看来,如果党建工作没有和企业文化形成统一的共识,党建工作不仅得不到发展,而且还与企业文化发生冲突,如此一来,对党建工作就失去了意义;第三个结合是企业经营成果以及年度绩效考核要和党建成果相结合。企业对经营单位以及管理者的考核,不仅表现在经营业绩方面,更要对党建工作进行考核。在三一,党建方面的考核主要包括是否诚信、员工的满意度以及遵纪守法等方面。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党建工作考核不合格,将会影响到总体的考核成绩。

三一通过“333”党建工作法的实施和开展,让党员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不断起着带头示范作用,并激发出自身的智慧。在三一所有董事中,党员就占了7位,而且在三一主要岗位上,也大多有着党员的身影。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感恩国家、感恩人民已经成为三一的经营理念之一。在三一,会看到这样的现象:那些党建工作实施好的党员在得到提拔后往往会继续用满腔热血做出更大的成绩;党建工作开展得好的组织,其经营业绩也非常出色。比如,三一泵送事业部在日常发展中非常注重党建工作的开展和实施,它也是全球最大的混凝土机械制造企业。由于三一在2002年成立了党委,而当年的销售额只有不到7亿元,而在党委成立十年后的2012年,三一销售额翻了好几十倍,利税总额也从2002年的不到一亿元增长到一百多亿元。而这一切与三一开展的党建工作有着密切联系。

付出就会有回报,三一在党建工作方面做出的成绩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肯定和赞赏。中央党建工作小组负责人认为,三一集团党建工作在民营企业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不仅符合企业发展,更得到员工和群众的拥护,同时为树立企业品牌起到了典范作用。2012年3月,梁稳根在中央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会议上表达了自己多年来的心声。在他看来,自己出身于农村,如果没有党的培养和教育,自己就不会取得如此大的发展,更不要说三一能取得如此令人瞩目的成绩了。在他跨进大学之门时,党为他提供了每个月接近20元的助学金,这其中无疑充满了浓浓的关怀。

从三一发展取得的成功可以看出,民营企业在发展中要自觉地和国家以及党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因为民营企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过程中,只有投入国家的“怀抱”,国家才能予以接纳,也才能精心哺育企业的成长。对于这一点,三一做到了,并且做得非常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