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经济简史
25845600000070

第70章 战国四大货币体系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在流通中要分割和鉴定成色的金属称量货币已经逐步不能适应,而被金属铸币所取代。从春秋时期进入金属铸币阶段到战国时期已确立布币、刀货、环钱、蚁鼻钱四大货币体系。

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解放,农业、冶铁,水利各业有长足发展,经济空前繁荣,手工业与农业的分离,使部分手工业奴隶得到解放。社会产品的丰富,刺激了新兴封建贵族对奢侈品的需求,商品交换的扩大促进货币需求量的猛增。城市的兴起是商业发达的象征,这个时期已逐步形成比较完备的货币制度。因不同地域和不同国家甚至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就流通不同形制的铸币,总体上形成了布币、刀币、环钱、蚁鼻钱四大货币体系。就货币的计量单位而言,同样丰富多彩,如布币有、斤、金、

、朱、两等。

布币

中原地区即赵、韩、魏三国和周王室等地主要流行布币。春秋时期的布币主要是空首布,即有装柄的空心銎。战国时期的布币主要是平首布,即相对“空首布”而言,已无装柄中空的銎,而形似铲状铜片,布币形制大致分平肩、耸肩、圆肩和方足、尖足、圆足等类别,最一般由平肩平底布或平肩方足向耸肩尖足布,圆肩圆足布演化,地区后扩展到楚国和燕国等地。直到今天,人们仍然把布币视作中国钱币文化的象征,中国人民银行的行徽,是由三个金色的布币组成的一个“人”字形象,中国农业银行的行徽也是用布币和麦穗构成。在中国人民币的水印图案中,也可以看到布币的存在。

刀币

东方的齐国和北方的燕国主要使用刀币。刀币分燕明刀和齐刀化二大类型。刀币形状取象于山戎、北狄等北方游牧民族渔猎用的刀类工具,刀背分弧背、折背、直背,刀首有平首、尖首之分,是中国早期一种青铜铸币。各国的刀币大小不同,形状各异,其中以齐国的刀币最为古朴精美,初期的刀币与削刀相似,后来有的刀币铸有外廓,不仅显得美观,而且增强了钱币的牢固度,可以防止钱文的磨损。

环币

环币主要流通于秦国、魏国,圆形圆孔,起源于手工业经济工具的纺轮或璧环。战国中期以后,秦国首先采用方孔圆钱,后来齐国燕国也纷纷仿效铸造。圆钱上都有古篆文字,纪地、纪年、纪值或者兼有。圆钱以它独特的魅力和优越的使用便利性逐渐取代了其他形状的钱币,为秦始皇统一币制、为中国钱币形制确定为方孔圆形打下了基础。

蚁鼻钱

蚁鼻钱又称鬼脸钱,是南方楚国的铸文铜币,形状呈不规则椭圆形,上面铸有阴刻铭文,有一种钱文好像蚂蚁爬在人的鼻梁上一样,故名蚁鼻钱;另一种好像丑陋的鬼面一样,故名鬼脸钱。蚁鼻钱以枚为单位计值,使用时较为便利。当时的货币“郢爰”是一种黄金铸币,由于楚国境内盛产黄金,使楚国成为春秋战国时期唯一盛行黄金铸币的国家。

总之,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四大货币体系分别由刀、铲、纺轮等劳动生产工具演化而来,由此可见当时各地征战、渔猎、制陶、纺织与贸易往来等经济生活地区特色与社会风貌。同时形成四大货币区也是诸侯割据的产物。随经济与商品交易发展,各国货币互相流通,要求并相应促进币制出现统一与标准化趋势。

延伸阅读

布币与民风

民间门上新年贴的“门神公”中,有的是手展古布图,并在天地头(绘画印刷品等上下所留的空白)上写着“招财进宝”、“四季发财”等吉祥语。民间婚嫁,有的还用民国古布币图案铜元与吉语方孔钱“顺治通宝”、“康熙通宝”等压箱,祈求一生富贵和顺。用实物殉葬,从原始社会就有。至今仍保留下来用“钱”,用铁印制成的布币压在纸上有布币印,再烧化祭奠祖先。布币反映了中国钱币文化丰富多彩,是中国货币史灿烂的一章。