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经济简史
25845600000008

第8章 隋朝大运河

中国自先秦开始历代不断开凿运河,区域广大,分布全国各地,其中尤以隋朝大运河堪称世界文明史中开凿运河的先驱,也是利用天然地势“凿山引水”运河工程史中的典范。大运河之完成不仅促成隋代的霸业,亦开启中国有唐一代的盛世,对中国中古时代的经济发展有重要的贡献。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有了显著发展,尤其是会稽郡(今浙江绍兴一带),成为江南最富庶的地区。隋政治中心在北方,北方经济虽然发展较快,但两京和边防军所需的粮食相当多,需要江淮地区供给。陆路运输,速度慢,运量小,费用大,无法满足北方的需要。隋朝社会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政府把握了大量的粮食、布帛和财富,为开通运河提供了足够的物质条件。

隋代“发民工百万”大修运河,历数十年,一脉相通,南北畅行,乃有了今日大运河的雏形。隋代运河有五条,依开凿时间先后为:广通渠、通济渠、永济渠、山阳渎、江南河。广通渠于隋文帝开皇四年(584年)在渭水以南开凿,引渭水从大兴城东流至潼关入黄河,与渭水平行,大体沿汉代漕渠故道疏浚而成。通济渠是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在鸿沟和下游的汴河两水基础上加以疏浚的。通济渠自洛阳城西引谷水、洛水入黄河,再自板渚(为板城渚口的简称,在今河南荥阳汜水镇东北黄河侧)引黄河入汴河,经今河南开封东南入淮河。通济渠又称御河,河宽40步,沿岸有道路,并植柳树,风景优美。邗沟是隋炀帝于605年,征发“淮南民十余万”开通的。隋朝大运河的邗沟是在春秋时期吴国邗沟的基础上疏浚的,它从山阳(今江苏淮安)到江都入长江。永济渠是 608年,隋炀帝征发河北诸郡壮丁百余万开凿。男子不够,还征发了妇女。永济渠从洛阳的黄河北岸,引沁水东流入清河(卫河),到今天的天津附近,经沽水(白河)和桑干河(永定河)到涿郡。江南河于 610年开凿,自江都南京口(今江苏镇江)经苏州直通杭州,沿河置驿站、粮仓。

隋运河以洛为中心,北起涿郡,南到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接五大水系黄河、长江、海河、淮河、钱塘江,经过今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六个省的广大地区。作为连接中国两大地区的运输纽带,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以后唐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给长江流域的开发注入了一股强大的动力,并最终使唐朝的经济重心发生了战略性转移。作为连贯南北交通的动脉,它沟通了长江、黄河的水运交通,加强了南北联系。全国各地的大商巨贾,弘舸巨舰,往来不绝。唐代统治者执政以后,对隋代修筑的水上交通设施又进行了整修,使之更适应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隋朝大运河虽然旨在运输漕粮及各地搜刮来的财富,但在客观上,又促进了水运交通的发达,使得沿岸一带商业发展迅速。运河之上,贩运物品的商船,穿梭往来,一派繁荣景象。运河所经之州,如运河和黄河沿岸的汴州、江都、余杭、涿郡等城市的繁荣和发展等,都成为繁盛一时的都会和物资和人文荟萃的地方。

隋朝大运河开通后,不仅带来了水运交通的发达,而且使得南北各地形成了一个以大运河为中心的巨大水域网,这便极大促进了大规模农田水利的兴修,许多荒废的土地被开垦成为肥田沃土。至此,各地的农业生产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农业的发展,水运交通的发达,促进了农村商品经济的活跃。因此,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对国家的统一和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延伸阅读

诗人对隋朝大运河的评价

隋朝最重要的贡献是开凿了大运河,大运河是隋帝非凡的政绩,也是隋帝的暴政。大运河对中华民族的巩固和不断发展做出的伟大贡献,也引得历代诗人的赞咏。

皮日休《河怀古》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胡曾《水》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过,龙舟更不回。

李敬方《河直进船》

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知。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