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经济简史
25845600000092

第92章 中国古代工艺百科全书《天工开物》

《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它对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明代著名科学家宋应星著的《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被欧洲学者称为“技术的百科全书”。它对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进行了系统地总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对农业方面的丰富经验进行了总结,全面反映了工艺技术的成就。书中记述的许多生产技术,一直沿用到近代。

《天工开物》的书名表现的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思想,天工开物强调的是自然力(天工)和人工的配合,自然界的行为和人类活动的协调,通过技术从自然资源中开发产物,以显示出人的主观能动性。这种科学思想的核心意义是以“天工”补“人工”开万物,或者是借助于自然力和人力的协调,通过技术从自然界中开发万物。

《天工开物》全书各章都从古籍中找出二字组成的典雅词命名,如《乃粒》(谷物)取自《书经益稷》中的“燕民乃粒”,《甘嗜》(制糖)取自《书经甘誓》中“甘酒嗜音”等。每章卷首有《宋子曰》引言,是作者对该章内容所作的提要性说明。接下是正文,正文以产品及其生产技术为纲,对各技术涉及的产品先作适当的分类,再分别叙述原料种类、产地、加工过程、操作要点、工具设备、产品产率及其特性、用途等,井井有条。同时还配以123幅插图,通过280个人物的劳动情景将工农业生产实态再现于画面之上,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天工开物》是根据多年间各地城乡生产现场实地考察后,据实际资料写成的,很少利用陈旧的文献记载,而且有很多部门如金属冶炼及金属加工技术等更不曾见于先前著录,是本书首次披露的。

《天工开物》的每一章所叙述的内容并不是平铺并列的,而是有主有次,把重点产品作为研究重点,突出先进地区的生产技术,全书各章各节主次分明。全书上中下3卷,上卷为《乃粒》、《乃服》、《彰施》、《粹精》、《作咸》、《甘嗜》6章,多数是和农业有关的,将与国计民生有关的《乃粒》等农业章放在前面,工业章在中间,《珠玉》章放在下卷最后。宋应星在《序》中称根据“贵五谷而贱金玉”的思想安排的,这体现了中国自古以来的重农思想。《乃粒》主要论述关于粮食作物的栽培技术;《乃服》介绍衣服原料的来源和加工方法;《彰施》介绍植物染料的染色方法;《粹精》叙述谷物的加工过程;《作咸》介绍盐的生产方法;《甘嗜》叙述种植甘蔗及制糖、养蜂的方法。

中卷共7章,主要是工业技术。《陶埏》介绍砖、瓦、陶瓷的制作;《冶铸》介绍金属物件的铸造;《舟车》讲述船舶、车辆的结构、制作和用途;《锤锻》介绍用锤锻方法制作铁器和铜器;《燔石》讲述石灰、煤炭等非金属矿的生产技术;《膏液》介绍植物油脂的提取方法;《杀青》讲述造纸的方法。

下卷共5章,涉及有工农业30个生产部门的技术。《五金》论述金属的开采和冶炼;《佳兵》介绍兵器的制造方法;《丹青》论述墨和颜料的制作;《蘖》介绍做酒的方法;《珠玉》讲述珠宝玉石的来源。

《天工开物》除文字叙述外,还有123幅插图展示工农业各有关生产过程。除个别章节引用前人著述以外,绝大部分内容都是宋应星在南北各地科学调查的资料。

《天工开物》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从专门科学技术角度把农业和手工业的18个生产领域中的技术知识放在一起进行研究,对中国明代以前的农业和手工业方面积累起来的技术经验作了比较全面和完整的概括,并使它系统化,构成了一个科学技术体系,这是一项空前未有的创举。《天工开物》在世界科学技术史上完全可以和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德国矿冶学家阿格里柯拉(1490~1555)撰写的《矿冶全书》相媲美。

延伸阅读

明代科学家宋应星

宋应星(1587~1666),字长庚,明代杰出科学家。他自幼对音乐、诗、经济学、哲学、天文、博物学、农学、历史、绘画、语言文字之学都有涉猎,对日后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方面的学术研究至关重要。年轻时曾漫游全国各地,足迹与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相类。他不辞劳苦地出入各地稻麦田间、蚕室,穿梭于造纸、织布作坊及染房,深入采矿冶金及铸造现场,观察所乘车船结构及驾驭技术,把所见所闻都记录并绘制下来。《天工开物》被介绍到欧洲后,欧洲人把宋应星尊称为“中国的狄德罗(18世纪法国启蒙学者,以编撰《百科全书》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