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经济简史
25845600000091

第91章 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农政全书》

《农政全书》是一部传统农业科学的百科全书,以其全面系统的总结中国传统农业政策和科学技术而著称于世,因而和《氾胜之书》、《齐民要术》、《陈农书》及《王祯农书》一起被称为中国古代五大农书。

《农政全书》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影响最大的农学著作之一。是继《齐民要术》之后,中国的一部宝贵的农学遗产,驰名中外,被誉为中国古代农业的百科全书。在徐光启生前未能出版,是后来由他的学生陈子龙整理刊行的。

崇祯十二(1639)年,《农政全书》刊刻发行。全书共70余万字,分为12目包括:农本3卷;田制2卷;农事6卷;水利9卷;农器4卷;树艺6卷;蚕桑4卷;蚕桑广类2卷;种植4卷;牧养1卷;制造1卷;荒政18卷,共60卷。《农政全书》包括农政思想和农业技术两大方面,而农政思想占全书一半以上的篇幅。贯彻这一思想正是本书不同于前代大型农书的特色之所在。前代农书,无论是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还是元代的《王祯农书》,虽然也都是以农本观念为中心思想,但重点在生产技术和知识,可以说是纯技术性的农书。《农政全书》按内容大致上可分为农政措施和农业技术两部分。但前者是全书的纲,后者是实现纲领的技术措施。

徐光启的农政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用垦荒和开发水利的方法来发展北方的农业生产,要重视备荒、救荒等荒政。但是徐光启并没有因为着重农政而忽视技术,相反他还根据自己多年从事农事试验的经验,极大地丰富了古农书中的农业技术内容。《农政全书》在具体的农业科学技术上的成就有:用事实破除了中国古代农学中的“唯风土论”思想;总结了番薯越冬藏种技术和栽培经验;进一步提高了南方的旱作技术;推广甘薯种;总结了蝗虫灾害的发生规律及治理的方法;详尽地介绍了女贞树养白蜡虫的经验等。

百科全书式的《农政全书》,其成就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三点:第一,总结、保存了中国古代的许多农业生产经验和技术,并加以发展。这部书引用的著作、文献达两百多种,集中了中国古代农书的精华,其中有许多已经散失的文献,赖此书得以部分保存。第二,破除迷信,反对保守,强调人定胜天。第三,介绍农业生产技术,重视农业生产的政策措施。通观全书,不难发现《农政全书》是徐光启长期实践和调查研究的结晶。他数十年如一日,几乎倾其毕生精力钻研农业科学。在对前人的农书和有关农业的文献进行系统摘编译述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心得体会而撰写成的。全书征引的文献达200多种,可谓“杂采众家”。徐光启还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和数理知识,提出独到的见解。

《农政全书》不仅总结了17世纪以前的中国农学,而且还介绍了一些外来的农业知识。《农政全书》被认为是中国古代篇幅最大、农业科学史中最完备的一部农业科学巨著。

延伸阅读

明代科学家徐光启

徐光启(1562~1633),字子先,别号玄

先生,明末杰出的科学家。徐光启吸收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并和中国传统的科学技术相互发明,在天文、数学、生物学和农学方面获得新的成就。他组织明朝“历局”工作人员,编制了当时可算很完备的整个天球的恒星图,并采用新的测算法,使日食月食的推测,较前大为精密。他主持编译的《崇历书》是中国天文历算学中一份完整可贵的遗产。徐光启还和意大利传教士利玛合译《几何原本》,不仅把欧洲数学介绍到中国来,还为中国近代数学的科学名词奠定了基础。他参加翻译的《测量全义》介绍了西方三角术和球面三角术,引述了许多新公式。但徐光启一生用力最勤、收集最广、影响最深远的还要数农业与水利方面的研究。这方面的研究成果,都汇集在他的《农政全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